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化全知道

中国文化全知道

作者:文若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2
开本: 16开 页数: 44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5.8(3.8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文化全知道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359148
  • 条形码:9787511359148 ; 978-7-5113-591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化全知道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读者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国文化全知道(超值典藏版)》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涉及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茶、中医、养生、饮食等内容,注重科学性,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一书在手中国文化全通。  体例编排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层次,脉络清晰,各分卷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200余幅精美的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将中国文化精彩、直观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其仿佛置身于一座立体真实的博物馆。  全新的视角、注重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引领读者从一个崭新的层面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是方便快捷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获得广阔文化视野、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中国文化全知道 目录

文 学

文学的起源

宫廷文学

民间文学

民族文学

文学与政治

文学与史学

文学与哲学

文学理论

文学流派

文学批评

文学名家

文学体裁之骈文

文学体裁之赋

文学体裁之诗歌

文学体裁之散文

文学体裁之小说

戏 剧

戏曲概论

戏曲史略

戏曲文学

戏曲音乐

戏曲表演

戏曲化妆

戏曲服饰

戏曲道具

戏曲舞台

戏曲欣赏

京剧概述

昆曲

梆子腔

评剧

黄梅戏

越剧

川剧

话剧

歌剧艺术

舞剧艺术

边缘剧种

音 乐

音乐的起源

古典音乐基本知识

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

文人音乐

宗教音乐

不分伯仲的南北曲

名家荟萃

乐器纵览

音乐机构

音乐交流

音乐与戏曲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文学

音乐与风俗

漫谈古琴文化

婉转动人的古筝

古老的钟鼓文化

笙文化漫谈

现代中国音乐

摇滚音乐


展开全部

中国文化全知道 节选

  京剧概述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黄戏,同治、光绪两朝*为盛行。京剧的形成和四大徽班进京有着不可分的渊源,关于这一点前面“戏曲史略”部分已经作了简单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还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  京剧的表演艺术  我们知道,18世纪末19世纪初,昆曲在北京的戏曲舞台可谓一枝独秀。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昆曲入宫,昆曲艺人们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欣赏情趣,只好半推半就地对昆曲进行加工、修改,结果使昆曲失去了来自于民间的那种本真特色。就这样,昆曲离普通观众越来越远,逐渐地就在民间衰落了。昆曲衰落的时候,“京腔”因为符合百姓的口味而风行起来。“京腔”是由弋阳腔和当地的语言、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慢慢结合、演变而来的。“弋阳腔”就是产生于江西弋阳一带的“高腔”,是在明末清初时流传到北京的。随着“京腔”的不断壮大,受观众喜欢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昆曲的没落,学唱“京腔”的演员也越来越多,*后竟取代了昆曲在北京的地位。  后来,京腔又被继承了昆、弋诸腔表演艺术的花部地方戏所代替。而京剧就是在继承以上各剧种传统声腔的基础上,又吸收各地民间艺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说京剧是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这就是为什么在京剧艺术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徽剧和汉剧的影子,还能看到梆子、昆腔、弋阳腔等的痕迹的原因。  因此,在谈到京剧的表演艺术时,不论是唱腔方面,还是表演技巧方面,我们都会说京剧不但具备了其他戏曲艺术门类的长处,还具备了独自的艺术特点。  在唱腔方面,京剧的曲调极其丰富,除西皮、二黄以外,还有昆曲、吹腔、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民间小调、小曲等,但还是以西皮、二黄为主。一般来说,西皮善于表现活泼、欢乐,而二黄则以表现悲哀咏叹为主。两种唱腔都有很多板式,构成优美的唱腔。  京剧的唱词都有韵脚,各行长短不一,有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等。京剧的唱词较为考究,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固定下来。但也由于演员囿于规矩、恪守师训,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唱词,也一脉相承沿袭下来,不敢改动。  在表演方面,京剧更具戏剧化,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艺术风格。京剧不仅吸收昆曲以及历代民族歌舞中的优美动作与身段,还吸取了山、陕梆子中具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演技,更发挥了徽剧原来长于演武打戏的特长,甚至杂技艺术也被吸收到京剧中来。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虽然夸张,却也说出了乐队伴奏的重要性。在有京剧以来的200多年里,京剧乐队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早期的五六种乐器发展到20世纪中期为现代戏伴奏的京胡等“三大件”。  京剧乐队由弦乐、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组成。京剧的乐器非常丰富,大约有二十几种之多,如:单皮鼓(小鼓)、板(檀板、拍板)、堂鼓(同鼓)、大堂鼓(南堂鼓)、大锣、小锣、钹(铙钹)、铙(大铙,或大钹)、小钹(镲锅或镲锅子)、齐钹、哑钹(吹打钹)、碰钟、汤锣、京胡、二胡、小三弦、月琴、笛、笙、唢呐、挑子等。  京剧表演艺术中程式化的东西,塑造人物形象上的行当分类,诸如生、旦、净、末、丑各类型人物的唱、念、坐、打以及喜、怒、哀、乐各种不同的表演模式,都是在继承发展传统的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传统特点。京剧主要流派  20世纪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幼年时期先习武生,后来改学老生。马连良在表演艺术上宗法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博采众长,*后自成一家。马连良早期以做功及念白出名,中年后兼重唱功,其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唱、念、做并重,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功潇洒飘逸,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世称“马派”。马连良排演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剧目,如《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腔,经他加工后风靡一时。  谭富英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祖、父两辈的艺术熏陶,幼年曾拜京剧名家萧长华等人为师,扮演老生。出科班后,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在演唱和武功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擅长靠把戏。谭富英的唱腔在继承“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风格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被称为“新谭派”。其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击鼓骂曹》、《将相和》等,他在《群英会》中饰演的鲁肃更令观众倾倒。  杨宝森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伯父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他的父亲以演武生闻名。杨宝森自幼年就练就毯子功,后来习武生,10岁时登台演戏,16岁倒嗓后,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杨宝森的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他根据自身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功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功稳健老练,被称为“杨派”,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汾河湾》等。  奚啸伯青年时期经常出入北京票房,学习谭派艺术,善唱老生,曾得到著名京剧老生言菊朋的欣赏。奚啸伯21岁正式登台演出,后来到上海为梅兰芳配戏,回到北京后又与张君秋等名角同台演出。奚啸伯虽未受科班的严格训练,但经过刻苦认真的自学和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成名家,其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评选“首届京剧旦角*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从而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中国京剧史上,他是京剧艺术鼎盛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梅兰芳精心创造,长于革故出新,在长期丰富的艺术生涯中,他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进一步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独具风采的“梅派”表演艺术。梅兰芳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早将中国的京昆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他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为之倾倒,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演剧体系被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尚小云1915年与孙菊仙演出《三娘教子》就已经名噪京华,他以其独具风采的艺术形式步入“四大名旦”行列。尚派艺术表现也开始由扮演温柔、娴静、善良的夫人、小姐形象,走向塑造性格刚烈的巾帼英雄或侠女形象,从而使青衣旦角唱腔艺术从行腔的甜美委婉走向刚劲激越,青衣行当的表演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尚小云勇于创新,他不仅改编传统剧目,而且编演新戏。在他的一生中,编演过的新戏60多出。他创办的“荣春社”科班培养了“荣、春、长、喜”四科200多名学生,为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程砚秋的艺术造诣极高,唱、念、做都体现出深厚扎实的功力和独树一帜的风格,程派在唱腔风格上缜密绵延,幽咽委婉,低回多变,旋律丰富,异常动听。程派艺术的舞蹈也风姿独特,令人常看常新。程砚秋把完美的演唱技巧与人物的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个使人难忘的舞台形象。程砚秋始终坚持主张戏剧改革,其剧目总是在连续加工、千锤百炼之后,放射出绚丽的光彩。他的代表作有近半是新编的剧目,正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他的艺术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荀慧生在表演中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于一炉,他善于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甚至将外国舞蹈步法也融合进来。荀慧生根据自身的天赋条件,在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大胆地进行革新,表演人物非常注意刻画心理状态和角色的动作,提倡旦角动作要美、媚、脆,强调每个动作都给人以美感,把女性的妩媚显现于喜、怒、哀、乐的言谈举止之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一举一动、一指一看都要节奏鲜明,使观众醒目,演员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所以他的表演感情细腻,活泼多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