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倍道兼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之十年科研纪实

倍道兼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之十年科研纪实

作者:付强主编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6cm 页数: 382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2.0(5.2折) 定价  ¥10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倍道兼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之十年科研纪实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389127
  • 条形码:9787560389127 ; 978-7-5603-891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倍道兼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之十年科研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部分, **部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十年科技人才发展情况 ; 第二部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十年基础研究发展情况 ; 第三部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十年科研服务国防经济发展情况 ; 第四部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十年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 第五部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十年学术交流情况 ; 第六部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十年科技服务龙江振兴情况。

倍道兼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之十年科研纪实 目录

**编 青蓝相聚卓育菁莪 大师引领人才辈出
2010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1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2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3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4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5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6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7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8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2019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第二编 创新驱动挑战前沿 基础研究硕果累累
2010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1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2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3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4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5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6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7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8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2019年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大事记

第三编 聚焦特色协同发展 行稳致远双轮驱动
2010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1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2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3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4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5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6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7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8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2019年服务国家战略大事记

第四编 布局前瞻交叉融合构筑科研平台高地
2010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1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2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3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4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5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6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7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8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2019年科研平台建设大事记

第五编 深化交流广泛合作 扩大国际学术声誉
2010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1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2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3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4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5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6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7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8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2019年交流与合作大事记

第六编 聚势赋能服务地方 助力龙江全面振兴
2010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1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2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4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5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6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7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8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2019年服务龙江发展大事记
展开全部

倍道兼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之十年科研纪实 节选

  《倍道兼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校庆之十年科研纪实(1920-2020)》: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是科研发展的关键,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发展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群贤毕至,各方面人才不断聚集、不断奋斗的历史。从“八百壮士”艰苦创业、拼搏奉献、勇攀科学高峰;到“大师+团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不断追求创新;再到秉承“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的精神,“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学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以哈工大精神引领人才、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的科研人才培育和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  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深刻认识到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发展优势。因此,学校始终坚持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打造科研人才聚集高地,坚持在科研实践中识别人才、在科研创新中培育人才、在科研事业中使用人才。  在科研实践中识别人才。哈工大建校至今,学校科研实力实现了整体跃升,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科研名校。近十年,学校在建设科研名校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科技人才是决定发展的**要素,坚持在科研实践中识别人才。因为,只有找到真正的科研人才,才能推动科研事业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人才的唯一标准。学校通过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将真正优秀的科研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同时,学校还打破选人用人常规,通过在“大师+团队”的科研攻坚中识别人才,通过在“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实践中识别人才。此外,学校还在对外科研交流合作中识别人才,为吸引校外人才制定了积极、开放、全面支持的科研人才引进政策,以汇聚世界科研人才资源。  在科研创新中培育人才。近十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这对哈工大的科研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学校在传统科研优势领域要继续保持创新优势,在非传统科研优势领域创新要加速追赶;另一方面,在新兴科技领域和交叉科学领域,要求学校科研创新必须及时跟进甚或实现弯道超车。而科研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的作用在科研创新中是**资源。学校为了加快形成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保持学校科研发展优势,在新兴科学领域占据前排位置,必须保证优秀科研人才不断涌现。因此,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创新型科研人才培育机制,努力实现创新型科研人才培育体系化、科学化,不断优化创新型科研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培育模式。如此,学校在近十年问,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精英及科研创新团队。  在科研事业中使用人才。学校通过“大师+团队”、打造科研发展特区等方式,加大对青年人才持续的支持力度,结合杰青、长江学者等各层次人才计划进行超前培育,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和前沿科学方向,助推骨干教师成为领军人才。学校还围绕重大项目,在大团队试点增加专职科研岗配比,设立科研助理岗位,探索科研辅助队伍发展模式,为科研人才提供*适合自己的研究岗位、研究平台、研究条件、研究政策,不断激发科研人才的科研斗志和热情,让他们的研究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以支持科研人才加速成长。使科研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正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新、高端引领”的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正是通过坚持在科研实践中识别人才、在科研创新中培育人才、在科研事业中使用人才等方式;正是不断改革和完善科研人事管理制度,建立“高准入、高投入、高产出”的创新人才建设体系;正是拥有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科研辅助队伍,学校快速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省内和省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强校名校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科研人才发展新局面。学校现有两院院士3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2人、青年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6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现在的哈工大,科研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科研事业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2010年科研领军人才风采大事记  一、媒体聚焦  【一月】  11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刊登《哈尔滨工业大学获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报道。报道介绍,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喜获7项奖励,获奖代表谈和平教授、韩杰才教授、姚郁教授、马晶教授赴京领奖。哈工大牵头的4个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谈和平教授等负责的“红外热辐射光谱特性与传输机理研究”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韩杰才教授等负责的一项目、马晶教授等负责的一项目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姚郁教授等负责的一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哈工大参与完成的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中包括韩洪军教授等参与的“SBR法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及实时控制技术”、张兰威教授等参与的“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筛选及应用关键技术”和哈工大参与的“聚烯烃材料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  【三月】  7日 中国日报网刊登《杜善义:中国有能力制造比西方国家更好的大飞机》的报道。报道介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教授在两会期问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生产大飞机是我国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有实力和能力生产出自己的大飞机。”他进一步分析说,生产能够乘坐150人以上的大飞机是我们国家市场的需求;其次,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中国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科技上都有能力和实力去研究制造大飞机;第三,大飞机虽然说是一个巨大的科技工程,但同时更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工程,它的生产及运营必将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大飞机目标:首先,我们制造出来的大飞机要比现在同类正在运营的飞机性能好;第二,我们要建立好两个市场,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第三,我们要实现三减——减排、减重、减噪;第四,我们还要确保四性——确保安全性、提高经济性、改善舒适性、注重环保性。目标很宏伟,任务很艰巨。他*后认为:‘‘我们中国人可以把卫星放上天,把人送上天,我们一定可以让我们中国人制造的大飞机在祖国的蓝天和世界的蓝天上翱翔!”  【四月】  9日 中国金属加工在线刊登《吴林教授讲述现代焊接技术真情二十字勉励哈工大学子》的报道。报道介绍,吴林教授是“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我校焊接教研室主任、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林教授认为:“现代焊接已经逐渐变成为一种连接,而且具有广泛的优点和极高的可靠性。”之后吴林教授从焊接起源于中国讲述了焊接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他还着重从水利、电力、建筑、道桥、造船、锅炉、宇航、核工业等方面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焊接取得的重大成就。他还特别介绍了三峡大坝发电机组中定子和转子涉及的主要焊接技术。继而他认为“工业发展处处都离不开焊接”,而“焊接如果出了问题将是致命性的”。吴林教授认为国际交流是促进现代焊接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焊接。吴林教授还对我校焊接技术研究进行了介绍,他觉得哈工大在上述很多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我们的一些技术国外也都普遍采用。讲座之后,吴林教授回答了在场同学的提问并题词勉励:“高尚的理想,辩证的思维,精深的学问,博大的胸怀。”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