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作者:熊辉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24cm 页数: 211页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19.1(3.2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718852
  • 条形码:9787512718852 ; 978-7-5127-188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本书特色

一门科学思维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时间管理课 临界点转换+SCNW时间管理模型 高效能时间管理表+21天时间管理训练营 为孩子构建高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近年来通过对小学生大量实例的观察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儿童时间管理的心理模型,提出了时间管理中的“临界点转换”理论,以及时间管理的SCNW模型和工具,并通过分析案例,将这些理论和工具一一运用于家庭日常教育场景中,为普通家长带来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方案。同时,书中附有的儿童时间管理训练表及21天时间管理训练营,让孩子通过可操性强的时间管理训练,真正实现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目录

一 战胜磨蹭和拖延,做时问管理小达人 与时间做朋友 不吼不叫。让孩子更有效地管理时间 时间管理**妙招:临界点转换 时间管理第二妙招:时间管理模型 时间管理第三妙招:时间管理工具 总结 二 做好活动临界点转换,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临界点转换,教你做事有条理 用好这三招,做好临界点转换 不同年龄段孩子转换临界点需要的支持 总结 三 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时间管理达人都在用的“SCNW”工具 “S”教你做好日程规划 “C”教你做事集中注意力 “N”教你学会清晰地叙述 “W”教你塑造坚强的意志力 不同年龄段孩子“SCNW”模型应用建议 总结 皿 巧用“参照系”,专治小磨蹭 用参照系来定义磨蹭行为 家长与孩子的心理类型是否匹配 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磨蹭 孩子起床磨蹭怎么办 总结 五 两招轻松解决做作业拖拉的问题 孩子做作业为什么会拖拉 运用临界点转换,帮慢性子孩子解决作业拖拉问题 运用SCNW模型,帮注意力差的孩子解决作业拖拉问题 总结 六 放下电子产品,高效利用时间 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和影响 孩子对电子产品沉迷的原因 高质量陪伴,帮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总结 七 21天时间管理训练,养成好习惯 **周 第二周 第三周 总结
展开全部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节选

与时间作朋友 提起时间管理,很多人的**反应可能就是画一张简单的“时间 任务表”,什么时间点要做什么,然后严格地去执行就可以了,真的 是这样吗?或者说,科学的时间管理应该包括哪些核心内容呢?每一 项内容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用时间管理实现短期成功和长期成长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 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 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管理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 **代时间管理理论着重提醒功能,通常是利用便条与备忘录, 比如用一张便签条张贴在黑板或白板上作为提示;或者设个闹钟,到 了某个时间点做某件事,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但我们每天要做 的事情可能并不单单是这么几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于是需要被 改进。 第二代时间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时间段的利用,于是产生了日程 表,这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意识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表就 是典型代表之一,但课程表有一个弊端,它主要考虑的是老师的上课 时间,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应的需求。 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效率*大化,讲求优先顺序的安 排。这是目前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使用这种方 法。既然要考虑到优先顺序,那就得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设定排序 表,并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再逐日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将 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高的效率。这种做法可以使得人 尽其力、物尽其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有识之士渐渐发现,如果过分强调效 率,把时间绷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你会看到,很多家长 一回到家就累得不想说话,跟配偶和孩子都没有时间去沟通。孩子 一过来“打扰”,就很烦、很焦虑、很生气。至于孩子,特别是中学 生,他们的学习强度很大,回到家里可能也不想说什么,就把自己关 在房间里,慢慢地会形成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第三代时 间管理理论虽然强调了组织或个人的成功,却没有顾及组织或个人内 心的成长。 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放弃第三代那种过于死板、拘束的时间管理 观念,干脆回复到前两代的做法,以维护生活的品质。另外还有一部 分人则将第三代的理念进行改造,将个人的成长、生活品质的改善、 心理健康等元素和效率*大化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考量,这就 出现了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 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强调的是实现工作的成功与个人的成长齐头 并进。第四代理论与以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再突出强调“时 间管理”,转而强调“组织管理”或“个人管理”。对于企业而言, 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 衡上;对于个人而言,与其每天忙忙碌碌于例行公事,不如再发展一 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调剂生活。 本书所提出的儿童时间管理模型,实际上就是基于第四代的理 论。我们希望,孩子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但要知道每一个阶段每一天 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还需要知道做这 件事情对你个人成长有什么帮助。简而言之,儿童时间管理的目标是 长期成长,兼顾短期成功。 我本人就一直在这样一种时间管理理念中不断成长,从小学数学 考不及格,到获得中科大基础数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一直到今天,我 还在用这些方法来管理我的时间、我的企业和员工,这也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我的孩子。 从小养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对儿童或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其实从我教书 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我本来是数学专业的,本科阶段学的是计算数 学,硕士研究生阶段学的是应用数学,博士研究生阶段学的是基础数 学,从本科到博士,必修的、选修的和自修的数学课加起来大约有25 门。这种极度抽象的高级数学,对老师的讲课风格或水平都是个很大 的挑战,其中至少有2 / 3的课程主要靠自己学习。 我在大学教数学的时候,通常会把其他专业的问题融入课堂, 希望能让学生知道数学不只是做算术,微积分也不只是用来算面积。 这些融入数学的专业包括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电子通信、建筑 学、计算机等,更不用说物理、化学了。当时有些学生可能从没接触 过这样跳出数学讲数学的教学方式,问我为什么有时间读那么多其他 专业的书?我当时的**反应是:为什么你会没有时间呢?后来我跟 学生们讨论在大学怎么利用时间读书的问题,有一个环节就是介绍在 不同的年龄段自己每天做了些什么。我发现,很少有学生能说清楚这 个问题。这实际上就是时间管理能力差的一个体现。 跟学生聊了很多次之后,我发现他们几乎从小就没有管理自 己时间的观念,都是跟着学校、老师、家长的要求走,不是自发 性的。 现在,对于自己的女儿,我会让她跟着我一起安排每天的时 间。并不是刻意地要求,但是慢慢地,她就习惯了知道每天要做什 么,能做什么。女儿2岁的时候就会说:“爸爸,这个时间我们该出 去玩儿了。” 我后来转行到心理学,开始系统性地研究儿童时间管理的问题。 女儿和她的玩伴、同学、朋友始终是我的**研究对象,我经常长时 间观察他们。我在讲学过程中和心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孩子,则为我 补充了更多的研究来源。 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我们这几个 家庭因此经常在一起聚会,互相串门。我也时不时会在小区的幼儿 园上一堂科学课或者参加家长活动,每年都参加孩子的校运会。我 发现,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很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就会表露 出来。这其间有一些就会涉及时间管理的问题。比如,轮流玩儿某 个游戏的时候,有些小朋友总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而且每一次都 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轮的时候就会加以注意;但另外一 些小朋友在固定时间内总是完不成,磨磨蹭蹭能把性子急的伙伴搞 得大发脾气。 我发现,有些家长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是来得早,并为大家准 备好了很多东西;但也总是有些家长来得晚,几乎每次都需要其他人 等待,等他们到了才能进行相关环节的活动。将家长和孩子联系在一 起,这种磨蹭或拖拉的情况很难跟先天性或后天性单纯地挂钩。心理 学的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也就是说,父母是磨蹭还是急躁,是拖拉 还是迅速,并不一定就会遗传给孩子。这种情况就好比父母在身高等 方面的生理表现,也并不总是会在孩子身上延续一样。 在数学上,我们将这一类生理遗传的随机性称为“回归”,也就 是说,大多数的生物遗传都会向“平均值”靠近。这就可以解释为什 么有些性格平和的父母,孩子却很暴躁;有些磨蹭的父母,孩子却很 急躁;有些急躁的父母,孩子却磨蹭、拖拉。 孩子的发展千差万别,时间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也有高有低。这种 差异还表现在性别上。比如,大部分小男孩对物品感兴趣,你给他一 个玩具,他可以玩儿得妈妈去哪儿了都不知道;但小女孩对人更感兴 趣,如果没有人陪,你只给小女孩一个玩具,她很快会失去兴趣。从 这个角度来说,男孩和女孩在时间管理上存在差异,就是自然而然的 了。以前,我们说“男主外,女主内”,实际上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 的时间管理模式的体现之一。男主外,就是说男人要学会在外面一天 的时间怎么管理,才能养家糊口;女主内,也就是说女人要学会在家 一天的时间怎么管理,才能养儿育女。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会时间管 理就是学会谋生,学会支撑一个家庭。 孩子如果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一件很幸运、很幸福的 事。家里有幼儿园小朋友或小学生的家长,应该会这样想:如果孩子 能管理好他们自己的时间,能够自己合理地应用时间,去有意义地度 过每一天,就太让人省心了。很多家长的焦虑或苦恼,在于孩子不能 按照自己的要求或意愿去行事,让他做作业不去,让他弹琴也不去, 不让他看电视、玩平板他偏偏又去了。同样是过了一天,有的孩子很 自觉或者很听话,有学习、有娱乐、有运动、有互动地充实度过一 天;有的孩子却是发脾气、各种闹、玩游戏、不肯学习,用老人家的 话说,“又虚度了一天的光阴。” 如果孩子从小就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介入或干涉的频率会大大降低,焦虑程度也会减轻。特别是年轻的 父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做自己的事业。 很多人开车有路怒症,就是开车时觉得你让我不舒服,那我也不让 你省心。父母跟孩子也是一样,你要是让孩子不好过,他也会让你 焦虑。所以说,如果孩子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家长就有时间实现 自我价值,这样大家都舒服了,母慈子孝,夫妻和睦,一家人其乐 融融。 时间管理带来的好品质 时间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在前文所举的那些大 学生的例子,实际上都是从小没有养成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导致读到 大学了,还不能明白自己的时间是怎么被浪费掉的。帮助孩子做好时 间管理,能够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和能力呢?总结起来,至少有四点。 **,孩子做事具有规划性。比如问他周末准备做些什么,他可 以**条、第二条、第三条地罗列出来;而不会管理时间的孩子,可 能只会告诉你:“我也不知道,没想过,到时再说啦。” 第二,孩子做事有条理性。不管是学习、娱乐,还是体育活动或自发 性活动,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前后顺序也合理。这种孩子会反过来跟家 长说自己要去做什么了,比如,周末上午9点到了,孩子会说:“妈妈, 我要去做作业了。”做完作业后,休息了一会儿,自己又会主动说: “我要去练字了。”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依然会主动地说:“爸 爸,我要出去骑一会儿自行车。”如果家长觉得孩子自己的安排有不合 理之处,家长可以介入;孩子要是接受了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就会形成 新的安排表。 第三,孩子做事有执行力。孩子和成年人都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时 候,很多人规划能力很强,有战略性眼光和思维,但在执行的过程,却 总是实施不了。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任务分解能力不强。把复杂 的或困难的任务分解开来,各个击破,实际上就是时间管理能力的一大 体现。因为每一件任务都在时间表上,只是执行的顺序有变化。没有时 间管理概念的人,通常执行任务靠的是“想起来才做”,要是质疑他怎 么还没做,他给你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抱歉,我忘了”。 第四,孩子懂取舍,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时间管理说到底就 是把要做的任务排期、排序,有些任务提前做,有些任务只能暂时搁 置,这是需要衡量它们的轻重缓急的,这就是取舍的表现。面对选择 时进行取舍,是要了解自己的内心的,是想鱼和熊掌兼得还是接受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面对自我的过程。一个时间管理能力强 的孩子,如果他觉得一项任务完成不了了,那就是在他的时间表里 真的排不下了。但是不能很好地管理时间的孩子,通常是难以取舍 的,他接受任务或者要求,却又告诉你:“我不知道到时候我有没有 时间做这事。”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管理好时 间却是令家长很头痛的问题。经过反复不断地实践,我们总结出一 个前提和三大妙招,掌握这些,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时间 观念。 一个前提,是指良好的亲子关系;三个妙招中,前两个是我独创 的,即临界点转换概念与时间管理的SCNW模型,第三个便是一些实用 的时间管理工具。 时间管理**妙招:临界点转换 如果把孩子一天的时间分解成几个小段,每一段可以用来完成一 个主要任务,你会怎么分解呢? 我女儿通常一放学就先练会儿琴,练习半小时左右,然后做一会 儿作业,接着就等着吃晚饭了。晚饭后我们有的时候会要她再去看会 儿书或者做练习,但这时候她就不是很情愿,屁股坐不住。 ——张女士,一个9岁女孩的妈妈 我女儿周末的时候一般会睡懒觉,我们也不管她,大概睡到9点 多,然后起床去赶10点钟的课外班,上午就这样度过。中午会在床上躺 一会儿,我们希望她看书或睡觉,但很多次发现她在玩平板,没收过几 次,但她还是不肯午休,也看不进书。下午会做一会儿练习,然后去上 舞蹈课。晚上她会跟我们一起看电视,要她去看书,她就以我们也在看 电视为借口,不肯去。有时候想想也是,我们在看电视,却要求她去看 书,有点儿不公平。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做作业的事情实在被她气 坏了,我还动手打了她,所以我再也不想陪她做作业了。 ——李女士,一个10岁女孩的妈妈 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时间管理问题分成三类。 **类是大段的时间如何分解,比如说晚上有四五个小时用于吃 饭、洗澡、学习,那么这段时间要怎么分配呢? 第二类是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去兴趣班的路上、去学校的路上, 要怎么利用起来呢? 第三类是活动和活动之间、活动和碎片时间之间的转换。这个转 换的时间点,就是所谓的临界点。其实,很多孩子的时间管理问题, 都是由于临界点的转换不成功造成的。 孩子的每一天都是由一个个的活动组成的,当孩子发现被安排 的下一个活动没有吸引力甚至排斥去做这个活动的时候,上一个活动 他可能就会拖拉,从而导致临界点的出现变得要比原计划晚,活动之 间临界点的转换就会失败。所以当很多家长问起我关于孩子做作业很 闹心该怎么办时,我首先关心的,是孩子做完作业后你还安排了什么 活动?是吃饭呢还是睡觉?要知道,吃饭或者睡觉,对孩子都是没有 吸引力的。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如果孩子不能主动做作业或者不 喜欢做作业,那么做作业之后的活动,尽量不要是每天例行公事的那 种,除非孩子很喜欢吃家长做的饭,或者睡觉时孩子很喜欢听你讲的 故事。 时间管理第二妙招:时间管理模型 临界点的转换,需要家长知道孩子对各项活动的喜好程度。显 然,家长们都清楚,不同的孩子对于活动有不同的排序,活动时间的 长短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也就是为什么照着学 霸做却成不了学霸的原因。 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时间管理模型,来帮助家长们了解怎 样安排才*适合自己的孩子。 这是个时间管理的SCNW四边模型。S表示scheduling,就是日程规 划的意思,学校的课程表用英语表示就是schdule。家长可以和孩子一 起商量每天要做什么事,怎么安排。这时候,需要融入临界点转换的 理念,否则这个表便很难执行。 C表示concentration,就是专注力,俗称注意力,如果孩子的注意 力不好,那么他可能无法专心地完成作业,无法专注地练习乐器。心 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3~4岁的孩子,注意 力集中时间在5~10分钟;5~6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0~15分 钟;7~8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5~20分钟;9~10岁的孩子, 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0~25分钟;11~12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在 25~30分钟。 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在接下来的第三个妙招里,我会为 大家介绍如何通过训练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N表示narrating,意为叙述。多让孩子表达,有情节地说出他内心 的话,这就是叙述。建议让孩子讲故事。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复述家长 讲过的故事,或者讲讲孩子自己做过的梦,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讲他自 己看过的图书。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在接孩子放学的路 上或者回到家里后就请他说说这一天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时间不要太 久,5~10分钟即可。这种习惯有助于让孩子养成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的 好习惯,也可以培养孩子高度概括的能力。 W表示willpower,意为意志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意志力指 的是锻炼孩子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 难,从而实现目标的品质。当人们善于运用意志力时,就会产生决心 和恒心。

给孩子时间管理课 作者简介

熊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数学专业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访问学者,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08年度(遴选)骨干青年教师;国际表达性艺术分析学会副会长。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涉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图像处理、哲学、心理学、历史、中国文化等领域;以独立作者身份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2部。长期注重儿童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从事儿童心理咨询的临床工作,业余时间打理公众号“熊博士快乐育儿”与“临观山水”,其中原创内容超过200万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