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诗论 内容简介
《中学图书馆文库:诗论》是现代中国体系严密完整的开拓性的诗学专著,是朱光潜先生用西方美学理论阐释中国诗学的经典著作,是四十年代四大诗论之一,为比较诗学的经典之作。
诗论 目录
增订版序
**章 诗的起源
1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2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3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4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5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1 诗与谐
2 诗与隐
3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1 诗与直觉
2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3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4 诗的主观与客观
5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1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2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
3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4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5 “诗意”、“寻思”与修改
6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1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2 实质上的差异
3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4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5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6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1 节奏的性质
2 节奏的谐与拗
3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4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5 诗的歌诵问题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2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3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4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1 声的分析
2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3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4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5 四声与调质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1 顿的区分
2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3 顿与句法
4 白话诗的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1 韵的性质与起源
2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3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4 韵与诗句构造
5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1 自然进化的轨迹
2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3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4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1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2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
附:替诗的音律辩护
第十三章 陶渊明
1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2 他的情感生活
3 他的人格与风格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后记
诗论 节选
**,诗的“见”必为“直觉”(intuition)。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perception)。“直觉”得对于个别事物的知 “知觉”得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参看克罗齐《美学》**章)。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香,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出,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form)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image)。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上面所引的崔颢《长干行》,你必须有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备。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然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20.1¥45.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