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陈平原选编,收录茅盾、周作人、梁实秋、老舍、鲁迅等名家借鬼神谈苍生的文章。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17-06-01
所属丛书: 漫说文化丛书
开本: 其他 页数: 296
读者评分:5分14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4(3.3折) 定价  ¥4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923483
  • 条形码:9787569923483 ; 978-7-5699-234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本书特色

1985年,被称为 “燕园三剑客”的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倡导以整体的眼光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溯源至晚清,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三个时段打通,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漫说文化丛书”即是这一概念的具体表现,所选散文充满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横生。"鬼"与"神"在一般民众心目中是两个接近不同的概念,《神神鬼鬼》一书节录了现当代文学目前名家如鲁迅、茅盾、、胡适、老舍等在鬼神观念上的看法和观点,在理论上介绍了鬼诗、鬼画、鬼戏的艺术特色,并对若干以鬼为表现对象的文艺作品进行了介绍分析,是一代文人对鬼神及"鬼神文艺"潜在而浓厚的兴趣所在。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内容简介

《神神鬼鬼》堪称名人谈鬼神的合集,由陈平原选编而成。节录了现当代文学史上如茅盾、周作人、梁实秋、老舍、鲁迅等35位名家在鬼神观念上的看法和观点。通过选入的52篇文章,介绍了"鬼"与"神”这两个在一般民众心目中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先秦以来历代鬼诗、鬼画、鬼戏、鬼文的艺术特色,并对若干以鬼为表现对象的文艺作品进行了介绍评析。鬼而人,人而鬼,借鬼神谈苍生,是一代文人对鬼神及"鬼神文艺"潜在而浓厚的兴趣所在。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前言

|序|
陈平原
据说,分专题编散文集我们是始作俑者,而且这一思路目前颇能为读者接受,这才真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编这套丛书时,考虑的是我们自己的趣味,能否畅销是出版社的事,我们不管。并非故示清高或推卸责任,因为这对我们来说纯属“玩票”,不靠它赚名声,也不靠它发财。说来好玩,*初的设想只是希望有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可以送朋友,也可以搁在书架上。如今书出得很多,可真叫人看一眼就喜欢,愿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架上随时欣赏把玩的却极少。好文章难得,不敢说“野无遗贤”,也不敢说入选者皆“字字珠玑”,只能说我们选得相当认真,也大致体现了我们对20世纪中国散文的某些想法。“选家”之事,说难就难,说易就易,这点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记得那是1988年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约我编林语堂散文集。此前我写过几篇关于林氏的研究文章,编起来很容易,可就是没兴致。偶然说起我们对20世纪中国散文的看法,以及分专题编一套小书的设想,没想到出版社很欣赏。这样,1988年暑假,钱理群、黄子平和我三人,又重新合作,大热天闷在老钱那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读书,先拟定体例,划分专题,再分头选文;读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文章,当即“奇文共欣赏”;不过也淘汰了大批徒有虚名的“名作”。开始以为遍地黄金,捡不胜捡;可沙里淘金一番,才知道好文章实在并不多,每个专题才选了那么几万字,根本不够原定的字数。开学以后又泡图书馆,又翻旧期刊,到1989年春天才初步编好。接着就是撰写各书的前言,不想随意敷衍几句,希望能体现我们的趣味和追求,而这又是颇费斟酌的事。一开始是“玩票”,越做越认真,变成撰写20世纪中国散文史的准备工作。只是因为突然的变故,这套小书的诞生小有周折。
对于我们三人来说,这迟到的礼物,*大的意义是纪念当初那愉快的学术对话。就为了编这几本小书,居然“大动干戈”,脸红耳赤了好几回,实在不够洒脱。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好笑。总有人问,你们三个弄了大半天,就编了这几本小书,值得吗?我也说不清。似乎做学问有时也得讲兴致,不能老是计算“成本”和“利润”。惟一有点遗憾的是,书出得不如以前想象的那么好看。
这套小书*表面的特征是选文广泛和突出文化意味,而其根本则是我们对“散文”的独特理解。从章太炎、梁启超一直选到汪曾祺、贾平凹,这自然是与我们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密切相关。之所以选入部分清末民初半文半白甚至纯粹文言的文章,目的是借此凸现20世纪中国散文与传统散文的联系。鲁迅说五四文学发展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原因大概是散文小品稳中求变,守旧出新,更多得到传统文学的滋养。周作人突出明末公安派文学与新文学的精神联系(《杂拌儿跋》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反对将五四文学视为欧美文学的移植,这点很有见地。但如以散文为例,单讲输入的速写(Sketch)、随笔(Essay)和“阜利通”(Feuilleton)固然不够,再搭上明末小品的影响也还不够;魏晋的清谈,唐末的杂文,宋人的语录,还有唐宋八大家乃至“桐城谬种选学妖孽”,都曾在本世纪的中国散文中产生过遥远而深沉的回音。
面对这一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文体,学者们似乎有点手足无措。五四时输出“美文”的概念,目的是想证明用白话文也能写出好文章。可“美文”概念很容易被理解为只能写景和抒情;虽然由于鲁迅杂文的成就,政治批评和文学批评的短文,也被划入散文的范围,却总归不是嫡系。世人心目中的散文,似乎只能是风花雪月加上悲欢离合,还有一连串莫名其妙的比喻和形容词,甜得发腻,或者借用徐志摩的话:“浓得化不开”。至于学者式重知识重趣味的疏淡的闲话,有点苦涩,有点清幽,虽不大容易为入世未深的青年所欣赏,却更得中国古代散文的神韵。不只是逃避过分华丽的辞藻,也不只是落笔时的自然大方,这种雅致与潇洒,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学养,一种无以名之但确能体会到的“文化味”。比起小说、诗歌、戏剧来,散文更讲浑然天成,更难造假与敷衍,更依赖于作者的才情、悟性与意趣——因其“技术性”不强,很容易写,但很难写好,这是一种“看似容易成却难”的文体。
选择一批有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横生的散文分专题汇编成册,一方面是让读者体会到“文化”不仅凝聚在高文典册上,而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为你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心态,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此改变世人对散文的偏见。让读者自己品味这些很少写景”也不怎么“抒情”的“闲话”,远比给出一个我们认为准确的“散文”定义更有价值。
当然,这只是对20世纪中国散文的一种读法,完全可以有另外的眼光另外的读法。在很多场合,沉默本身比开口更有力量,空白也比文字更能说明问题。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们淘汰了不少名家名作,这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愤怒。无意故作惊人之语,只不过是忠实于自己的眼光和趣味,再加上“漫说文化”这一特殊视角。不敢保证好文章都能入选,只是入选者必须是好文章,因为这毕竟不是以艺术成就高低为惟一取舍标准的散文选。希望读者能接受这有个性有锋芒因而也就可能有偏见的“漫说文化”。
1992年9月8日于北大
|附 记|
旧书重刊,是大好事,起码证明自己当初的努力不算太失败。十五年后翩然归来,依照惯例,总该有点交代。可这“新版序言”,起了好几回头,全都落荒而逃。原因是,写来写去,总摆脱不了十二年前那则旧文的影子。
因为突然的情事变故,这套书的出版略有耽搁——前五本刊行于1990年,后五本两年后方才面世。以当年的情势,这套无关家国兴亡的“闲书”,没有胎死腹中,已属万幸。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十册小书出版后,竟大获好评,获得首届(1992)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选题一等奖。我还因此应邀撰写了这则刊登在1992年11月18日《北京日报》上的《漫说“漫说文化”》。此文日后收入湖南教育出版社版《漫说文化》(1997)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2004),流传甚广。与其翻来覆去,车轱辘般说那么几句老话,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引入这则旧文,再略加补正。
丛书出版后,记得有若干书评,多在叫好的同时,借题发挥。这其实是好事,编者虽自有主张,但文章俱在,读者尽可自由驰骋。一套书,能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让其体悟到“另一种散文”的魅力,或者关注“日常”与“细节”,落实“生活的艺术”,作为编者,我们于愿足矣。
这其中,惟一让我们很不高兴的是,香港勤+缘出版社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购得该丛书版权,然后大加删改,弄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刚出了一册《男男女女》,就被我们坚决制止了。说来好笑,虽然只是编的书,也都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不希望被人肆意糟蹋。
也正因此,每当有出版社表示希望重刊这套丛书时,我们的要求很简单:保持原貌。因为,这代表了我们那个时候的眼光与趣味,从一个侧面凸现了神采飞扬的八十年代,其优长与局限具有某种“史”的意义。很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除了体谅我们维护原书完整性的苦心,还答应帮助解除人文版印刷不够精美的遗憾。
2005年4月13日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目录

|再 记|
| 序 |
|附 记|
|导 读|
有鬼论质疑 ◎ 陈独秀| 001
辟《灵学丛志》 ◎ 刘半农| 003
送灶日漫笔 ◎ 鲁迅 | 007
捣鬼心传 ◎ 鲁迅 | 011
从拜神到无神 ◎ 胡适 | 014
谈迷信之类 ◎ 茅盾| 025
谈狐仙 ◎ 唐弢| 029
土地和灶君 ◎ 唐弢| 031
白昼见鬼 ◎ 薰宇| 033
迷信 ◎ 王力| 036
神的灭亡 ◎ 靳以| 043
人和鬼 ◎ 吴晗| 045
再谈人和鬼 ◎ 吴晗| 049
元帅菩萨 ◎ 丰子恺| 053
漫谈鬼神观念的枷锁 ◎ 秦牧| 056
从神案前站起来 ◎ 蓝翎| 061
说鬼 ◎ 李伯元| 067
鬼赞 ◎ 许地山| 069
我们的敌人 ◎ 周作人| 072
花煞 ◎ 周作人| 075
疟鬼 ◎ 周作人| 081
鬼的生长 ◎ 周作人| 083
刘青园《常谈》 ◎ 周作人| 089
说鬼 ◎ 周作人| 095
谈鬼论 ◎ 周作人| 100
失掉的好地狱 ◎ 鲁迅| 108
“鬼的箭垛” ◎ 曹聚仁| 110
乡人说鬼 ◎ 老向| 115
鬼学丛谈 ◎ 种因| 120
鬼话连篇 有序 ◎ 李金发| 127
美丽的吊死鬼 ◎ 许钦文| 134
谈鬼者的哀悲 ◎ 陈子展| 138
水母 ◎ 汪曾祺| 141
中国的神统 ◎ 金克木| 147
文艺上的异物 ◎ 周作人| 150
五猖会 ◎ 鲁迅| 154
无常 ◎ 鲁迅| 159
女吊 ◎ 鲁迅| 167
鬼趣图 ◎ 唐弢| 174
论《封神榜》 ◎ 聂绀弩| 176
鬼与狐 ◎ 老舍| 181
画鬼 ◎ 丰子恺| 185
鬼话 ◎ 施蛰存| 193
德国老教授谈鬼 ◎ 陈铨| 197
说鬼 ◎ 林庚| 208
鬼故事 ◎ 邵洵美| 211
略谈莎士比亚作品里的鬼 ◎ 梁实秋| 217
神·鬼·人 ◎ 柯灵| 221
话中有鬼 ◎ 朱自清| 231
有鬼无害论 ◎ 廖沫沙| 235
怕鬼的“雅谑” ◎ 廖沫沙| 239
《鬼趣图》和它的题跋 ◎ 黄苗子| 242
|编辑附记| ◎ 250
展开全部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节选

美丽的吊死鬼
许钦文 “要是真的没有鬼,那末这个一撇开头,一点收梢的鬼字怎么来的呢?难道古人造字,是凭空乱干的么?”
我曾被一个戴着瓜皮帽的人这样责问过。我说由于想象,同龙一样。但他不以为然,说是鬼,不但有着这个字,而且还有许多话,什么“鬼儿子”,“鬼东西”,“捣鬼”和“鬼鬼祟祟”等,又有“鬼谷子”的老先生。
“没有鬼,”他又发问,“那末人死以后灵魂变做什么呢?”
似乎总要承认了鬼的存在,天下才有道理可讲,做人才有意思。我听得颇有点愤愤,可是一回忆到儿童时代的情形,就觉得像他这样信鬼,精神生活倒是丰富的,幼年的时候,我总觉得人间实在是平淡的,人事缺少变化,关于鬼的故事才动听。无论是使得我害怕,使得我高兴,以及使得我深深忧愁的,大概都是鬼的故事,很少是人的事情;——有了鬼,宇宙才神秘而富有意义。
又因为照迷信家说,人本由鬼而来,死后仍然变鬼,以为人无非是偶然间暂时做做的,关系不大,所以重视鬼事。
由此可见,如果现在还能够信鬼,我就可以乐观起来;死了可以做鬼,得同已故的父母姊妹重聚,何等快乐!即使做了鬼再死去,还可以做聻,不是前途远大得很么?
更其是对付仇人,即使今世报复不了,也可以慢慢的等到下世再说。记得坐在牢监里的时候,因为冤被诬告,有些法官轻诉滥判,迷信的难友时常咬牙切齿的这样说,“等到我出去,就是已经死了,总也要到他的坟头上去蹈几脚!”也有是这样说的,“就是坐不出去,死在牢监里,做了鬼我总也要去收拾他!”
听着这种话的时候,我总觉得墨翟的《明鬼》,并非毫无道理;而王充的《论死》《订鬼》,倒未免是多事。
儿童时代的生活,虽然多半都已忘却,可是关于鬼的事情,还有些记得清楚;当时*使得我注意的鬼有三种,就是河水鬼,舍母鬼和吊死鬼。我*怕的是舍母鬼;我自己不会做产妇,本来不用怕这种鬼来讨替身。怕的是母亲的关系,当时弟妹还是接连的产生,以为如果母亲给舍母鬼抓了去,是不堪设想的了。其实会得*怕这种鬼,原是母亲等讲得起劲的缘故。她们一谈到这种鬼,总就出神的显得很害怕;更其是在更深夜静的时候,造成恐怖的空气。这种鬼究竟是怎么样的并不明白,只知道有时要变成功猫,是全身墨黑的,会得很快的跳来跳去。
河水鬼*好玩,因为多变化。据说这种鬼,有时会得变成功个精巧的花棍棒,有时会得变成功只黄毛的小鸭,也会得变成功个什么瓜;总之是引诱人的,到河边去的小孩子喜欢什么,就会变成功什么。本形是乱蓬头发的。照大姊的老乳母说,她所见到的河水鬼,好像是只鹭鸶。但照一个做医生的堂兄说,所谓河水鬼,原是一种野兽,是生长在水中的,同野猫相像,不过细长点。这样那样的说得花样很多,或者原是恐吓的手段,是警戒我到河边去玩水的。我可信以为真,因此夏天,每当中饭以后,乘着大家睡午觉的机会,常常特地偷偷的溜到河门口去窥看,想发见个由河水鬼变成功的东西。
吊死鬼有一定的具体观念,是从看戏得来的,故乡每到秋季,总要做几台“大戏”,照例到半夜要“调吊”。
在吊死鬼出台以前,必先吹一阵尖声的号筒,连响十八的,造成阴森森的空气。吱的一声叫,吊死鬼甩着披散的乱头发跑出台来,非常好看:圆圆的两只大黑眼睛下面,显着鲜红的两颊,嘴巴是翘耸耸的;红衫外面罩上青的长背心,也很醒目,真是美丽。
虽然也有点可怕,但我更觉得可怜。照说女人上吊,总是因为“夫也不良”,以及公婆姑娘们的凶恶。长声短吁的“叹吊”,听起来也是够觉凄凉的。
或者有点受我的影响,元庆也很喜欢吊死鬼,他的杰作《大红袍》,含着不少“吊死鬼美”的成分。
戏中的表现,上吊的人要给吊死鬼接连的打巴掌;这是可怕的,用意本在劝人不要轻易去上吊。但我甘心这样挨打,为着她的美丽。
当少年时期,我爱在深夜看《聊斋志异》,时常忽然打开窗门去探望,想在墙头上面发见的,就是美丽的吊死鬼。
(选自一九三六年《论语》九十二期) ……

漫说文化丛书神神鬼鬼 作者简介

陈平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座高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他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领域有着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商品评论(14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