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成都文学地图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312667
- 条形码:9787301312667 ; 978-7-301-31266-7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成都文学地图 本书特色
这本书带你穿过成都的街巷,追溯这座城市的文脉、历史和美食。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成都文学地图 内容简介
在中国,许多古老的城市都有层层叠叠的文化、文学与历史积淀,它们与古迹、建筑、街道、居民等景观、日常生活一起,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精神特征和外观特色。"城市文学地图系列"选取南京、苏州、杭州、成都这四个城市,将个中古迹、景点或典故拈取出来,赏析和探讨它们在历来文学文本中所呈现的种种形态及世事变迁,从而层层揭示一个城市的沧桑流衍,从历史和地理两个维度,为读者构造出一个穿越古今时空的城市文学地图。该系列有文有图,现有以下四种: 《南京文学地图》 《杭州文学地图》 《苏州文学地图》 《成都文学地图》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成都文学地图 目录
**章 重城成都
一 大城
二 少城(满城)
三 皇城
第二章 千年文脉
一 琴台路与司马相如
二 支机石街与严君平
三 洗墨池与扬雄
四 武侯祠
五 杜甫草堂
六 望江楼与薛涛
七 桂湖与杨升庵
第三章 街巷、商场和花会
一 春熙路
二 祠堂街
三 宽窄巷子
四 劝业场
五 青羊宫花会
第四章??茶馆、民居和小吃
一 茶馆
二 公馆
三 会馆
四 小吃
第五章 学府、作家故居与文化沙龙
一 石室中学
二 华西坝
三 正通顺街李公馆:巴金故居
四 菱窠:李人故居
五 翟永明的白夜酒吧
第六章??近郊名迹
一 都江堰
二 青城山
参考文献
??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成都文学地图 节选
翟永明的白夜酒吧 由当代著名女诗人翟永明和她的朋友开办的白夜酒吧,位于成都市玉林西路85号。1998年5月8日,这家只有五六十平米的酒吧开业了。当时的玉林路仅有“白夜”和“小酒馆”两家酒吧。然而,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这里已成为成都*早的酒吧一条街。与此同时,“白夜”也成为成都著名的文化沙龙。 翟永明曾说过:“对我来说,一个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能挣点生活费又不影响写作的职业,是我一直向往的。”(翟永明《白夜谭》)这应该是翟永明开这家酒吧的深层动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很久以来翟永明已经认定了开酒吧就是自己向往的理想的职业。据她讲,她做这个决定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的时间: 1998年的一天上午,我路过离家很近的玉林西路,在路口一家未开门的服装店门口,我看到了一则招租广告。 这是一个扇形的店门,从风水学上说,它位于非常好的一个路口(我对风水有一种直觉)。坐北朝南、门面宽阔,正对一个丁字路口。前面是通畅的玉林西路,右边是一条小街。我大约只考虑了一分钟,就从卷帘门上揭下来了这则广告。从那一刻到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1998年的冬天寒冷无比,风好像格外有耐心,吹得我骨冷心寒。但是,我那许久才迸发一次的灵感告诉我:就这样了,把这家服装店盘下来,开成酒吧。接近元旦的前一天,我说服了多年好友戴红,与我一起做这件事。(翟永明《白夜谭》) 凭借灵感来做某件事情或者做某个决定,恐怕是诗人的特质。因为,正是凭借灵感,他们才会有诗情的迸发,才会对现实的某一面有深刻的洞见,所以,他们会迷信于自己在某个时刻突然降临的灵感。我们不必对此感到奇怪。 谈及自己*初对于白夜的设想,翟永明这样说道:“我对白夜的设想,一开始就是咖啡屋的模式。有酒、有书、有咖啡的香味、有埋头可以写作的桌椅、有满壁的画图、有醉人的音乐、有微暗的烛光和暧昧的眼神,也有深入人心的交谈和心不在焉的呆坐。”(翟永明《白夜谭》)如果说翟永明对白夜的这番描述不够全面的话,白夜的设计者、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这番话可以作为补充: 这个酒吧的策划服务对象并不针对作为翟永明周边的群体,甚至也不针对似乎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对象——诗歌圈子或画家、文学青年,这里完全没有平常那种以朋友为资源的错误经营意图。这个通体白色,一览无余,明朗纤巧的酒吧,与翟永明的诗歌取向相去甚远。飘逸闪烁的装修材料,悬挂的书架,使这个酒吧介于时装店和书屋之间。其假设的顾客对象其实是白领丽人——流行生活中的时尚风景。阳光、午后,在橱窗般的大玻璃后边一边呷饮、一边翻阅的城市女郎,这才是这个酒吧*理想*贴切的场景。 相较于翟永明描述性的文字,学建筑出身的刘家琨对白夜的叙述更加清晰和具象。或许在白夜的设计中,翟永明这位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或许是在他的建议和提醒中,白夜的定位才更加清晰和确定。 由刘家琨设计的白夜酒吧“像一个舞台,也像一个戏剧空间”,夜幕低垂后,过往行人可以透过一整面落地玻璃墙看到酒吧里一幕活生生的成都夜生活。玻璃墙下面,是一排隐藏起来的蓝色荧光灯,夜里发出一种冷光,使白夜显得“神秘和诡异”(翟永明《为白夜设计》)。酒吧的内部装饰有着鲜明的现代色彩,诗人何小竹这样描述它: 白夜*初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友情设计的。是那种简约的风格,有点德国包豪斯的意味。两面墙壁上有直顶天花板的书架。它原来是要兼卖一点书的,但后来基本上成为喝酒的人的免费读物。桌布是银灰的,屋子中间的两根柱头也是银灰的。墙上的照片和绘画,也是趋向于冷的调子。面向街面,是一整块的玻璃幕墙,坐在酒吧里,看得见外面的行人。而外面的行人,也看得见坐酒吧里的人。 这种少有的冷色调的设计,使得白夜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而店名与店招以及店内墙上的照片和绘画则显出白夜的艺术气质。据翟永明言,酒吧取名白夜,既与她喜欢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小说《白夜》有关,也与她喜爱的电影《白夜逃亡》有关。因此,酒吧的店招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为《白夜逃亡》的男主角巴希利科夫所摄的肖像:一位赤裸着上半身,双臂上举,眼神迷茫的男子。白夜的另类气质吸引了不少的文艺青年、文化人和艺术家。尽管酒吧*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说白夜的消费定位是白领丽人,但*终还是成为文艺家的聚集地。尤其是当白夜不定期地举行展览和签名售书活动后,它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文化沙龙。当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这样解释白夜当初的定位与后来的发展: 不管是否要刻意掩盖诗歌人生,是否刻意以远离心爱事物的方式来谋生,并把它当作一种保持心灵完整的策略,人的基本感觉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渗漏出来,社会也选取*有特色的点予以认同。与当初那种试图入世从流,“大隐隐于市”的意图相反,因为翟永明提供了一个交朋会友的公共场所,各自为政的艺术家们也就得到了一个随意可达并保证总是能见到熟人的去处,而时不时举办的小型展览或签名售书,吸引的也绝不仅仅是同仁圈子。在玉林这个艺术家和单身女郎(这两种人相互吸引)密度较高的居住区,“白夜”酒吧成了一个艺术气息弥漫,艺术人士往来的著名场所,交往的圈子和社会影响比单纯写诗更加扩大了。 刘家琨把白夜酒吧*终发展为一个艺术人士聚集的场所,解释为翟永明诗人气质在白夜酒吧经营中的自然流露,以及社会对之的认可。然而,在翟永明这方面,白夜酒吧的这种发展是她有意为之,甚至是她的目标。她在一篇题为《白夜十问——从“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看白夜》的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白夜创办之初,我曾经希望能把它开成一个像法国巴黎的‘花神咖啡馆’一样的酒吧。让白夜成为一个诗人、艺术家聚集之地,让这儿成为一个沙龙式的艺术中心,成为朋友们的精神家园。”(翟永明《白夜谭》)她认为自己的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但是,在其诗人朋友和其他艺术人士看来,白夜无疑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沙龙。诗人何小竹曾这样形象地描述白夜的圈子: 一个留洋回来的哥们就说过,在白夜恍惚有巴黎左岸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有前面说的硬件的原因,但“软件”原因也不容忽视。所谓“软件”就是常去那里的酒客,他们形成的一种人文氛围。诗人在那里爱闹,洋酒是一瓶一瓶地要,啤酒是一打一打地上。高兴了还要唱歌。高兴和不高兴,只要是喝到不辨东西的时候,也要打打架。那些画家呢,一看就看出他们是画家,要么留很长的头发,要么一根头发都没有。服装也穿得不像普通人。他们倒是不怎么闹,静静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手里的一瓶啤酒或者饮料,表情倾向于深刻。也许,正是这种人文景观,白夜的生意几年来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常客都比较圈子化,不是那个圈子的人,贸然坐进里面去,也不自在。 翟永明的白夜酒吧 由当代著名女诗人翟永明和她的朋友开办的白夜酒吧,位于成都市玉林西路85号。1998年5月8日,这家只有五六十平米的酒吧开业了。当时的玉林路仅有“白夜”和“小酒馆”两家酒吧。然而,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这里已成为成都*早的酒吧一条街。与此同时,“白夜”也成为成都著名的文化沙龙。 翟永明曾说过:“对我来说,一个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能挣点生活费又不影响写作的职业,是我一直向往的。”(翟永明《白夜谭》)这应该是翟永明开这家酒吧的深层动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很久以来翟永明已经认定了开酒吧就是自己向往的理想的职业。据她讲,她做这个决定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钟的时间: 1998年的一天上午,我路过离家很近的玉林西路,在路口一家未开门的服装店门口,我看到了一则招租广告。 这是一个扇形的店门,从风水学上说,它位于非常好的一个路口(我对风水有一种直觉)。坐北朝南、门面宽阔,正对一个丁字路口。前面是通畅的玉林西路,右边是一条小街。我大约只考虑了一分钟,就从卷帘门上揭下来了这则广告。从那一刻到现在,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1998年的冬天寒冷无比,风好像格外有耐心,吹得我骨冷心寒。但是,我那许久才迸发一次的灵感告诉我:就这样了,把这家服装店盘下来,开成酒吧。接近元旦的前一天,我说服了多年好友戴红,与我一起做这件事。(翟永明《白夜谭》) 凭借灵感来做某件事情或者做某个决定,恐怕是诗人的特质。因为,正是凭借灵感,他们才会有诗情的迸发,才会对现实的某一面有深刻的洞见,所以,他们会迷信于自己在某个时刻突然降临的灵感。我们不必对此感到奇怪。 谈及自己*初对于白夜的设想,翟永明这样说道:“我对白夜的设想,一开始就是咖啡屋的模式。有酒、有书、有咖啡的香味、有埋头可以写作的桌椅、有满壁的画图、有醉人的音乐、有微暗的烛光和暧昧的眼神,也有深入人心的交谈和心不在焉的呆坐。”(翟永明《白夜谭》)如果说翟永明对白夜的这番描述不够全面的话,白夜的设计者、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这番话可以作为补充: 这个酒吧的策划服务对象并不针对作为翟永明周边的群体,甚至也不针对似乎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对象——诗歌圈子或画家、文学青年,这里完全没有平常那种以朋友为资源的错误经营意图。这个通体白色,一览无余,明朗纤巧的酒吧,与翟永明的诗歌取向相去甚远。飘逸闪烁的装修材料,悬挂的书架,使这个酒吧介于时装店和书屋之间。其假设的顾客对象其实是白领丽人——流行生活中的时尚风景。阳光、午后,在橱窗般的大玻璃后边一边呷饮、一边翻阅的城市女郎,这才是这个酒吧*理想*贴切的场景。 相较于翟永明描述性的文字,学建筑出身的刘家琨对白夜的叙述更加清晰和具象。或许在白夜的设计中,翟永明这位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或许是在他的建议和提醒中,白夜的定位才更加清晰和确定。 由刘家琨设计的白夜酒吧“像一个舞台,也像一个戏剧空间”,夜幕低垂后,过往行人可以透过一整面落地玻璃墙看到酒吧里一幕活生生的成都夜生活。玻璃墙下面,是一排隐藏起来的蓝色荧光灯,夜里发出一种冷光,使白夜显得“神秘和诡异”(翟永明《为白夜设计》)。酒吧的内部装饰有着鲜明的现代色彩,诗人何小竹这样描述它: 白夜*初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友情设计的。是那种简约的风格,有点德国包豪斯的意味。两面墙壁上有直顶天花板的书架。它原来是要兼卖一点书的,但后来基本上成为喝酒的人的免费读物。桌布是银灰的,屋子中间的两根柱头也是银灰的。墙上的照片和绘画,也是趋向于冷的调子。面向街面,是一整块的玻璃幕墙,坐在酒吧里,看得见外面的行人。而外面的行人,也看得见坐酒吧里的人。 这种少有的冷色调的设计,使得白夜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而店名与店招以及店内墙上的照片和绘画则显出白夜的艺术气质。据翟永明言,酒吧取名白夜,既与她喜欢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小说《白夜》有关,也与她喜爱的电影《白夜逃亡》有关。因此,酒吧的店招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为《白夜逃亡》的男主角巴希利科夫所摄的肖像:一位赤裸着上半身,双臂上举,眼神迷茫的男子。白夜的另类气质吸引了不少的文艺青年、文化人和艺术家。尽管酒吧*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说白夜的消费定位是白领丽人,但*终还是成为文艺家的聚集地。尤其是当白夜不定期地举行展览和签名售书活动后,它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文化沙龙。当初的设计者刘家琨这样解释白夜当初的定位与后来的发展: 不管是否要刻意掩盖诗歌人生,是否刻意以远离心爱事物的方式来谋生,并把它当作一种保持心灵完整的策略,人的基本感觉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渗漏出来,社会也选取*有特色的点予以认同。与当初那种试图入世从流,“大隐隐于市”的意图相反,因为翟永明提供了一个交朋会友的公共场所,各自为政的艺术家们也就得到了一个随意可达并保证总是能见到熟人的去处,而时不时举办的小型展览或签名售书,吸引的也绝不仅仅是同仁圈子。在玉林这个艺术家和单身女郎(这两种人相互吸引)密度较高的居住区,“白夜”酒吧成了一个艺术气息弥漫,艺术人士往来的著名场所,交往的圈子和社会影响比单纯写诗更加扩大了。 刘家琨把白夜酒吧*终发展为一个艺术人士聚集的场所,解释为翟永明诗人气质在白夜酒吧经营中的自然流露,以及社会对之的认可。然而,在翟永明这方面,白夜酒吧的这种发展是她有意为之,甚至是她的目标。她在一篇题为《白夜十问——从“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看白夜》的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白夜创办之初,我曾经希望能把它开成一个像法国巴黎的‘花神咖啡馆’一样的酒吧。让白夜成为一个诗人、艺术家聚集之地,让这儿成为一个沙龙式的艺术中心,成为朋友们的精神家园。”(翟永明《白夜谭》)她认为自己的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但是,在其诗人朋友和其他艺术人士看来,白夜无疑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沙龙。诗人何小竹曾这样形象地描述白夜的圈子: 一个留洋回来的哥们就说过,在白夜恍惚有巴黎左岸的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有前面说的硬件的原因,但“软件”原因也不容忽视。所谓“软件”就是常去那里的酒客,他们形成的一种人文氛围。诗人在那里爱闹,洋酒是一瓶一瓶地要,啤酒是一打一打地上。高兴了还要唱歌。高兴和不高兴,只要是喝到不辨东西的时候,也要打打架。那些画家呢,一看就看出他们是画家,要么留很长的头发,要么一根头发都没有。服装也穿得不像普通人。他们倒是不怎么闹,静静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手里的一瓶啤酒或者饮料,表情倾向于深刻。也许,正是这种人文景观,白夜的生意几年来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常客都比较圈子化,不是那个圈子的人,贸然坐进里面去,也不自在。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成都文学地图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张鸿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文学,有《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文学中的上海想象》《北京文学地图》《上海文学地图》等著作出版。 作者简介:井延凤,1979年生。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3¥39.8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9.7¥42.0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