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作者:曾振宇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1.3(7.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诚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097916
  • 条形码:9787508097916 ; 978-7-5080-979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诚 内容简介

  《汉字中国》丛书的编著者们认为“中国本土哲学与文化形态中的概念、文字和词语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结晶体’”。这是一个含义很深邃、又很形象的比喻。这就意味着《汉字中国》将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探索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发掘、展现中华文化与其哲学的精神、品质、性格的独特性,消解中国哲学与文化之双足只穿西方哲学之鞋履所带来的误解、困惑与尴尬。反过来看,通过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又可以明了并深化对这些汉字形音义的来龙去脉、衍生变异以及遗存、渗透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基因的认识。或许这也是本套丛书冠以《汉字中国》之名的用意所在吧。

诚 目录

**章 “诚,信也”:“诚”观念的实质与渊源
**节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诚”的词源学分析
第二节 “诚”的实质及起源
第三节 “信及豚鱼”:“诚”观念的早期论说
第四节 “信不由衷,盟无益也”:盟誓制度与“诚”观念

第二章 “诚”通天人:先秦儒家的“诚”思想
**节 孔子思想中所体现的“诚”精神
第二节 思孟学派对“诚”的哲理性建构
第三节 “明于天人之分”:荀子对思孟学派“诚”观念的继承与解构

第三章 先秦道、墨、法、兵诸家对“诚”的重视
**节 “得道真人”:道家的“诚”精神
第二节 “言信行果”:墨家对“诚”的坚守
第三节 法令之信:法家对“诚”的关切
第四节 “兵以诈立”:兵家的“诚”思维

第四章 “精诚感应”:“诚”观念在汉代的发展与演变
**节 汉初“诚”观念的生动实践与理论创构
第二节 “精诚感应”论调下的汉代“诚”观念
第三节 “疾虚妄”:汉代学者对“精诚感应”观念的批判
第四节 在人不在天:汉代“诚”学的启示

第五章 唐宋时代对“诚”的呼唤
**节 隋唐君臣的“诚”实践
第二节 宋明理学视野中的“诚”观念

第六章 “贾而能诚”:明清商帮之“诚”德
**节 关羽崇拜与晋商诚信
第二节 “贾而好儒”“信义远孚”:徽商的“诚”伦理
第三节 忠诚守信:鲁商的经营之道

第七章 中国传统“诚”思想的意义及现代转化
**节 传统“诚”思想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传统“诚”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 传统“诚”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诚 节选

  《诚》:  一、由天之“诚”推不出入之“诚”  荀子主要通过批判思孟学派的理论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其中以对思孟天人之说的批判*为关键。思孟学派内部虽然也极不统一,但大体上来看,他们都倾向于从天道的规律直接推衍出人间的道德准则,特别是通过抽象出来的“诚”观念实现了天与人的合一。前文已经指出,思孟学派的“诚”哲学虽奢谈天道但重心仍在人道的层面,但荀子关注的问题则是,以“诚”为中介的天人合一理论所透显出的神秘性、虚妄性内容,已经违背了原始儒学的真谛,走向邪僻、幽隐的道路上去了。在孟子那里,从“天道-人道”的统一性结构自然会得出人性善的结论,而荀子则将天人之间本然性的连接截断,将原本被孟子所赋予的良善性质从天道中移除,于是天作为宇宙万物的代名词更多地承载了自然的意蕴,它无所谓善恶,因而也就不能对人之善恶做出任何规定。学者们经常引用如下一段文字:“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天论》)这是荀子对于天的总的定位。很显然,苟子眼里的“天”主要是自然之天,它在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之下产生运动变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礼论》)这种观点当然不是苟子的独创,而是受到《周易》、道家以及稷下学派的影响。在苟子看来,天并非无所作为,其博施造物之功甚为神妙强大,这又与孔子对于天虽不言但四时兴、百物成的观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孔子所谓的“天”还是一种留存着意志性、神秘性的义理之天和命运之天。与以“诚”为核心内容的思孟学派之天论相比较来看,二者对天道之性质的描述其实是一致的,都强调了天道自然,真实存在,生生不息,神妙莫测。所以,荀子的天道也可以称为“诚者”:“荀子以天地为诚,就是表示天象和四时的变化过程是前后一致的,它们化育万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指的是自然规律的真实性、实在性。”荀子与思孟学派的差别在于“唯圣人为不求知天”一句,这意味着在荀子眼里,思孟所提出的圣人因至诚、与天道合一而成为人伦典范的创制者,普通人要在圣人所指引的通往天道之“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理论行不通。对于自然,人能够了解它们是自然而然的就足够了,至于非要在自然之外设计出一个至诚的天道来作为终极的依据,就不应该是圣人所为、所虑的了。这也就意味着,苟子并不认同思孟学派将事实、认识、逻辑的问题与价值、道德、情感的判断混为一谈。不过,荀子并没有否定“诚”在政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他反对的是由天道直接定义人道的思路。苟子与思孟学派相比,其思想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由奢谈天道性命到多言礼义法度的转向。荀子呼吁以仁为追求的儒者们不应再像十二子那样秉持曲折怪僻的异端邪说,不应再试图探求上天的奥秘,而是直接从礼义、  ……

诚 作者简介

  刘乾阳,男,1987年生,山东邹城人。201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儒家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曾振宇,全国著名儒学专家,山东省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副院长,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曾子研究会会长、曾子研究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董伸舒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孔孟荀先秦儒学、老子与庄子哲学、董仲舒与汉代思想、宋明理学、观念史。迄今已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陈淳评传》《春秋繁露新注》《四书新注》《孝经今注今译》《二十世纪儒家伦理研究》等十五部,合著十一部,主编学术研究丛书五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