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286181
- 条形码:9787300286181 ; 978-7-300-2861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 本书特色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是一部考证全面、资料翔实、结论合理的关于陶渊明和桃花源研究的新成果。全面梳理、归纳了有关桃花源原型地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后指出这些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从武陵、新武陵、武陵郡名称的起源、地理位置着手,利用地下出土的竹简资料来解读新武陵和武陵郡,将这些解读必然地与秦代的蒙氏兴衰结合起来,把研究建立在翔实史料之上,这是全书结论的基础。追根溯源,条分缕析,用翔实的史料,指出武陵人、桃源秦人都是秦代自蒙恬蒙难之后,从山东蒙阴颛臾风国流散、避难到今湖南、广西和贵州等地的蒙氏后人。换言之,桃花源与蒙阴颛臾风国是末与本、枝与根的关系。从陶渊明的身世、学养、品位、活动地域、心路历程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得出陶渊明钟情于洙泗沂蒙文化,与琅邪名士志趣相投,这是陶渊明撰写《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内心依据、心理寄托、心路指归,这就抓住了破解桃花源原型地和武陵人之源头的钥匙。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借助各种丰富的资料,利用山东临沂蒙阴是秦代蒙氏故乡的独特历史人文史实及文化遗迹,认为:地处齐鲁大地、沂蒙山区腹地、临沂蒙阴境内的颛臾风国是古籍所记载的凤凰圣地“东方君子之国”,是“羲皇上人”风姓的祖地,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寓意之地。《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的写实部分,则是指世居于临沂蒙阴、兴盛于秦代又遭难于秦后期、而后避难于武陵的蒙氏人对于故乡的追想和怀念。换言之,陶渊明念兹在兹的桃花源,不在他处,就是临沂蒙阴的颛臾风国。本书是一部具有考证全面、资料详实、结论合理的关于陶渊明和桃花源研究的近期新成果,是一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专著。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 目录
**节 崇尚“凤隐于林”是陶渊明家族的传统
一、陶氏家族“皆以隐德著称”
二、《桃花源诗并记》寓意“凤隐于林”
三、“凤隐于林”是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主线
第二节 学者关于“桃花源”的论述及观点
一、桃花源是实情实景说
二、桃花源是寓言故事说
三、桃花源是仙人仙境说
四、桃花源是“传说之乡”说
五、桃花源中人是秦人子孙说
六、《桃花源诗并记》是异时所赋说
第三节 学者关于“桃花源”原型地之论述
一、湖南常德桃源县桃花源之说
二、陈寅恪认为真实之桃花源在北方而不在南方之武陵
三、唐长孺认为桃花源故事是荆湘一带的传说
四、现代学者关于“桃花源”原型地的论述
五、溆浦县思蒙乡或为桃花源故事传说地
六、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在异时异地
第二章 千古之问 何名武陵
**节 千古之间——“贵郡何以名武陵”
一、“贵郡何以名武陵”
二、武陵郡历史之演变
三、武陵郡郡治之迁徙
第二节 “里耶秦简”所见“洞庭郡”和“新武陵”
一、里耶秦简始见“洞庭郡”和“新武陵”
二、洞庭郡治“新武陵”在溆浦县
三、秦始皇或置“武陵郡”于“新武陵”
四、“湘西粮仓”溆浦是秦军屯兵的基地
五、溆浦武陵故城附近发现秦国高级别将军墓
第三节 “新武陵”是攻楚伐越的秦将蒙武之陵
一、秦始皇时期两大功勋家族王氏、蒙氏的人物结局
二、秦始皇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三、秦始皇二十五年王翦“降越君,置会稽郡”
四、蒙武失踪于秦始皇二十五年伐越受阻之际
五、蒙武失踪于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之时
六、蒙武失踪于里耶秦简“新武陵”始见之前
七、蒙武失踪于湘西粮仓“新武陵”所在之地
八、蒙武失踪后伐越秦将为任嚣、屠睢、赵佗
九、溆浦思蒙之“新武陵”是指秦将蒙武之陵
第四节 秦始皇追封蒙武为“中脯王”置“新武陵”
一、秦始皇二十五年因平定楚国而“天下大醣”
二、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
三、蒙武伐楚前在秦始皇身边任“少府”一职
四、秦始皇追封蒙武为“中脯王”建“新武陵”
五、蒙武之子蒙毅曾长期留守“新武陵”
第五节 刘邦或因尊崇“蒙公”故沿袭秦置武陵郡
一、蒙氏遇害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二、蒙家军旧部与刘邦反秦义军未见冲突
三、蒙家军南征北战为汉朝疆域奠定基础
四、汉高祖或尊崇“蒙公”承袭秦置“武陵郡”
第三章 千古之谜 桃源秦人
**节 学者关于“桃源秦人”的论述
一、桃花源中人“避秦时乱”之原因
二、桃花源中人“避秦时乱”之来历
三、桃花源中人是“避秦难”之秦人
第二节 “桃源秦人”是避难于武陵的蒙氏后人
一、“秦时之乱”是指秦二世时之乱
二、“秦时之难”是指蒙氏遇害之难
三、“武陵郡”是蒙氏避难的*佳选择
四、“桃源秦人”是避难于武陵的蒙氏后人
五、“桃源秦人”传承了蒙氏故里的生产生活习俗
第三节 族谱揭示蒙氏隐居武陵复兴桂黔的史实
一、蒙氏源于东蒙世居蒙阴
二、蒙氏自齐事秦避难于武陵
三、蒙氏复兴迁徙至岭南黔桂
四、贵州水族蒙姓源自湘桂
第四节 地名与传说揭示蒙氏隐居武陵复兴桂黔的史实
一、以“蒙”自称的湘西及黔东南族群
二、武陵“思蒙”地名蕴含蒙氏思乡之情怀
三、黔桂滇的蒙山等地名显现蒙氏迁徙轨迹
四、武陵夷传说隐喻着蒙氏事秦的经历
五、瑶族蒙氏传说与伏羲女娲传说一致
六、蒙双氏、武陵夷、蒙氏传说一脉相承
第四章 武陵之源 吴中桃墟
**节 陶渊明思想和政治倾向与蒙氏故里关系密切
一、陶渊明思想上受到洙泗、沂蒙文化影响
二、蒙阴地属琅邪,琅邪之名始源于蒙阴
三、陶渊明政治上拥护琅邪王建立的东晋王朝
四、陶渊明与琅邪名士交往密切、志趣相投
五、陶渊明与琅邪书圣王羲之都是尚隐之士
第二节 《桃花源记》寓意之文是写“东方君子之国”
一、陶渊明知晓并向往凤凰圣地“东方君子之国”
二、陶渊明知晓并向往“羲皇上人”之祖国
三、陶渊明知晓并向往其祖地陶唐、虞舜故里
四、陶渊明知晓并向往凤隐之处颛臾风国“蒙汜之渚”
五、《桃花源记》寓意之文是写凤凰圣地“颛臾风国”
第三节 《桃花源记》纪实之文是写蒙氏遭遇和故乡传说
一、陶氏家族与蒙氏家族经历相似、志趣相投
二、蒙氏对故乡桃墟的传说流传于湘荆之地
三、陶渊明早年在湘荆一带听闻了蒙氏之传说
四、陶渊明听闻王弘讲述蒙氏避难武陵之史实
五、《桃花源记》纪实之文写蒙氏史实和故乡传说
第四节 “武陵源”在颛臾风国之。吴中“
一、”武陵源“在吴中
二、”吴山“之名及山神蒙恬源自蒙阴
三、”吴“是指君子国之”天吴“
第五节 吴中”桃墟“和虞渊”邓林“是”桃花源“原型地
一、蒙恬故里和颛臾庙在虎头崖下之”蒙邑“
二、蒙阴人文地理和自然生态犹如”桃花源“
三、吴中”桃墟“和虞渊”邓林“是”桃花源“的原型
四、溆浦思蒙是”桃花源“传说地
第六节 “桃花源”原型地是亟待发现和保护的人文家园
一、陶渊明刻意隐匿“桃花源”的真实意图
二、千百年来“桃花源”隐于世的主要原因
三、“桃花源”原型地人文和自然生态亟须重视和保护
附 《重修颛臾庙碑记》二则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 节选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 一是水字的构造有一种刚好是汉文字的反写或倒写,这就是为什么把水字叫作“反书”的表面原因。邝福光认为水族先民本来是汉族,后因反抗封建统治迁到现在地方居住,为了表示对抗,有意把汉字反写或倒写。 二是水语中把筷子称为“箸”,保留了中原地区的古称。筷子是中华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箸”是古汉语对筷子的称谓,今天广大汉族地区都将称谓演变为“筷子”了,但是在水族聚居区今天仍一如既往地将筷子称为“箸”,音、义全同,说明其先祖来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族。 三是水族把岁首放在农历十月,保留了秦始皇时期的历法。水族统一的全民族*大节日是“端节”,即新年和一年的开端的意思。按照水族历算法,水族的“端节”在农历十月(亥月),是一年的岁首。古代中原汉族的岁首有过多次变化,到秦始皇时采用更为古老的颛顼历,把每年的岁首定在现在农历十月。后来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废秦历,采用太阳历,以现在的正月为岁首。以后两千余年,汉族地区,延及朝鲜、越南、日本,都以现在的正月为岁首,没有再变动过。正月初一成为汉族的全民性盛大节日——春节。水族“端节”的岁首保留了秦始皇时期的传统,说明其渊源于秦朝。 四是水族保留了战国时期以铜为“金”的称呼。水语把铜做的鼓称为“金”,而皮做的鼓才称为“鼓”。也就是说,水语明确地把两件打击乐器合称为“金、鼓”。把铜称为金,是华夏族在战国前的事情。古代的“鸣金收兵”“金鼓齐鸣”的“金”,应就是铜制的打击响器。现在水族把铜铸的鼓称为“金”,反映了水族的远祖是从以金称呼铜的地方迁到西南定居的。 另外,水族还在葬礼、婚娶、服饰、发式等方面不同于西南土著族。 邝福光据上分析说,水族不是本地的土著民族,而是同中原战国末期的诸侯小国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关系。至于水族先民迁徙的原因,可能是战败后被秦强迫“实边”的列国遗民;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被秦强迫南下征越的原列国士卒,因不堪战乱和秦苛政之苦,过南岭后从今广西境内溯龙江而上逃到这里定居,而融合形成水族。由于长期和外界逐渐失去联系,才得以保存那么多的淳朴古风。至于迁徙路线,邝福光认为是从岭南地区沿龙江上溯到龙江源头,而不是直接从湖南方向沿都柳江入境的。① 从三都一带聚居的水族蒙姓以“箸”称筷子,以“金”称铜,以及习俗、衣着、发式来看,其祖先是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从其仍然使用秦始皇时期以农历十月为岁首的历法来看,其祖先移民的时间是在秦始皇到秦二世时期;从其使用反字来看,他们的祖先显然对秦有着一种逆反的心理;从其“种稻似湖湘”来看,其来自与之相邻的湖南湘西一带。从这诸多方面看,笔者认为三都一带聚居的水族蒙姓,其祖先就是避难隐居于湖南湘西、武陵一带的蒙氏后人。他们迁徙的路线有可能是沿沅江逆流而上直接到达贵州三都,也有可能是沿沅江逆流而上先过岭南进入广西,再由广西沿龙江到达贵州。 蒙明儒(布依族)在《水家、布依亲密关系初考》一文中考证说:现在居住荔波、三都、独山及广西环江县境内的蒙姓水家、布依等都自称他们是同宗的家族兄弟。为什么会形成同姓同宗而民族各异的现实呢?初步考证,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即战乱、逃荒、避难等分居各地后,入乡随俗,日长天久之后,演变融合为各地民族。同是蒙姓共祖同宗而形成的布依、水、汉、苗、壮等原因是复杂的,年代是久远的。 ……
凤隐于林:桃花源考论 作者简介
武凯旋,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现任山东临沂沂水县政府教育督学。研究领域是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诗集《硠轩诗稿》。在《齐鲁作家》《沂蒙文学》《中国成人教育》《现代教育》等期刊发表多篇作品。 武纪东,文史研究学者。研究领域:中华文明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等。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5.1¥42.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21.6¥4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2.5¥29.8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