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

作者:储著武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1.2(7.1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410418
  • 条形码:9787515410418 ; 978-7-5154-1041-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问题是一个宏大而又重要的课题,涉及方面极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新中国在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方面取得光辉成就,积累大量经验,同时也留有不少教训。为此,本书从“建设”的视域出发,分“文化与国家”“学术与社会”“话语与时代”三个专题,初步讨论了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问题。尽管本书的研究并不全面,却严格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原则,较好地展现出了新中国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复杂性、重要性与开创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 目录

前 言


**篇 文化与国家

文化界与协商建国

毛泽东文化建设高潮论

文化范例:新中国学习苏联文化及文化建设经验的发展历程(1949—1956)

新中国初期文化史:史料、研究及趋势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文化改革创新

文化强国视域下新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


第二篇 学术与社会

1956—196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

毛泽东与1957年科学工作者座谈会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究竟多少人

《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研究

“厚今薄古”:1958年“历史学大跃进”

新中国“十七年”历史学研究的规划

关于20世纪50年代国史研究再认识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大进展


第三篇 话语与时代

党的基本路线话语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历程与经验

1985年陈云质疑“万元户”宣传考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历史演进

新媒体时代历史信息的传播问题

坚持从“必修”到“修好”的有机统一

新形势下关于深入开展国史教育的思考


后 记


展开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 节选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文化改革创新(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文化自信上升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样的高度,称为“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从隐到显,被赋予如此高的地位,它所具有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对当前及今后中国文化建设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加强文化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应该说,学界讨论文化自信的文章很多,但从文化自信角度讨论当前文化改革创新问题的文章却不多见。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文化自信是文化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
由于受固有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影响,文化改革创新会遇到一些制约因素。为此,我们要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以及思想理论的新发展,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繁荣发展文化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并在文化改革创新过程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改革创新过程中提出的时代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早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需要创新的领域”,并从构建文化繁荣发展体制机制、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以及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等方面提出文化改革创新的任务。同时, 这次会议还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次出现在官方文献中。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对文化改革创新作出了新论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具体来说,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良好局面。2013 年11 月12 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改革总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以后,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和政策举措两个方面开启了新一轮文化改革创新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三中全会之后很快宣布成立,并在其下设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截至2016 年11 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过29 次会议,共审议通过文化改革的文件9 份。同时,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政策文件达30 多份,加大了对文化改革创新的支持力度。
在新一轮文化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化自信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并称,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思想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文化改革创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保证到2020 年实现文化改革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自信是在文化改革创新过程中提出的时代命题。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首先,从我国文化机构建设情况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而文艺表演团体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虽然数量减少,但质量和效益均出现大幅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02 年,全国计有公共图书馆2697 个,文化馆2847 个,博物馆1451 个,艺术表演团体2592 个。2012 年,计有公共图书馆3076 个,文化馆3286 个,博物馆2838 个,艺术表演团体2089 个。2015 年,计有公共图书馆3136 个,文化馆3315 个,博物馆2956 个, 艺术表演团体2052 个。文化机构数量增加,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对文化事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从文化生产能力发展情况看,2011 年,我国长篇小说出版量超过3000 种,新创作首演的剧目超过1000 种,文艺院团演出达155 万场次,生产电影故事片558 部、电视剧1.5 万集、影视动画片26 万分钟、影视纪录片4000 小时,出版图书37 万种,总印数77.1 亿册(张), 出版报纸1928 种,总印数467.4 亿份,出版期刊9849 种,总印数32.9 亿册。 而到2015 年,全年生产电视剧395 部16560 集,电视动画片134011 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686 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202 部。出版各类报纸440 亿份,各类期刊30 亿册,图书81 亿册(张)。 文化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
*后,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文化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指日可待。2011 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2012 年,党的十八大重申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并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培育与发展。据统计,2010 年底,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 万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到2015 年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 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3.97%。可以预期,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文化产业必将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改革创新,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迅速发展的文化实力和显著增强的文化影响力,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有理由自信的。”建立在如此体量和实力基础上的文化建设事业,我们没有理由不充满自信。
二、当前文化改革创新面临的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文化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推进文化改革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把文化创新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毋庸讳言,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创新确实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文化体制机制建设尚需时日。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构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文化体制机制的吁求很强烈,在改革实践中,党和政府也坚持不懈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但从实际效果来说,有些方面确实不尽如人意。以政府部门管理文化体制为例, 现在必须实现由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的转变,要求政府部门不能像过去那样直接干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运营,更不能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再以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举办的期刊编辑部改革为例,这些期刊编辑部很难完全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如果简单地与报纸等统一要求,恐怕很难保证改革的效果。无论是政府管理文化的宏观层面,还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微观层面,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还涉及体制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既要能符合中国的实际,又要能够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改革的时候,不能完全搞“一刀切”,而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来进行。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创新能力不足。在文艺创作方面,每年创作发表的作品数量很多,但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某些影视作品质量低劣,情节荒诞,内容乏味,饱受批评。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原创性内容缺乏,传统媒体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能力不强。当下各大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内容来源单一,基本上打开一个网站就知道其他的网站内容了。不仅如此,一些网络新媒体还为错误思潮提供了传播平台,亟待加强监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重复性研究过多,高质量研究成果缺乏,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的现象依然存在。应该来说,所有问题都指向中国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原创力不足,创新能力乏善可陈。
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到2020 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目标。从统计数字看,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但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来说,恐怕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以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为例,尽管每年拍摄、生产的影片数量不少,但高质量的作品并不是很多。“文化+ 资本”可以带来文化的发展,但如果过度,可能会危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再如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打着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的旗号,实际上并不是为了发展文化,其意还是通过炒作概念来吸引资金,有些文化创意园里并没有文化。文化产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来调节文化生产,这是文化产业发展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观念不强。各种政策文件以及媒体都在宣传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有些地方看来,摆在重要位置的并不是文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之相应,文化建设也需要进行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实际上有着持偏救弊的作用。但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观念淡薄,这种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文化改革创新,既有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又有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既有老问题,又有新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会自动消除,必须正视其存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可以说,文化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文化建设发展任重道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

储著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入选2019年中宣部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会理事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史、新中国社会科学史。现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宣部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重大项目1项。专著有《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史论(1949—1956)》。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和《历史学》等转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