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
-
>
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
>
眉山金融论剑
-
>
图解资本论
-
>
金融炼金术(专业珍藏版)2021专业审订
-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
>
全球货币进化史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419031
- 条形码:9787520419031 ; 978-7-5204-190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本书特色
作为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权威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全面介绍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系统梳理了2019 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与亮点和2020 年前景展望,客观反映了参评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改进提升过程,全面汇聚了参评城市一大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集中呈现了各重点领域的*实践、改革方案和路线图,向社会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了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优化营商环境的原创性、差异化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标杆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并复制推广,全面提升我国的营商便利度。有利于促进各方交流互鉴,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形成各地区、各部门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局面,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内容简介
为系统介绍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方法,全方位展现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更好宣传推广各地区、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切实发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从2020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每年组织有关方面编写出版中国营商环境系列年度报告,本报告为系列报告的**册——《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主要介绍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制度,2019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与亮点和2020年的前景和展望,标杆城市的经验做法、重点领域的*佳实践以及各省(区、市)的典型改革案例。希望此系列报告能够成为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政策库”,全面展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成果的“白皮书”,学习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经验集”,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勇于探索创新以评促优的“光荣榜”,以及狠抓政策落实以评促改的“推进器”,促进各方交流互鉴,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形成各地区、各部门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局面,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目录
目 录
序
总论篇
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概述
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实践
2019 年优化营商环境成效与亮点
2020 年优化营商环境前景与展望
示范引领——标杆城市篇
北京市
深圳市
广州市
上海市
杭州市
厦门市
衢州市
南京市
武汉市
天津市
银川市
宁波市
成都市
沈阳市
西安市
以评促改——*佳实践篇
开办企业
劳动力市场监管
办理建筑许可
政府采购
招标投标
获得电力
获得用水用气
登记财产
获得信贷
保护中小投资者
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跨境贸易
纳税
执行合同
办理破产
市场监管
政务服务
包容普惠创新
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
北京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天津市—“一制三化”改革
河北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优化用电报装营商环境
辽宁省—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建设
吉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一码通”服务
黑龙江省—推动“办事不求人”
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
江苏省—税务“掌上智能注销套餐”
浙江省—“*多跑一次”改革
安徽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福建省—“单一窗口”4.0 版、“自己‘批’网上办”
审批服务模式
江西省—掌上政务服务
山东省—“一业一证”改革、全面减权放权授权
河南省—“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多证集成、一照
通行”改革、“双流程”审批模式
湖北省—区域性统一评价
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广东省—“智能无人秒批”改革、“用地清单制”改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跨境贸易降本增效、提升
开办企业便利度
海南省—“海南e 登记”平台
重庆市—开展区县城市信用监测
四川省—“五专”企业服务机制
贵州省—“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服务
云南省—“一部手机”系列平台建设
西藏自治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陕西省—“三服四化”改革
甘肃省—税费优惠政策“不来即享”改革
青海省—“审批破冰”工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张网、集成办”改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
后记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节选
一、北京市 (一)2018—2019年主要工作 北京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转观念”“转作风”“转方式”,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从政府部门“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全方位构建联动工作机制 建立市级改革协调推进机制、工作专班和京津联合联动工作机制,形成跨地区、跨部门齐抓共促的改革格局。建立市级常态化调度机制,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矛盾,推进改革政策落地。2019年召开市级专题调度会60余次、部门间协调会200余次,联动工作机制成为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和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 2.政策先行、层层深入,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推出一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突破性改革措施。2017年出台《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18年出台《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提出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四大示范工程”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目标。2018年、2019年连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2.0版系列改革政策149个、改革措施191项,不断破解关键难点问题。2019年11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政策,包括12方面204项任务,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 3.一抓到底、密集调度,打通政策落地“*后一米” 建立“问题清单+高位调度+宣传培训”常态化改革推进模式。梳理汇总国家任务、社会问题、督查整改三类清单,形成问题台帐1125项。面向窗口工作人员、企业、中介机构开展政策宣讲培训,2019年累计宣讲1900余场、培训近30万人次。 (二)创新做法及改革成效 1.开办企业 企业开办进入“1”时代。(1)搭建“e窗通”平台,实现全程网上办。(2)简化审批流程,合并营业执照申请、公章刻制和发放、税务登记和发票领取、“五险一金”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环节。(3)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提供企业档案“容e查”服务。办理环节由7个精简为1个,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至1天。 2.办理建筑许可 针对手续多、时间长问题,全面再造流程。(1)整合提供事前服务。构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统筹14个审批部门和各类规划形成“一张蓝图”,为企业明确建设条件提供“全程线上、一站式、集成式”预沟通预协调服务。(2)精简审批事项。构建“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高效审批模式。将审批服务事项由224项精简至107项,将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办理环节由23个减至18个,办理时限由208天压缩至93天。(3)实行项目分类管理。建立基于风险矩阵的分级管控体系,对项目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对于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全封闭、一站式网上办理系统,将办理环节压缩至5个,办理时限压缩至20天。 3.市政设施接入 2018年率先在电力领域实施改革,2019年扩展到水、气、热、通信等全部市政领域。(1)在全国率先推出低压电力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开发“掌上电力”APP实现线上申请报装,由电力公司办理市政审批手续并承担设备设施投资。(2)应用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实现客户在用电申请的同时在线签订供用电合同,取消内部工程图纸审核及中间检查。低压电力接入实现办理环节由6个缩减为2个,平均用时由141天缩减到15天,接入成本由19.2万元降为0元。(3)推出高压临时用电“省力、省时、省钱”三省服务,高压临时接电环节由6个压缩到3个,时长由60个工作日左右压减至20个工作日以内。(4)将电力改革措施延伸到水、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实行市政接入“234”模式,即2个环节、3份材料、4天办结。 4.登记财产 针对不动产登记连夜排队、现场取号、多次跑路现象,多措并举实施改革。(1)推行“一网通办”,建立“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服务平台”,“一张表单、一次申请”可完成网签、缴税和登记申请。(2)推行“一窗通办”,委托不动产登记机构代征不动产交易相关税种,登记人员统一代征相关税费,登记申请人到综合窗口一次完成登记、缴税、领证等事项,不动产登记办理环节由4个精简为1个、办理时间由9天减至1天,企业间不动产登记*快45分钟办完。 5.获得信贷 从保护借贷双方权利角度,通过制度创新为融资提供便利。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的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抵押登记职能委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履行,实现企业抵押在一个系统登记、一个框架监管,提供基于互联网的“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提高动产担保登记效率。 6.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运用探索。(1)建立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设立中国(北京)、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北京朝阳(设计服务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维权、保护协作。(2)引导企业优化专利申请结构,支持企业海外专利布局,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分析、预警和法律服务。(3)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保险工作。 7.跨境贸易 京津两地密切合作、协同推出系列改革举措。(1)压缩通关成本。连续两年推出“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每年为企业节省3.7亿元。将出口退税申报、企业注册备案等6类业务整合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截至2019年底,累计退税92.8亿元。(2)压缩通关时间。建立进口“提前申报”“先放行后改单”“先放行后缴税”“先验放后检测”“岸边直提”等模式。 8.纳税 围绕减少纳税时间、纳税次数、增加纳税政策透明度等方面持续推进改革。(1)建立电子税务局,推出“财税一体化”辅助申报系统,企业可将本单位财务报表转化为符合税务机关格式要求的税务申报数据,实现即时申报、一键申报。(2)实行“网上办、就近办”,发布纳税事项“*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清单,实现5类162项办税业务“*多跑一次”、152个纳税事项“全程网上办”,7类300余项涉税业务“全市通办”,将纳税时间由207小时压缩到138小时以内。(3)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减税降费规模超1800亿元。 9.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 搭平台、建机构,多管齐下破解时间长、成本高、执行难问题。(1)提高电子化办案能力,实行5类商事纠纷网上立案、智能繁简分流、在线调解纠纷、在线委托鉴定、诉讼文书电子送达、处置财产网上拍卖,实现执行合同平均时间由510天压缩至240天。(2)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11类涉互联网案件,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互联网案件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2019年在线申请立案率达100%,在线开庭率99.7%。(3)在全国首批成立专门破产法庭,集中优势资源实行专业化审判,提高办理破产重整效率,平均审理天数由620天压缩至300天。优先采用破产网络拍卖,破产成本由22%降低到17%。 10.市场监管 围绕提高监管效能,减少对市场主体干扰,创新监管方式。(1)搭建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全市164万户企业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通过大数据技术跟踪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特征,在不增加检查数量的前提下,问题发现率提高12个百分点。(2)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数,探索开展分级分类监管,筛选出高风险指数主体500余家,检查问题发现率达45%。(3)推行包容审慎监管,1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包容库,降低抽查比例。 11.政务服务 为企业群众提供态度暖心、渠道集成、方式便利、技术智能的优质政务服务。(1)推行“只进一门”,市级54个部门99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办理,市级进驻率达到90%。(2)推行“一网通办”,实行“指尖行动”,打造触手可及的移动端政务服务,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3)推行“一窗通办”,建立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综合受理模式,85%以上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综合窗口办理。(4)全面推行“*多跑一次”,推行“网上办、就近办、自助办、掌上办”,638个市区两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 12.包容普惠创新 围绕创新创业、人才流动、扩大市场开放等方面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1)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动能。设立存续期*长的北京科技创新基金,加强企业原始创新支持力度。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连续三年攀升,从2017年98家增长至2019年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5万家,实现翻番。拥有独角兽企业近全国半数。全市研发投入强度6%左右。(2)畅通渠道引进人才落户,两年来共有12000余人通过积分落户成为“新北京人”。(3)推进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市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三)2020年工作展望 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锐意改革、务求实效,以增加企业群众更多获得感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1.重点推进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改革 在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以外的行业、领域,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告知承诺制,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经营自主权。在工程建设等领域探索基于风险的分级分类审批模式,试点推行无风险事项“非禁免批”、低风险事项“简化审批”、一般风险事项“告知承诺”、高风险事项严格审批。 2.加快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改革 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出台信用信息评价实施细则,完善全市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以信用信息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市场主体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监管精准性和监管效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干扰。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引导企业诚信自律,鼓励企业重塑信用。在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以外的行业、领域,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搭建全市统一的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平台,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 3.深入推进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办事指南、服务流程、平台建设、监督评价四方面标准化建设,对政务服务事项咨询、预约、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送达等全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明确事项办理条件、流程、所需材料、容缺受理、环节、时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投诉渠道等内容,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4.大力推进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制度改革 充分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新技术,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能力。全力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全程信息共享、全程交互服务,实现可在线咨询、在线受理、在线查询、在线支付、在线评价等全流程网上办事服务,为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5.持续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政策保障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定、实施和异议解决机制,建立常态化市场主体意见征集机制,搭建政企沟通网上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人民团体作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及时听取市场主体反映和诉求,了解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和解决方案。 (四)优化营商环境大事记 2018年 3月2日,北京市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专班。 3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 3月,北京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9+N”政策1.0版。 6月23日,北京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展开拉练式检查。 7月18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8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任务清单》。 2019年 2月3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 2月,北京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9+N”政策2.0版。 5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方案》。 10月22日,在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布当日,北京市政府批准研究起草《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11月5日,北京市成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专班,启动立法调研工作。 11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即“优化营商环境3.0版”,明确204项任务。 12月15日,北京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培训会。 12月31日,立法工作专班(市人大、市政府)审议《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作者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改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7.1¥3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6.7¥45.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7.7¥24.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36.8¥65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4¥55 -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35.6¥48 -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
¥33.7¥86 -
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
¥26.8¥68 -
五常学经济
¥3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