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猪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2194007
- 条形码:9787222194007 ; 978-7-222-1940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猪集 本书特色
帕慕克有部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于是,我的名字就被叫作“等”了。 昨天偶然在网上搜到一个澳门“隽文不朽”文学节历年出场作家的名录,原以为也能找到自己的——我是**届(2012年)的受邀嘉宾,大陆作家同去的还有苏童。在**届出席作家的名字中,苏童的当然有,名人嘛,那两位从**去的女作家的名字也有了,唯独没有俺“齐天大”的——他们是这样写的:“苏童……等”。好么,人家也不是没有提到过我,只是把我的名字叫作了“等”。 嘻嘻。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猪集 内容简介
作者齐一民近年来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了多部作品,内容涉及小说、散文、杂文。本随笔集主要是作者2017年和2018年读书笔记、收藏经历和心得、剧评(观后感)以及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经验、心得组成。语言简洁明快,主旨凝炼,读来既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又具画龙点睛之效,于谐趣中完成一次悦读。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猪集 目录
引子
**本:孙犁《芸斋小说》
第二本:《许君远文集》
第三本s:鲁迅的杂文集——必须是竖版的
第二部分 收藏
之一:李经弼的字、舒乙和童道明签字的书
之二:张爱玲画集、止庵限量版毛边书《惜别》
之三:在藏区收藏“欢喜佛”
之四:真假难辨的吴湖帆仿赵松雪山水图
第三部分 剧评
歌剧《采珠人》
话剧《鸟人》
《卡门》歌剧音乐会
时隔整十年,再看《图兰朵》
接近李幼斌,细观“李云龙”——《老式喜剧》观摩
倪大红主演的《安魂曲》——都挺好!
冯远征主演的《杜甫》
法文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葛优主演的话剧《默默》
普契尼歌剧《西部女郎》
第四部分 写作经历和感悟
缘起
上篇 “非作品”写作
上高中之前: “范文”和《红楼梦》
十三中:张金俊老师,写作的端倪
大学时代的写作:大刘、书信和日记
1985~1988年在日工作期间的写作:中日文实习报告、两地书
关于我的“非作品”写作的小结
中篇 蒙特利尔的“域外写作”(1994~1998)
域外写作
长篇小说《自由之家逸事——新乔海外职场“蒙难”记》
下篇 创作感悟
写在《妈妈的舌头》再版时
我的名字不叫“等”
终于找回了那段对《可怜天下CEO》*精准的评语
写在《雕刻不朽时光》临盆之际
从《不识字的人》想到的
第五部分 读写诗心得录和诗歌新作
上篇 读写诗心得录
《诗经》竟然是*好的诗集
古有《孔雀东南飞》,今有《五毒俱全的翟大哥》
——也说叙事诗
你(我)写的是诗,还是散文?
诗语、诗情、诗心——诗的三个境界和我们时代的诗人归类
解读摘自《朱湘书信集——寄赵景深》的金句
二论诗和散文的区别——听朱湘怎么说
创作的快乐——朱湘的体会
好诗的样本:三首一流的诗
下篇 再尝试集——我的诗歌新作
一本错过的书
惜春
加入北京作协有感
虚脱
一部没来得及出版的作品
在国图观看《简·爱》手稿
小鱼和小虾
墓地归来的感受
盆中的小鱼
摄影师的伎俩
洱海——上苍的耳朵
献给卡斯罗
上帝的脸
咏白族村落野狗
丢魂
断桥和诗
断桥和断片儿
我活着
诗人与死
青城山的道
梦归遥远的童年
谜团
雪
质问生命
都一样地活着
生死一条线
脸书
清明节的新顿悟
走,写生去
八宝山上的“炊烟”
五毒俱全的翟大哥
夜宿延庆小仓农场
探访延庆永宁镇天主教堂随感
延庆山中行
端午节,我包了六个“文字馅”的粽子
树的回应
父亲节里想父亲
舒乙画作的印象
父亲百日祭
元宏周年祭
和秦立彦老师诗《隔窗望月》
送父亲*后一笔医药费单据
挑个好位置
别西藏
西湖残次畅想
断桥咏
跋:这是一部“精神高原反应”的集子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猪集 节选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猪集》: **本:孙犁《芸斋小说》 2019年7月14日,星期日 用孙犁的笔法写孙犁,要简洁。他文字有洁癖。 若干年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永别了,外企》,编辑杨柳大姐说她刚编完《孙犁全集》,三百余万字。我说:“你就等着帮我编全集吧!” 现在才知那是句疯话,人文社是*高殿堂,我或许再无缘进入。 说那句话时对孙犁不甚了解,觉得他是个土作家——写白洋淀的嘛。 今再读孙犁,缘起于《北京晚报》“书乡”张玉瑶文章《后“荷花淀”时期的孙犁》。读完后,巧了,这部《芸斋小说》从书架上探出头,说:“你该好好读读我了吧!” 它,我读过,没觉得什么,那部《白洋淀纪事》也在书堆中藏匿,溜出来,又逃回去了。 《芸斋小说》读一下,放下;再读一下,再放下。不是不忍读完,而是太骨肉连筋,真是太“血腥”了。孙犁像位动刀的外科大夫,而且是极端冷血的那种,把“生命之肉”,一刀一刀地切、片、割,然后,摆放你眼前。 与其说是小说——都不长——不如说是被他写到的那些人物的惨案——很多死于非命。 那个荒唐的年代。 用诗性的文字,写悲剧的故事。 用切割牛排的刀叉,割锯历史苦难。 你不忍卒读,你享受不了,你消化不动。 当年孙犁见人就送一本《芸斋小说》:“请你看看,我的生活,全在这本书里,从中你可以了解我的过去和现在。包括我的思想和感情。” 假如我们将这段话中的“我的”置换成“我们的”——说的是“文革”那代人——似乎更加合适。 第二本:《许君远文集》 2019年7月29日,星期一 《许君远文集》是昨天在天津古文化街的旧书店里不经意间收藏的,因为我从不知道谁是“许君远”。翻看一下,觉得有“民国味儿”,且都是民国时期写的文章,就将其“收留”了:一同打包的,还有解放初期出版的《且介亭杂文》《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侯外庐等著),都是繁体字的书。 我一见繁体字的书就手痒心跳快。 从古文化街出来,上车。出租车司机和我以及同去的两个亲戚讨论起繁体字该不该恢复的话题。 亲戚是台湾生并受早期教育,法国长大和出嫁,她当然说繁体字好。 繁体字的《且介亭杂文》,更有鲁迅的原味,因为原文就是用繁体字写的。 这好比吃“狗不理”,要到原产地天津卫来。 迫不及待阅读《许君远文集》。一翻开,瞥两眼他的行文,就知道他是位才子。果然,北大英文系毕业的,梁遇春、废名的同窗。 他的剧评尤其了得! 从书中得知,赵元任翻译过一部戏——《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是指那些“永远不肯动窝”的太太,从许君远的文字中可以想象,那部戏演的过程有多么可乐! 还有,他那篇悼念徐志摩的文章也是极品。 许君远写的文章不多,他60岁就离世了。他是“著名右派”,“右派”帽子本身不至于置人于死地,但他早死些,是和帽子的轻重有关的。 好文章不在多少。一个人一生留下的,在于“成色”。上品文一两篇,其实就够了,就能代表那个人的“文品”。 天津的旧书摊和店铺,我早有光顾。古文化街的这个,已有许久没来。上次在天津买旧书,还是今年“五一”在解放桥上,一位老先生在桥上摆摊,卖的都是旧名著,比如王力的《汉语语音史》。 据知情者说:“现在古文化街也不能随便卖旧书了,你要真想买好的,要早晨五点钟天蒙蒙亮的时候,在那个桥底下,地上摆的都是繁体字老书……”(浓重的天津话) “哦!”我一边应和着,一边细想回京的上车钟点。 ……
我的名字不叫等:戌狗亥猪集 作者简介
齐一民,笔名齐天大,1962年生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2013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中国国家公司驻日本商务代表、北美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经理、外企首席代表、建材公司CE0等。目前,任北京语言大学客座讲师。2012年初,齐天大作为中国大陆作家被邀请参加“隽文不朽——澳门第一届文学节”。已出版《妈妈的舌头》《永别了外企》《自由之家逸事》《谁出卖的西湖》和“马桶三部曲”系列等近二十部作品。其中,《美国总统牌马桶》等已被译成英文并用Jimmy 01的笔名在海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