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作者:宋烨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5.4(6.3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287102
  • 条形码:9787300287102 ; 978-7-300-28710-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本书特色

全书深度会通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西方古今美学思想,对古典诗歌创作与鉴赏中的审美能力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穷原竟委的探讨。中学以“识”的范畴为根本,西学以康德“非确定性知性”的概念为中心,揭示了中西文艺思想在解释“美何以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上所具有的共同认识论基础,从而实现了中西文艺思想的高度互释与结合,并由此推展开来,建立了一个以“识”为中心的古典诗学体系。这是本书的创新之所在。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古典诗歌鉴赏和创作活动中审美愉悦感究竟从何而来”这一核心议题,指出在解释审美愉悦来源之问题时,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诗学这两种思想话语不谋而合的认识论基础,即均认为艺术审美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而审美愉悦则是一种认知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来源于作品为心灵带来的认知上的特殊拓展。解决来源问题之后,本书进一步回应了审美分歧、美的普遍有效性、诗歌艺术风格的偏好等问题,为更统一的审美见识和更广博的审美趣味奠定理论基础。很后通过对古代诗学核心概念与重要命题的逐一考察,建立起了以“诗以识为主”这一命题,统摄“言志”“缘情”“主气”“尚意”“立格”“宗理”等古代诗学理论体系中的传统命题,完成对古代诗学理论资源中基本命题的统一。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目录

绪 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问题群的提出及本书结构体系的展现
三、研究的目标、当代智识追求以及真实的创新之处
**章 超越审美分歧:美何以具有普遍性
**节 “审美”的认知属性与西方美学重视认知的思想传统
第二节 康德论审美的普遍有效性:作为审美判断之认识论基础的“非确定性知性”能力
第三节 “非确定性知性”的深层问题
第四节 休谟关于审美普遍性的经典探讨及与康德的比较
第二章 古典诗歌审美活动所依据的普遍知性法则
**节 **节 概念何以能够用以指称世界?———普特南与 “指称相似论”
第二节 古典诗歌艺术中的概念因素及其背后的知性法则
第三节 “概念性命意”与“意象性命意”之分野:古典 诗歌知性法则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与传统诗学话语之间的对应转化问题
第三章 中国诗学史上*富知性意蕴的命题:诗以“识”为主
**节 叶燮之前的“贵识论”诗学传统及其局限
第二节 叶燮杰出的“贵识论”思想
第三节 “识”背后的知性秩序:“活法”及其与康德“不确定 的概念”之间的比较
第四章 “志”“情”与“识”之间的关系及“意”的媒介作用
**节 “言志”“缘情”与“思无邪”
第二节 “意”对“情”与“志”的统摄作用
第三节 关键环节:“意由于识”以及对下面诸章的统领
第五章 “意”的知性分析
**节 “意”的运动方式:“辞前意”与“辞后意”问题
第二节 “意”的知性属性:科林伍德的杰出分析
第三节 “意”中的情感:表现情感为何本质上是认知活动
第六章 “气”何以通向“识”:“气”的知性分析
**节 自然之气与道德之气
第二节 拨开文气的隐喻之雾:气附“意”而生
第三节 文气与声调的关系
第七章 “格”何以通向“识”:“格”的知性分析
**节 以“意”释“格”:“格”对“意”的依附性地位
第二节 典型的以“格”为中心的衍生概念
第三节 “命意”的非概念化以及“格”依附性地位在康德美学上的 根据
第八章 “理”和“识”的关系:“理”的知性分析
**节 罕见的思维高度:叶燮论“理”
第二节 翁方纲“肌理说”新探
第三节 “有理而不涉理路”:严羽的审美二律背反
第九章 “意境”和“识”的关系:“意境”中的知性问题
**节 “意境”概念的性质:中性还是评价性?
第二节 “评价性意境概念”在近代以来的兴起
第三节 “意境”的诸要素分析及其整体艺术理想上的局限性
第十章 古典诗歌知性价值的集大成代表:杜甫的诗识与 杜诗艺术的知性含量
**节 杜甫“诗史”类作品引发的争议及古人对“诗”“史” 关系的理解
第二节 “诗歌”区别于“历史”的独特知性品格
第三节 杜甫的伟大“诗识”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全部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节选

结 语
在本书的绪论部分笔者提出了八个长期笼罩古代诗学领域的一般性问题,对它们的回答都已经分散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之中,此处不再赘述。在这里唯一需要指出的是,这八个问题汇聚起来*终都指向一个洞见,即对诗歌艺术的欣赏与创作活动需要人拥有“识”这种特殊的判断能力,而通过正确之“识”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则对一切人均有权威性与普遍性。这就是读完这 部书所应获得的*核心见解。本书从始至终都在讨论着一些古代诗学中的 基本概念,而“识”就是在终极来源上将它们统一起来的*高概念。因此一首成功的诗作其风格上无论是“优游不迫”还是“沉着痛快”,无论是“兴象玲珑”还是“议论警拔”,在本源上均可统一到“识”这一根本的艺术知性能力中去。爱知性的灵魂自然不会拒绝一切被诗人成功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因为他的灵魂会真诚地对艺术为他带来的每一处认知上的开拓都感到欣然愉悦。“统一论”不是将诗歌的审美鉴赏统一到一种所谓*好的艺术风格理念之中而排斥异己者,它毋宁是将世人纷繁的审美态度统一到一种人类理想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能力之中,亦可以说是统一到一种开怀服善的智识格局之中。本书用了三十多万字的篇幅,实质上就是为了宣明和提振一个古老的但却在如今中国甚为寂寞的观念,即认知世界的纯 粹渴望与理解世界的精察能力是人类灵魂中*为高贵的禀赋之一,凭借着它我们在无穷错综复杂的世界现象中找到了某种深刻的秩序,凭借此秩序万千分散的事物被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在理解和把握世界进程中的任何前进步伐,*终都是服务于人类这个族群自身的长久繁荣这一*高目的。人类确实应该总体上对一切能反映世界的知识抱有兴趣,因为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生 活在其中并且朝夕面对的世界,认识它对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巨大的价值。而 文学艺术在整个人类的认知事业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文学艺术为有健全知性的人在不断观照世界的生命历程中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羽翼,让心灵目击到在固有经验中前所未见的世界远景,使得长期受到驯化和限制的思想得到了可贵的解放。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可以说创造了无数其他的合理世 界,*终推动了人类认知疆域的发展与增长。
毫无疑问,热爱求知尤其是热爱追寻那些超功利意义上的知性增长,是整个人类文明走向繁荣的根本精神源泉,世界文明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巨匠均体现了这种超越实用性的纯粹精神品格,也正因为这种品格,他们一个个化身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明亮灯塔。本书想指明的是:任何精良的审美能力或高雅的艺术情操究其根本都是思维的一种敏锐的洞察力,都是个体灵魂在认知功能上出色的表现。“诗以识为主”这个命题——究其*高指归而言——是对人类智德的礼赞。智能的 繁荣本身就是一种德性,它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宣称的“理论德性”,当古希 腊哲学家在文明的曙光阶段就将人的智能看作一种与神明相关的德性的时候,这一点虽不是对普罗大众的要求,但却毫无疑问应该成为治学之人努力追求的**品格。对认知能力的崇尚并不是意在拥有某种炫耀智能的资本,而只是为了智德的繁荣这一人类终极目的之本身。当我们沉浸在诗歌作品所 展现的广阔世界之中时,我们事实上是本能地为眼界的拓宽而感到欢愉。独 特的意象化语言扩大着知性概念的有限边界,历代杰出的作品不断地展示出 概念与意象之间的动人合作,*终把人们带向了更寥廓的思维认知空间。中国古典诗歌就这样以其艺术独特的方式锐化着我们的思维,锻炼着我们的判 断力,并*终增进着我们的智德。

诗与识: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统一论 作者简介

宋烨,男,1988年生人,祖籍浙江慈溪。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国际知识产权法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博士期间师从蒋寅先生,在《江海学刊》《中国诗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自幼热爱古典诗歌创作,曾出版诗集《源识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