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海鲜的文化料理

海鲜的文化料理

作者:乐建中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1(5.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海鲜的文化料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2640489
  • 条形码:9787552640489 ; 978-7-5526-404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海鲜的文化料理 内容简介

唐朝人是怎样吃鲳鱼的?明州的蚶子,该不该送往长安?泥螺为何是很落魄的海鲜?鱼目有没有混珠?…… 《海鲜的文化料理》以海鲜为主菜,以文化为辅料。本书以人文角度写海鲜,从文献、典籍中挖掘海鲜俗名、学名的来源和发展演变史,人类社会发展与海鲜饮食习俗、烹饪方式等,对于其名称来源、出处的考证旁征博引,所涉文献颇丰。书中之论述既有博物知识,又富有人文知识,语言雅致幽默、风趣别致。全书图文并茂,是一本富有趣味性、文化性的海鲜主题的博物文化随笔集,为日常可见的海鲜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味道,

海鲜的文化料理 目录

躺着中枪的乌贼 001

被人难看的螃蟹 010

蛤蜊,有故事的海鲜 018

鲎的老古 027

带鱼吃肚皮 035

从“生病黄鱼”说起 041

头里有颗石子的石首鱼 047

唐朝人是怎样吃鲳鱼的 053

海蜇皮子长下饭 059

咸鱼翻身不容易 066

匪夷所思的老实弹糊 074

真实的虾孱以及传说中的虾孱 079

虾孱后传——龙头鲓 083

海蜒,应该怎样称呼你 087

鱼目没有混珠 093

比目鱼,以鰙鳎鱼为例 102

淡菜的纠结 109

在海礁中飘逸的紫菜 114

蛎黄的雌雄问题 119

令人惊讶的大海虾 126

玉螺的壳,曾经可以做“铜鼓” 135

落魄的泥螺 139

虾皮弹虫,每一个绰号都有来历 144

蠡是啥东东 150

蟛蜞,螃元蟹那样蟹壳方方的蟹 156

蛏子,有个劝人为善的故事 164

明州的蚶子,该不该送往长安 173

当海带不正经的时候 185

虚幻的鲻鱼与真实的鱼 191

苔条,能够见证情怀的海鲜 202

鸡尾虾、三文鱼及其他 208

??蟹之类,都是乡恋的密码 215

与海鲜有关的吃相歧视 225

盐,带引号的海鲜 233


展开全部

海鲜的文化料理 节选

  《海鲜的文化料理》:  乌贼在成为海鲜之前,它与人类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交集。它生活在海洋里,井水不犯河水——况且它在海水里,对陆地秋毫无犯,更不拿人类一针一线。老虎吃人,狼叼羊,老鼠偷灯油,老鹰抓小鸡,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些动物都做过偷鸡摸狗的事情,没一个被人类叫作贼,为什么偏偏给样子萌萌的、在海里优哉游哉的它取了这样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名字——乌贼?  其实,老祖宗给乌贼取的名字是很文雅的,叫“乌鲗”。坏就坏在太雅了,“鲗”字很生僻,没多少人会写;而“鲗”字的读音zei却是耳熟能详的——这不就是那个“贼”字吗?是的,这音念“贼”。中文的常用字有几千个,但念zei的竟然只有两个:一个“贼”字,一个“鲗”字。可以想象,古代一个没念过什么书的渔民,在他卖鱼的摊位上用乌贼墨汁把“乌鲗”二字写成“乌贼”,这不仅仅是顺理成章的事,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谁叫受教育的权利一直在少数贵族手里,老百姓要认识几个字难于上青天呀。  于是,“乌鲗”有了代名词“乌贼”。我觉得这“乌贼”二字,*初相当于注音,就像初学英语的人在“Thank you”后面注上“三克油”,并不代表原始词语的本身;因为按照*规范的写法,“乌鲗”是要写成“鷠鲗”的——《说文解字》上就是这样写的。看来,古代的人早已知道“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道理,既然“乌贼”二字指向非常明确,那就把它作为原始词语的本身好了。  古往今来,这种注音的字成为词语本身的例子很多。举一个*有趣味性的例子吧:窟窿。“窟窿”原来不是一个词语,它是用来注“孔”这个字的读音的。“窟窿”快速连读,就是“孔”的发音。“孔”的意思是“小洞”,于是当“窟窿”摇身一变,摆脱了类似于“三克油”这样尴尬的注音身份后,登堂入室,成了正式词语,它的意思就是“孔”“洞”。从理论上来讲,当时如果有人用“哭龙”来注“孔”的读音,或许表达“孔”或“洞”这一意思的词语就是“哭龙”而不是“窟窿”——嘿嘿,这或许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在我们对于熟悉的词语,觉得它的存在是必然的,其实在形成过程中有偶然性——“窟窿”是这样,“乌贼”也是这样。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你也“乌贼”,他也“乌贼”,时间一长,约定俗成,“乌贼”就堂而皇之地取代“乌鲗”成为书面词语。这里可以看出“约定俗成”的力量,大家都在这么写,你有文化的人承认不承认“乌贼”这种写法你自己看着办!这其实可以看出文字的发展演变始终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的,一种是官方的,一种是民间的。当民间的“俗成”盛行到一定程度,官方就收纳了这种“约定”,成为后世的规范。  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某些文化人觉得从“乌鲗”到“乌贼”总得说些理由,贴上标签予以正名吧!有时候,这难免会画蛇添足,甚至会贻笑大方。于是就有了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乌贼“常自浮水上,鸟见以为死,乃卷取鸟,故谓之乌贼”。这段文字还是很通俗的,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意译”一下:乌贼浮在水面上装死,鸟儿去啄食它,它趁机把鸟儿给吃了——这,这实在是太狡猾,太可恶!你这乌贼!!这段文字*难翻译的地方是那个“卷”字,这是属于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但我真的想象不出乌贼是如何把鸟儿“卷”进嘴巴里的。这个说法出现在一本叫作《初学记》的书上。这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编写这《海鲜的文化料理》的人叫徐坚,是浙江湖州人,进士。“常自浮水上,鸟见以为死,乃卷取鸟,故谓之乌贼”,这段话虽然出现在徐坚的书里,但不是他原创的,而是辑录的,出自汉代的《南越记》,作者姓沈。看来徐坚博览群书,并且做学问还是老老实实的。  《南越记》上关于乌贼的记载,估计影响了很多读书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一些读书人往往通过博览群书来积累知识,他们或许连韭菜与小麦也分不清楚,但照样著书立说,这样就难免以讹传讹。后来有一本《图经》,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哪个人写的,也承袭了《南越记》的说法,不过有自己的“创新”。  ……

海鲜的文化料理 作者简介

  乐建中,广义文化人,现居宁波。著有杂文集《哲理消闲》、散文集《有风的日子》、中篇小说集《手舞足蹈》及学术著作《宁波方言读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