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融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8889
- 条形码:9787520368889 ; 978-7-5203-688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融合 内容简介
以“融合”为核心意象的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兴起后新闻业发展的基本愿景。与此同时,基于新传播技术革命,以模糊旧有体系边界为特征的“融合”也使得新闻业经历着双重危机: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危机。以此论说为背景,本研究旨在一个相对开放的话语建构——“融合架构”中,探讨 “融合”与新闻业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试图解决以下具体问题:融合架构中呈现出怎样的传播与社会图景?在这样变化的图景中,新闻业,特别是新闻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意义?
融合 目录
**章 导论
第二章 “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基本模式、国家战略与地方经验
**节 替代论到融合论
第二节 基本模式:“融合”早期的报业数字化转型
一 “转网”模式
二 “纸质报+网络报”模式
三 “电子纸移动报”模式
四 数字化与理念转型
第三节 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媒体融合
一 媒体融合政策
二 重建样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三 连接VS控制: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思维
四 效果与意涵
第四节 地方经验:以上海为个案的考察
一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由来
二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早期的经验
三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早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四 上海当下的媒体融合探索
小结
第三章 “融合体制”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基于新民网的个案研究
**节 新民晚报新民网融合历程
一 “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与新民网
二 基于新闻生产的融合基础
三 报网融合双方的组织体制
第二节 专业模式和组织内协同模式
一“融合新闻”:普利策奖样本
二 专业模式:“融合”中的身份认同障碍
三 组织内协同模式:基于协作的工作机制
第三节 社会化合作模式:新闻生产共同体
一 作为“过程”的新闻与大众自传播
二 议程热点:非常态融合项目
三 新民民调:常态融合项目
四 社交媒体平台与突发事件报道
第四节 报网融合实践中的新闻生产网络
一 融合下的新闻生产空间
二 空间邻近性和新闻生产网络
三 组织化网络和社会化网络
小结
第四章 受众视角:“融合体制”下的新闻消费模式
**节 作为受众连接点的新闻
一 碎片化的泛新闻
二 跟帖评论与信息过滤
三 待完成的新闻对话
第二节 新闻消费:需求端的融合
一 受众新闻消费模式
二 谁对消息负责?
三 新型的记者一受众关系
第三节 新闻消费到消费型新闻生产
一 新闻消费或“新闻工作”?
二“分享”和“深入挖掘”
第四节 案例:新闻生产中的受众参与
小结
第五章 技术驱动:走向社会化合作的新闻业
**节 互联网溯源
一 从阿帕网到互联网
二 Web2.0及其特征
第二节 影响新闻业转型的技术形态
一 社交媒体
二 大数据
三 移动智能终端
第三节 两种替代性的新闻实践
一 机器自动化新闻
二 公民新闻
第四节 众包:新闻机构整合公民新闻的方式
第五节 案例:新闻生产的社会化合作模式
一从舆情变化看事故始末
二 社交媒体主导下的新闻生产
三 从组织内调控到社会化合作
小结
第六章 电信传播与IP崛起——融合体制下媒体产业的重塑
**节 “融合”下的广播电视业: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的合并为何终结?
一 解体的内因
二 解体的外因
三 解体后的走向
第二节 融合媒体:AT&T时代华纳并购背后的媒体产业格局
一 业务资源:财务指标导向的移动端聚合
二 经营策略:固化的传播与流动的网络
三 企业文化的内在冲突与网络对接的外在矛盾
第三节 融合媒体语境下的IP开发模式
一 产品扩展(IP As Product)模式
二 项目协同(IP As Project)模式
三 众创(IP As Process)模式
余论
第四节 案例研究:IP价值链视角下的媒体产业
一 漫威世界的价值链路径
二 《星球大战》的价值链路径
三 IP牵动的媒体产业融合
小结
第七章 超现实与多重轴线——融合体制下的媒介事件考察
**节 刘强东丑闻
一 超现实:作为媒体事件的刘强东丑闻
二 多重轴线中的丑闻
三 丑闻:一种“话语河流”
第二节 问题疫苗事件:有争议的科学风险议题
一 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
二 机构媒体责任与公民媒介素养
三 记者的专业价值
四 大众文化:新的公共话语渠道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民晚报新民网访谈名录
附录二 受众访谈名录
后记
第二章 “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基本模式、国家战略与地方经验
**节 替代论到融合论
第二节 基本模式:“融合”早期的报业数字化转型
一 “转网”模式
二 “纸质报+网络报”模式
三 “电子纸移动报”模式
四 数字化与理念转型
第三节 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媒体融合
一 媒体融合政策
二 重建样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三 连接VS控制: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思维
四 效果与意涵
第四节 地方经验:以上海为个案的考察
一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由来
二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早期的经验
三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早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四 上海当下的媒体融合探索
小结
第三章 “融合体制”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基于新民网的个案研究
**节 新民晚报新民网融合历程
一 “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与新民网
二 基于新闻生产的融合基础
三 报网融合双方的组织体制
第二节 专业模式和组织内协同模式
一“融合新闻”:普利策奖样本
二 专业模式:“融合”中的身份认同障碍
三 组织内协同模式:基于协作的工作机制
第三节 社会化合作模式:新闻生产共同体
一 作为“过程”的新闻与大众自传播
二 议程热点:非常态融合项目
三 新民民调:常态融合项目
四 社交媒体平台与突发事件报道
第四节 报网融合实践中的新闻生产网络
一 融合下的新闻生产空间
二 空间邻近性和新闻生产网络
三 组织化网络和社会化网络
小结
第四章 受众视角:“融合体制”下的新闻消费模式
**节 作为受众连接点的新闻
一 碎片化的泛新闻
二 跟帖评论与信息过滤
三 待完成的新闻对话
第二节 新闻消费:需求端的融合
一 受众新闻消费模式
二 谁对消息负责?
三 新型的记者一受众关系
第三节 新闻消费到消费型新闻生产
一 新闻消费或“新闻工作”?
二“分享”和“深入挖掘”
第四节 案例:新闻生产中的受众参与
小结
第五章 技术驱动:走向社会化合作的新闻业
**节 互联网溯源
一 从阿帕网到互联网
二 Web2.0及其特征
第二节 影响新闻业转型的技术形态
一 社交媒体
二 大数据
三 移动智能终端
第三节 两种替代性的新闻实践
一 机器自动化新闻
二 公民新闻
第四节 众包:新闻机构整合公民新闻的方式
第五节 案例:新闻生产的社会化合作模式
一从舆情变化看事故始末
二 社交媒体主导下的新闻生产
三 从组织内调控到社会化合作
小结
第六章 电信传播与IP崛起——融合体制下媒体产业的重塑
**节 “融合”下的广播电视业: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的合并为何终结?
一 解体的内因
二 解体的外因
三 解体后的走向
第二节 融合媒体:AT&T时代华纳并购背后的媒体产业格局
一 业务资源:财务指标导向的移动端聚合
二 经营策略:固化的传播与流动的网络
三 企业文化的内在冲突与网络对接的外在矛盾
第三节 融合媒体语境下的IP开发模式
一 产品扩展(IP As Product)模式
二 项目协同(IP As Project)模式
三 众创(IP As Process)模式
余论
第四节 案例研究:IP价值链视角下的媒体产业
一 漫威世界的价值链路径
二 《星球大战》的价值链路径
三 IP牵动的媒体产业融合
小结
第七章 超现实与多重轴线——融合体制下的媒介事件考察
**节 刘强东丑闻
一 超现实:作为媒体事件的刘强东丑闻
二 多重轴线中的丑闻
三 丑闻:一种“话语河流”
第二节 问题疫苗事件:有争议的科学风险议题
一 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
二 机构媒体责任与公民媒介素养
三 记者的专业价值
四 大众文化:新的公共话语渠道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民晚报新民网访谈名录
附录二 受众访谈名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古籍编辑工作漫谈(八品)
¥8.3¥16 -
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二十一辑)
¥18.4¥58 -
科学研究的方法
¥19.5¥56 -
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
¥17.5¥50 -
劳沫之新闻文集
¥34.4¥88 -
编辑想要什么:科学期刊论文发表指南
¥1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