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作者:李怡 毛迅
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20-10-28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3(3.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113661
  • 条形码:9787553113661 ; 978-7-5531-136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内容简介

  新冠疫情冲击了全世界,也影响了全世界。在这个特殊时期编发本刊新一辑的稿件,自然有着特别的意义。  本辑“特稿”中,日本学者山口守的文章《巴金在台湾》对巴金为何造访台湾进行了详细的勾勒,同时也对其访台的理由及意义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虽然巴金走访、观察了台湾,但毕竟是短暂逗留,没有像吴克刚、黎烈文、卫惠林、索非、毛一波那样对台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没有选择移居台湾,这对于作家巴金其后的人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虽然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但对于我们了解巴金还是提供了新的视角。  “大文学”视野中,逄增玉的《艾芜与东北作家对异地抗战及社会的想象和书写》一文,对艾芜及东北籍作家李辉英、端木蕻良等抗战书写中的生活真实与理念错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诚然,这些作品的得失优劣、特别是他们走马观花式的异地异域想象和书写的浅与隔及其在他们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或可另当别论。但如何结合历史语境和全面的史料予以评价,如何结合抗战史和抗战文学的诸多复杂问题,对抗战文学予以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我是深表认同的,也欢迎大家继续讨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青年学者廖海杰的《战时经济生活与抗战文学的国难财书写》一文值得关注。文章通过”文史对话”,初步勾勒了战时经济视野下的“国难财”书写,通过恢复其被过往的“暴露与讽刺”视野所遮蔽的丰富面貌,揭示出文学中的“国难财”不再仅仅指涉腐败和黑暗,而历史事实也不仅是文史互证的材料,更是对文学进行重新阐释的起点,为我们重新认识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目录

特稿
巴金在台湾

新视界
论川剧“冉本”里的高腔唱词艺术
《时代》画报“都会小说”的整理与研究
北美一南洋文物考古与华人国族观
——从《甲骨时光》、《鱼骸》、《刻背》的甲骨卜辞谈起
再论凤鹤之争
——石凌鹤的文艺思想观念探源
后人类主义与中国科幻文学的“刘慈欣问题”

“大文学”视野
艾芜与东北作家对异地抗战及社会的想象和书写
战时经济生活与抗战文学的“国难财”书写
后科举时代林纾的焦灼与自救
——从《爱国二童子传》谈起
从“碰壁”到“破壁”:鲁迅独特的心理遭遇与体验
青年剧社组织形态考论
——从“认同危机”出发
光复后鲁迅及其思想在台湾的传播与承续研究
——以陈仪、许寿裳的文化活动为视角

文学档案
《消息》半周刊上的六通“作家书简”考释
关于《强与弱》
——从艾芜的一封佚信谈起
何其芳佚文六篇辑存
档案视野下的渡台文人许寿裳的文化活动及其文化政治
民国文学研究
在“恋爱自由”与“自由恋爱”之间
——“五四”时期小说的恋爱伦理叙事之一
延安时期张庚的戏剧理论
抗战时期国统区“中华民族”言说之一种
——以国民政府的绥蒙言论为中心
分歧与异质:茅盾视野下的战国策派
从女性崇拜到领袖崇拜
——《蔡文姬》的创作流程与主题变迁
“理直气壮”的“控诉状
——论黄宁婴的长诗《溃退》
……
共和国文学研究
著述·综述
编后语
展开全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节选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从台湾光复初期的陈仪政府的施政举措来看,文化重建工作也确实被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战后文化重建上,被日本殖民半个多世纪的台湾,虽然民众在心理上依然与祖国保持着精神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中国文化传统有所脱节。因而,台湾的文化重建,绝对不能缺少祖国大陆文化精英的积极参与。由此,陈仪政府充分利用在大陆文化界的人脉关系,多方延聘,诚邀大陆学者赴台援助文化重建。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洗礼、具有一定文化成就的大陆知识分子,如许寿裳、台静农、黎烈文、李霁野、李何林、李季谷、魏建功、袁珂、雷石榆、黄荣灿、吴忠翰、戴君仁等人,在文人意识、启蒙精神和人生理想的激励下,肩负民族重任与历史使命渡海来台,参与战后台湾文化的重建工作,将“五四”新文化传统根植在台湾原有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以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与拯救意识,清除台湾民众思想与精神上的奴性意识,增强其民族意识、民族自信与民族责任。  诚然,在台湾文化的重建这一课题上,*关键的课题就是祛除日本的殖民影响,消除民众殖民时代的奴性意识,重构民众的心理意识与精神状态,也就是要对国民性进行批判与改造,重铸民族灵魂与民族脊梁。这在无形之中契合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也正是台湾民众思想改造所迫切需要的。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精神的践行者,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尤其是他以国民性批判为核心的“立人”思想体系,对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不仅是祖国大陆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更影响了台湾新文化运动的诞生与发展,他的思想与创作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台湾新文学作家赖和、张我军、杨云萍、杨逵、吴浊流、吕赫若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光复后的台湾在文化的重建上,绝对离不开“鲁迅思想”与“鲁迅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其“不甘为奴”、“不屈抗争”、“毫无妥协”的韧性“战斗精神”,唤起了民众的奴性觉醒,重新树立了民族尊严与民族自信。由此,鲁迅在大陆与台湾的深远影响,及其“民族魂”的精神旗帜,必然成为台湾文化重建中*为需要的精神源泉。  对于从大陆赴台援助台湾文化重建的现代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在履行使命的进程中还有着更为迫切的愿望,即在台湾传播与弘扬鲁迅精神,让“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精髓在台湾民众身上得以继承与延续。诚然,这些知识分子都是与鲁迅先生有着特殊渊源关系的左翼学者,或者是鲁迅的友人,如许寿裳、黎烈文、钱歌川、魏建功、李季谷等;或者师承鲁迅,如李何林、台静农、李霁野、杨梦周等;或者是思想倾向于鲁迅的左翼学者,如黄荣灿、雷石榆等。他们深受“鲁迅思想”与“鲁迅精神”的影响,至为熟稔,已经将这一精髓融人自己的思想理念中,并且持续践行着这一伟大传统。尤其是鲁迅传统中所体现出来的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反封建反殖民的“战斗精神”以及对于愚弱国民的启蒙与拯救意识,都深深感染与鼓舞着这些从“五四”传统中走来的知识分子。  这些赴台学者中,在文化重建使命以及鲁迅思想的传播上起到关键与核心作用的是许寿裳。这不仅因为他受到行政长官、挚友陈仪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影响力及其与鲁迅间的特殊关系,使他足以在台湾文化重建中推动鲁迅思想与精神的传播。  这些以许寿裳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台湾文化重建中也有着自己的构想,即面对战后台湾的社会现实,高举“民主”、“科学”的“五四”旗帜,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毫不妥协的反封建、反殖民精神,去修补台湾文化的断裂,将“五四”传统注入台湾;同时,强化对“五四”新文化传统精髓——“鲁迅思想”与“鲁迅精神”的传播与弘扬,重构台湾民众的民族理念与民族意识。正如学者黄英哲所说,许寿裳臆想通过鲁迅思想在台湾的传播,借助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大影响,在台湾文化重建的历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①。  显然,以许寿裳为核心的大陆赴台知识分子,他们非常清楚,在台湾的文化重建中,必须将“敢于反抗”、“不甘为奴”的“鲁迅精神”根植于台湾的文化土壤中,以彻底清除日本殖民意识对台湾的所有影响,并充分尊重台湾原有的反封建、反殖民抗争传统,以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彻底改变民众思想深处的奴性意识,以契合台湾现代知识分子的重建主张,构建起台湾与大陆“五四”新文化传统间的桥梁。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作者简介

李怡,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先后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毛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承陈瘦竹、叶子铭、许志英先生等。1984年到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