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传媒艺术学文丛游牧与乡愁

包邮 传媒艺术学文丛游牧与乡愁

作者:韩佳政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8(6.1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传媒艺术学文丛游牧与乡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727252
  • 条形码:9787565727252 ; 978-7-5657-272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传媒艺术学文丛游牧与乡愁 本书特色

《游牧与乡愁(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历史简谱)/传媒艺术学文丛》在阐释和论证的过程中,力争靠近电影创作本体,并于附录中整理了围绕儿童电影创作观念与表达技法,对十余位**儿童电影主创进行的口述采访资料,旨在探究作为电影创作“方法论”的电影儿童元素,与儿童电影修辞价生成间的有机互动结构,以期为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力的整体提升,贡献可资参考的理论资源和经验借鉴。

传媒艺术学文丛游牧与乡愁 内容简介

“重写中国电影历史”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史学实践的主轴,“重建中国电影历史主体性”是近年来两岸三内地电影创作者和电影学人的共同期待。本文主要以“区域情感史”的研究方法为方法论,梳理台湾地区区域文化“游牧”轨迹与台湾地区儿童电影童年“乡愁”的话语嬗变脉络,研究台湾地区儿童电影历史生成与台湾地区社会情感起伏的深层关联,并在分析两岸儿童电影互文要素的基础上,明证对台湾地区儿童电影历史矿体的史学考量,在“中国电影历史主体性”重建中的价。“中国缺乏尊重创作本体生态的电影史学著述”是当今电影史学界和理论界的共识。本书在阐释和论证的过程中,力争靠近电影创作本体,并于附录中整理了围绕儿童电影创作观念与表达技法,对十余位台湾地区儿童电影主创进行的口述采访资料,旨在探究作为电影创作“方法论”的电影儿童元素,与儿童电影修辞价生成间的有机互动结构,以期为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力的整体提升,贡献可资参考的理论资源和经验借鉴。

传媒艺术学文丛游牧与乡愁 目录

绪论 中国台湾儿童电影创作历史简谱(1957-2010)
**节 研究方法:整体史观念与儿童电影创作理论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文献综述:未被开掘的繁茂电影历史矿体
第三节 研究价值:整体史方法论实践与创作理论的范式转型

**章 发生考辨:《五子哭墓》的流浪悲情(1895-1956)
**节 考辨与修正:台湾儿童电影的发轫之作《五子哭墓》
第二节 历史发生的生态与史况:畸形产业结构与台湾闽南语电影的勃兴

第二章 伦理本位:家庭框架中的台湾苦儿流浪儿童电影的还乡症候(1957-1963)
**节 情感表现及生成动因:异乡漂泊与流浪悲情
第二节 成年乡愁与童年漂泊:社会情感的影像传达
第三节 历时态美学继承关系:中国苦儿与台湾流浪

第三章 族群叙述:中国台湾儿童电影的类型突破(1964-1981)
**节 台湾社会文化:“复兴中华”向“建设台湾”的转向
第二节 社会情感复杂交织下的儿童电影类型突破
第三节 共时维度下两岸儿童电影的主体间性特质

第四章 本土表达:台湾社会力崛起与电影中儿童情感表达的话语转向(1982-2010)
**节 民间情感的转型:威权统治的式微与台湾社会力的崛起
第二节 儿童写实的批判:对失序的社会价值与成人信仰的修复
第三节 迁徙旅程的隐喻:都市空间与被放逐的、父母缺席的童年
第四节 儿童叙事的突围:区域电影生态缺陷与类型价值的重估

结语
附录 台湾儿童电影片目(1957-2010)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传媒艺术学文丛游牧与乡愁 作者简介

  韩佳政,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会员,曾任第24届、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主要从事儿童电影创作与历史、媒介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