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王华东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8.8(6.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版权信息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乡村建设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梁漱溟,对中国乡村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出路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以现代化的诉求解读梁漱溟乡村重建的思路,希冀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历史参照。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愿景是通过复兴中国文化达到复兴农村直至复兴中华民族的目的。为此,他通过建立新的乡村组织,引导农民创造新文化。但他却没有真正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带来中西根本精神层面的真正会通。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终未能达到既定的理想目标,这缘于战争与政治的影响,也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单纯与孤立无依,有它历史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仍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经验,也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梁漱溟通过乡村建设运动表现了一个近代先进人物的经世态度与执着。他一生坚持着复兴中国文化的宏愿,并施展自己救亡兴国的理想,虽然文化复兴途径没有奏效,但这种拓展中国文化的尝试并不会终止,新时代乡村建设实践必将是一项伟大的世纪事业。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录

**章 研究概况
**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现状的探讨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情况

第二章 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节 民国初期乡村改造的现状与诉求
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导致乡村贫困加剧
二、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得乡村日益破败
三、民族危亡的不断加剧促使有识之士努力探索救国之路
第二节 早期的文化熏陶与学术追求
一、儒学家庭的背景
二、新式启蒙教育
三、人生和社会的初步思索
四、初涉社会走向革命
五、对社会主义的朦胧思考
六、冀救众生、潜心佛学
七、回归经世的儒家
第三节 文化哲学基础
一、中国文化优位和特殊性的提出
二、中国文化优位论
三、中国文化特殊论

第三章 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历程
**节 萌芽阶段
第二节 初步发展阶段
一、曹州办学的尝试
二、广东乡治讲习所的开办
三、国内乡村运动的考察
四、河南村治学院的建立
五、乡村建设思想的雏形
第三节 走向成熟阶段
一、山东乡村建设的开展
二、乡村建设的推广
三、乡村建设的深化
……
第四章 乡村建设的理论
第五章 乡村建设的实践
第六章 多维度下的管窥
第七章 乡村建设的结局和特性
第八章 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节选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1931年1月,梁漱溟应韩复榘的邀请到山东从事乡村工作,这时才正式改称“乡村建设”。梁漱溟《乡村建设大意》中说:“究竟由何而来?在以前几年为什么没有人谈乡村建设?现在大家又为何谈得这么起劲呢?……因为近几十年来的乡村破坏,中国文化不得不有一大转变,而有今日的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与同人刚到济南时,受到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热情接待。梁漱溟等将他们的设想谈出后,韩复榘表示大力支持,并答应支付开办经费。说到梁漱溟与山东军阀韩复榘的关系,他们原来就有点渊源,后来梁漱溟曾有回忆记录。韩复榘是河北霸县人,幼时熟读“四书”“五经”,练就一手好书法,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曾任冯部“司书”,得冯器重。1922年,梁漱溟在北大任教,冯玉祥驻兵北京南苑,邀他去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时任团长的韩复榘听到梁漱溟的演讲,甚为崇敬。1930年,梁漱溟在河南村治学院任教时,韩已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同年,蒋冯阎发生军阀争斗,结果冯阎联军大败,冯玉祥几乎全军覆灭,韩复榘叛冯而率部退到山东,蒋介石为拉拢韩复榘,任命他为山东省主席。蒋冯阎大战结束,韩复榘在山东得势,河南村治学院的众人也就随之来到山东,得到韩的大力支持,所以,山东的乡村建设运动也就能顺利开展了。  在选择何处作为乡村建设试验基地时,梁漱溟等人颇费了一些心思。选址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梁漱溟的同人郭蒸晨在其著作《梁漱溟在山东》中描述道:“地点必须距济南较近,又不能太近,交通必须比较便利。选择的县要有代表性,政治上没有大地主,不能有太大的干扰,像诸城就不行。”在这些方面,邹平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都比较好。山东108县分列三等,邹平属三等,县不大,人口不多,没有大地主的干扰,位于胶济铁路沿线,离济南、周村较近,交通在便与不便之间,是搞实验的理想之地。因此,邹平县城被定为研究院院址所在地,邹平县也就成了从事乡村建设试验的基地和中心。  经过筹备,1931年6月15日,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正式成立。该院设立研究部、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邹平实验县和农场四部。梁仲华任院长,孙则让任副院长,梁漱溟任研究部主任。功能是一方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一方面指导乡村建设的实践,很明显具有“政教合一”的特征,特别是随着后来的发展与变化,研究院不再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而是在进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同时,又兼有行政部门的职能。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从成立到1936年,为乡村建设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乡村建设派的据点,在改良农业、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乡村建设研究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研究院开办伊始,由梁漱溟撰写《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以说明该院设立宗旨和具体内容办法,与招生简章一同发布。该《概要》主体精神是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前几年进行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和思想。他开宗明义,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乡村组成其主体,所以“中国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接着他强调指出,西方的“都市文明”的后果内而形成阶级压迫的惨剧,外而酿成国际大战的祸灾,中国不能再蹈覆辙,也无条件去走,因此中国必争取“乡村文明”。随后又进一步阐述,西方文明是一条个人为本位的发财之路,它的动力是“竞争”,竞争使少数人发了财,多数人受饥饿,美国如此之盛,结果也是700万人失业。而乡村建设要取“社会本位”,走合作之路,与个人竞争分为两途;“农业合作”的道路,正好是“集体进步”“*是养济众人的一条大道”。而后文章又转向知识、知识分子和农业的关系上。过去中国乡村简陋,用不上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向军界政界挤,去做“高等乞丐”,结果农村愈愚、愈弱、愈贫,知识分子也走上自选的死路。而知识分子回到乡村,去搞乡村建设,既解决了乡村的愚陋,又使自己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即“民族自救”的大道。  ……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王华东,汉族,山东枣庄人,东北师范大学史学硕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在鲁东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改革开放史、中国文化等。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中央级出版社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