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作者:于宏源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24cm 页数: 246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3.8(5.2折) 定价  ¥6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231702
  • 条形码:9787543231702 ; 978-7-5432-317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政治学、外交学、城市外交、全球城市研究者基于跨国城市联盟的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提升对于上海打造2040年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上海聚集更多的经济技术和*有实践资源,同时有利于中国通过模式引领和城市方案贡献来提升上海在国际平台中的议题设定权、制度建构力和话语引导力。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跨国城市联盟和全球城市构建研究文献,紧密联系上海发展实践和国内外城市对外交往和全球治理的新态势,梳理并分析了跨国城市联盟在促进城市对外交往活力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全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路径篇三大部分。其中理论篇梳理了民间外交和城市外交的内涵、研究范式等;实践篇阐述了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的实践、全球城市组织和城市联盟的案例比较、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的构建等;路径篇总结了上海参与国际合作的经验、发展并提出建议。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目录

导言

理论篇

**章 民间外交理论和实践

**节 民间外交的内涵

第二节 民间外交主体的特点

第三节 民间外交在推动软实力建设中的协同角色

第二章 城市外交理论梳理

**节 既有全球城市理论梳理及研究范式变迁

第二节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的理论和概念

第三节 全球城市研究相关指标体系

实践篇

第三章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的实践

**节 民间外交阶段(1919—1980年)

第二节 倡议外交阶段(1980—2001年)

第三节 城市外交阶段(2001— )

第四章 全球城市组织和城市联盟的案例比较

**节 关注全球事务的城市联盟

第二节 关注国家关系与地区合作的城市联盟

第三节 关注民众的城市联盟

第五章 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的构建

**节 城市对外交往活力的概念

第二节 指标构建

第三节 数据来源和计算

第四节 2015—2018年中国内地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

第六章 城市参与气候和应急防疫的全球治理

**节 城市外交和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第二节 城市和全球应急治理

第七章 上海已有的国际网络和进展

**节 “一带一路”上海的角色与创新国际网络

第二节 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网络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城市绿色创新网络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上海总部网络

第五节 教育和科技交流网络

路径篇

第八章 上海特色的城市评价体系构建

第九章 对上海参与国际合作和民间外交路径的建议

**节 对上海加强全球人文交流与民间外交建设的建议

第二节 对上海城市科技创新网络定位的建议

第三节 对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发展的建议

第四节 对上海参与全球城市联盟的建议

第五节 对上海创设全球性科技组织的建议

附录 主要城市联盟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节选

**节 民间外交的内涵 名定而实辨,明确民间外交的含义是更好地理解这一外交行为及其所发挥的作用的基础。尽管民间外交的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民间外交研究起步较晚,仍有许多基本问题亟待回答,而如何定义民间外交便是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民间外交仍缺乏一个被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笔者认为,既然研究者尚未在民间外交定义的具体表述上达成共识,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确民间外交的研究范畴,只有在明确研究范畴的前提下,经验研究才能开展,我们也才能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定义民间外交。 民间外交的研究范畴难以确定,主要是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各国研究者采用的表述方法十分多元化,其指代的对象既有重合又不尽相同,这为学术对话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例如,在中文文献中,既有“民间外交”的提法,也有“人民外交”的提法,而英文文献的表述则包括“people-to-people diplomacy”“citizen diplomacy”“civil diplomacy”“non-official diplomacy”“multi-track diplomacy”等。第二,相关研究领域的范畴不断发生变化,这使得确定民间外交与其他非政府外交行为之间的关系、边界变得更加困难。例如,传统观点认为,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向外国公众提供信息并施加影响的行为”,政府是公共外交行为的主体。在这一意义上,民间外交成为独立于传统政府间外交和公共外交的第三种外交形式。然而,近年来公共外交的研究范畴出现明显延伸。“新公共外交”学派的学者不仅承认非国家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主体地位,还将研究的重点转向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的合作,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在增强信息可信性上的作用。这使得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边界变得模糊,两个研究领域又出现交叉重叠。第三,相关概念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有所不同,其所指代的外交行为存在差异。以“第二轨外交”为例,该概念由威廉·戴维森(William Davison)与约瑟夫·蒙特维尔(Joseph Montvil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泛指**轨道外交——即由政府官员开展的外交活动——以外的一切国际交往活动,具有非官方(non-official)、非程式化(non-structured)、思想开放(open-minded)、利他主义(altruistic)的特点。根据戴维森与蒙特维尔的定义,第二轨外交指的是非政府行为体的一切国际活动,这几乎涵盖了民间外交的所有内容。达利亚·达萨·凯(Dalia Dassa Kaye)将第二轨外交限定为“以问题解决为重点的非官方政策对话,参与者具有某种接近决策圈的渠道”。他进一步指出,不同地区的第二轨外交机制在涉及的议题、享受的官方支持以及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在东南亚地区,“第二轨外交”则特指以学术团体为主体的地区合作形式;而以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或社会运动为主体的地区合作形式,则被称为“第三轨外交”。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亚的第二轨外交具有更强的官方色彩,会议及相关活动由智库等学术机构组织召开,官员多以私人身份参加。

城市外交和城市联盟: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the path to global city in Shanghai 作者简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社科新人”。兼任上海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委会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研究员、成都市委外办顾问、上海民间外交研究基地秘书长。近年来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发表中英文学术重要期刊文章60多篇,其中50篇为CSSCI刊物;6部学术专著,包括中文专著《全球环境治理内涵及趋势研究》《战略资源政治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环境变化和权势转移:制度、博弈和应对》《低碳经济中的挑战与创新》等,英文专著Global Warming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Diplomacy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