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叔本华文化散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166158
- 条形码:9787208166158 ; 978-7-208-1661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叔本华文化散论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青年 学生 各类人士本书的主题是叔本华对梵文、考古、神话、心理学等的论述。叔本华在思考意志哲学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梵文的印度佛教和典籍,如《奥义书》《吠陀》、轮回、转生、涅槃,西方传教士在印度传教失败的原因等,这也成为他的哲学来源之一;他还研究了各大洲的宗教、考古学、神话、泛神论等,这些都扩充了他的思考,夯实了他的理论基础。这些思考的文章包括:梵文文学散论、考古散论、神话方面的一些思考、略论泛神论、论法学和政治等。他还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了女人和面相,他对女性的评价让他背负骂名,被女权主义者喊打。 这些看似内容枯燥的文章读起来不会感到无趣和无聊,嬉笑怒骂皆成文,天才的比喻俯拾皆是。作为世界上*富有独*性和*值得阅读的散文家之一,叔本华作品的魅力源于他的哲学家的深刻和文学家的天赋。没有哪一个哲学家的作品,能像他的作品那样打动和影响了许多作家和音乐家,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左拉、普鲁斯特、艾略特、博尔赫斯、瓦格纳等。
叔本华文化散论 内容简介
本随笔集收录了叔本华关于梵文、神话、考古等文化方面的论述,主要选自《附录和补遗》第2卷。
叔本华文化散论 目录
考古散论013
神话方面的一些思考019
略论泛神论029
论法学和政治033
论艺术的内在本质067
我们的真正本质并不会因死亡而消灭075
论肯定生存意欲097
关于否定生存意欲的学说105
生存空虚学说的几点补充149
种属的生命161
论女人171
论面相189
论噪声201
叔本华文化散论 节选
论面相 377 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地反映了这个人的内在;一个人的面貌表达和揭示了这个人的整个本质——这一看法的先验性质和因此的可靠性,可以由此表现出来:对那些无论是因做了好事还是因做了坏事而出名的人,或者对那些有过很不一般作为的人,人们都普遍有着要亲眼看一看其人的热望;或者如果不能有机会一睹此人的话,那至少也很想从别人那里了解此人到底长了个什么样子。因此,一方面人们一听到那些名人可能要到某地就闻风而至,以一睹其真实模样;另一方面报纸、杂志记者等——尤其是英国的——则极尽详细、绘影绘色地描述那些名人;画家和铜板雕刻家也把名人的形象直观再现出来;到*后,则是达盖尔发明的照相法(其价值正因这里说的缘故而得到高度赏识),*完美地满足了人们的上述热望。同样,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所要与之打交道的人,都会留意其面相,在私下里试图通过观察其长相特征,以预先了解此人的道德和智力本质。但如果就像一些蠢人所误以为的那样:人的外在只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因为灵魂是一回事,而身体又是另一回事,身体之于灵魂就犹如衣服之于穿着衣服的人,那就不会出现上述种种情形了。 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每个人的面相都是某些的象形文字,是当然可以让人读懂的象形文字,而这些象形文字的构成笔画,就现成地长在了我们的身上。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面貌比一个人的嘴巴甚至能够说出更多、也更有趣的信息,因为这个人的面貌就是囊括这个人的嘴巴所要说出的所有东西的大纲,是此人的一切思想和追求的独家标识。此外,一个人的嘴巴只是说出了此人的想法,但一个人的长相却说出了大自然的想法。所以,每个人都值得我们认真观察和琢磨——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值得我们与之说话。那么,如果每一个人作为大自然的某一思想而值得观察的话,那*高等级的美,就更是这样了,因为这种美是大自然的某一更高的、更普遍的概念;是大自然关于种属的思想。怪不得这种美是那样有力地吸引住我们的目光。那是大自然的一个根本的、首要的思想,而个体则只是次要的思想,是补充而已。 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认定这一原则:每个人就是他所看上去的样子。这一原则是对的,但困难就在于如何应用此原则。这一应用的能力,部分是与生俱来的,部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但在这方面是学无止境的,甚至*熟练的阅人者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但是,不管费加罗怎么说,一个人的面相是不会撒谎的,真错了的话,那只是我们以为看到了一些其实并不存在的东西。当然,对一个人面相的解读,是一样很高和很难的艺术,其中的技巧原则,是永远不可以在抽象中学习得到的。首要的条件就是:我们必须以纯粹客观的眼光看视对象的面相——这可一点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任何一点点的厌恶、好感,或者恐惧、希望,或者点点考虑到我们此刻将给此人造成何种印象——一句话,只要有某些主观的东西混杂其中,那这面相的象形文字就会混乱,就会失真。正如只有那不懂某一语言的人,才会听清这语言的音声——因为不然的话,音声的含义就会马上在意识中把音声排挤掉——同样,也只有那并不了解所观察对象的人,亦即并不曾已经通过多次见面,或者甚至与之有过交谈而习惯了其模样的人,才会看清此人的面相。据此,严格来说,人们也只有在首次看见一个人的面相时,才可以对其面相有一纯粹客观的印象,也才可以有了对其解读的可能性。正如气味只在其刚出现的时候才会影响我们,酒的味道也只在我们喝**杯的时候才真正为我们领略,同样,一个人的容貌也只在我们首次见到它时才会给我们造成完全的印象。对于这所造成的印象,我们应该认真留意并记住;如果这些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人,那我们甚至要把此印象写下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自信对别人相貌的感觉的话。接下来的相识和交往,会抹去当初的**印象。但以后的结果,会在将来证实当初的印象是真确的。 但是,在此我们也不想向自己隐瞒这一事实:在看到别人的**眼时,通常都会感觉很不愉快。大多数的人,可都是毫无价值!除了一些漂亮、心肠好、聪明有思想的一些面孔以外,亦即除了一些绝无仅有的例子以外,每当看到一张新的面孔,我相信凡是感觉细腻的人,都会产生某种类似于惊恐的感觉,因为这张脸把令人不快的东西经过新的、让人吃惊的组合呈现给了我们。人们一般来说的确就是长着一副可怜相。甚至还有这样一些人:其脸上是那样一副天真赤裸裸的庸俗和情操低下的样子,再加上那动物般的、局促的智力印记,我们禁不住在想:长出这副模样的人,还怎么好意思外出见人呢?戴上一副面具遮丑,难道不会更好些吗?确实,有些面孔只需对其看上一眼,就会觉得受到了污染。所以,对那些有着优越条件可以避开众人,并从而完全摆脱见“新面孔”的痛苦感受的人,我们是无可指责的。对这事情给出某一形而上的解释的话,那我们必须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也正是这个人通过其生存本身应该加以改正和重塑的东西。但如果我们就只满足于心理学上的解释的话,那我们就得问自己:对于那些人,那些在其漫长一生中,在其内心除了那些渺小、低级和可怜的念头以外,除了那些平庸、自私、嫉妒、卑劣和阴险的愿望以外,还极少生发了其他东西的人,我们还能指望其会长着怎样的外貌?人的内在的所有这些东西,在其持续的时间里都在其脸上留下了显示。所有这些痕迹,由于随着时间那许许多多的重复而刻画了下来。因此,大多数人的模样初次乍一看,会让人惊骇,我们也只有慢慢才能习惯和适应,亦即慢慢对此脸容所造成的印象变麻木了,以至于这一容貌再也无法发挥作用。 正因为脸部固定的表情是经过漫长的形成过程,是经过面部无数次的、转瞬即逝的、独特的张弛而保留下来的,所以,聪明有思想的面容,也只能是逐渐形成的,甚至要到了老年才达到其高贵的表情;而这些人年轻时候的肖像却只是初露端倪。相比之下,我上述关于初次看到不少人的容貌会感觉惊恐,也与之前所说的互相吻合,亦即一张面孔也只是在初次见到时才会造成准确的、全面的印象。也就是说,要获得纯粹客观和不曾失真的**印象的话,那我们就必须不能与这人发生任何的关联。事实上,如果可能的话,必须还不曾与之交谈。也就是说,每一次的交谈,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双方增进了友好,给双方引入了某种融洽的成分,一种双互间的、主观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对对方面相的客观把握。再者,因为每个人都竭力要争取得到别人的敬重和友谊,所以,我们所要观察的对象,在谈话中会马上施展他已运用娴熟的各种装模作样的技巧,就会奉承我们,并以此贿赂我们,我们也很快对那当初**眼就已经明白看出的东西,变得视而不见。因此,那说法“大多数的人,增进些了解就能赢得我们(的欢心)”,其实应该这样说才对:“大多数的人,增进些了解以后就能迷惑我们。”但以后在糟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那我们当初**眼得出的判断通常就得到了证实,并*终嘲弄地一锤定音。但假如“增进些了解”就马上产生了敌意的话,那我们也同样没发现经过这“增进些了解”就“赢得我们”。这所谓“增进些了解就能赢得我们的欢心”的另一原因就是:在看上**眼的时候,尽管一个人的面相就已经警告了我们,但一旦我们与之交谈,这人就不会仅仅表现出他自己的真实本质和性格,而且还表现出他所接受过的教育,亦即他不仅表现了他真正和与生俱来的自己,而且还表现了他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那拿来的东西:这个人所说的话中3/4并不属于他这个人,而来自他自身之外。这样,我们就会经常奇怪和吃惊:这样一个米诺多(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牛的怪物)一般的家伙,竟能随口而出如此人性的话语!但如果从“增进些了解”更进一步,更加的“增进了解”,那这人面相早已预告了的“兽性”,就会“精彩地显现”。因此,谁要是有敏锐阅人面相的天赋的话,那就必须重视此人在我们对其增进了解之前的、并因此是不曾失真的面相表达。这是因为一个人的面相直接说出的是这个人是什么,如果这面相欺骗了我们,那错不在这面相,而是错在我们。相比之下,一个人的话语,只是说出了这个人的所想,并且更多的时候说出的只是他学来的东西,或者只是他假装所想的东西。此外,我们与之交谈时,或者只是听见其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我们不会考虑其面相,我们会无视这根本和直露的东西,而只会留意其说话时面部的动作和表情——而这些动作和表情却是说话者有意为之,目的就是向他人显现其好的一面而已。 那么,当有人把一个年轻人带到苏格拉底的面前,让他测试一下这年轻人的能力时,苏格拉底所说的“你说话吧,我看看你”却是对的(假设他所说的“看”,并非只是指“听”的意思),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脸上的特征,尤其是眼睛才会生动起来;而这个人的精神思想潜质和能力也会在此人的脸部和表情活动中留下印记。这样,我们才得以暂时评估这人的智力及其程度——而这正是苏格拉底的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首先,苏格拉底这一方法并不可以扩展至评估道德素质方面,因为道德素质潜藏更深;其次,在他人说话的时候,对他人的脸上特征的清晰活动,我们在客观上所获得的却在主观上失去了,因为由于他人在说话时马上与我们产生了个人的关系,并轻微地吸引或者迷惑了我们,让我们再也无法免于成见,就像上面所分析的。因此,从这*后的观点出发,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说话,这样我好看看你。这是因为为了纯粹和客观地把握一个人的真正面相,那我们就必须在这个人孤身独处,在他完全放松自在的时候观察他。与他人的交流和交谈已经让他产生了某种反射——这通常都会让他表现得更好,因为这人通过那互动而活跃起来,并因此得到了提升。相比之下,当这人是单独和放松的,正沉浸于想法、感觉和情绪之中——只有在这时候才是完全的此人本身。这样的话,对其面相投向锐利的一眼,就可以一下子把此人的整个本质在大概上把握住了。这是因为此人的所有思想和奋斗的基本调子,都在其脸上留下了印记;这是关于此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arrêt irrévocable(法语,*终决议),也是当此人独处时才会完全感觉到的东西。 所以,面相术是认识人的一个主要手段,因为一个人的面相,在狭隘的意义上而言,是这个人的作假技巧唯一不全管用的地方,因为这作假,也就只是在脸部表情方面。正因此,我建议人们在某人独自一人、沉浸于自身、在人们还没跟他说话的时候去观察他和认识他,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这时候,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是纯粹和不含杂质的面相,因为一开始说话,脸部的活动和表情就进来了,此人也就开始应用其学来的虚假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个人之间的关系,哪怕这种个人之间的关系只是极其短暂,都会让我们产生偏见,并因此让我们的主观破坏了我们的判断。
叔本华文化散论 作者简介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林中路
¥32.8¥78 -
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18¥42 -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生和性爱的难题
¥14.7¥39.8 -
中国哲学小史
¥14.9¥30 -
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
¥15.4¥42 -
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19¥32
小学生的心思(5-12岁关键心智养成)
¥4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