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落腔 本书特色
落腔,又名“落子腔”,历史上也写作“唠子腔”或“捞子腔”,主要流行于豫北及与之毗邻的晋、冀、鲁交界地区,因河南安阳一带*盛,故又名“安阳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剧种曾改称为“乐腔”,20世纪80年代以来,定名为“落腔”。 徐浩、杨丽萍主编的《落腔》是一本对河南省稀有剧种之一的落腔进行梳理与研究的图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
落腔 内容简介
落腔,又名“落子腔”,历史上也写作“唠子腔”或“捞子腔”,主要流行于豫北及与之毗邻的晋、冀、鲁交界地区,因河南安阳一带盛,故又名“安阳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剧种曾改称为“乐腔”,20世纪80年代以来,定名为“落腔”。《落腔》是一本对河南省稀有剧种之一的落腔进行梳理与研究的图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
落腔 目录
**章 综述
第二章 落腔大事年表
第三章 落腔剧目
**节 落腔剧目概况
第二节 落腔剧目简介选编
第四章 落腔音乐
**节 落腔音乐概述及其唱腔结构
一、慢板类
二、流水板类
三、占子类
四、娃子类
五、散板类
六、其他板类
七、各种板式的转接
第二节 曲牌音乐
一、弦乐曲牌
二、唢呐曲牌
第三节 打击乐总谱
一、慢板类
二、流水类
三、娃子类
四、占子类
五、散板类
六、其他打击乐
第四节 折子戏《借髢髢》选场
第五章 落腔表演特点
一、行当角色
二、独特乐器
三、舞台美术
四、身段与基功
第六章 落腔艺术团体
一、历史上的班社
(一)内黄赵家班社
(二)内黄碾头班社
(三)内黄段家班社
(四)内黄同城集班社
(五)滑县醒华剧团
(六)滑县民营乐腔剧团
(七)濮阳马寨乐腔剧团
二、现存职业剧团
(一)内黄县乐(落)腔剧团
(二)长垣县落腔剧团
(三)南乐县南杨村落腔团
第七章 落腔名老艺人
一、赵清文
二、王海昌
三、史道旺
四、靳保得
五、袁章 考
第八章 落腔演出习俗
一、俗谚
二、行话
三、演剧习俗
附录
一、落腔代表剧目选编
(一)《三告李彦明》
(二)《吕蒙正赶斋》
二、落腔名老艺人记载表
后记
第二章 落腔大事年表
第三章 落腔剧目
**节 落腔剧目概况
第二节 落腔剧目简介选编
第四章 落腔音乐
**节 落腔音乐概述及其唱腔结构
一、慢板类
二、流水板类
三、占子类
四、娃子类
五、散板类
六、其他板类
七、各种板式的转接
第二节 曲牌音乐
一、弦乐曲牌
二、唢呐曲牌
第三节 打击乐总谱
一、慢板类
二、流水类
三、娃子类
四、占子类
五、散板类
六、其他打击乐
第四节 折子戏《借髢髢》选场
第五章 落腔表演特点
一、行当角色
二、独特乐器
三、舞台美术
四、身段与基功
第六章 落腔艺术团体
一、历史上的班社
(一)内黄赵家班社
(二)内黄碾头班社
(三)内黄段家班社
(四)内黄同城集班社
(五)滑县醒华剧团
(六)滑县民营乐腔剧团
(七)濮阳马寨乐腔剧团
二、现存职业剧团
(一)内黄县乐(落)腔剧团
(二)长垣县落腔剧团
(三)南乐县南杨村落腔团
第七章 落腔名老艺人
一、赵清文
二、王海昌
三、史道旺
四、靳保得
五、袁章 考
第八章 落腔演出习俗
一、俗谚
二、行话
三、演剧习俗
附录
一、落腔代表剧目选编
(一)《三告李彦明》
(二)《吕蒙正赶斋》
二、落腔名老艺人记载表
后记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精)万方剧本精选集:冬之旅(八品)
¥12.8¥29.8 -
速成读本---歌剧(精)
¥15.8¥43 -
大家小书:评书与戏曲
¥15.5¥29 -
桃花扇
¥50¥68 -
阳台
¥29.3¥39 -
桃花扇(梁启超批注本)
¥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