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作者:张坤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0(7.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611748
  • 条形码:9787521611748 ; 978-7-5216-117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名检察一线测谎师对自己工作的用心总结,也是对测谎工作和犯罪心理学的知识普及。 本书作者的前作《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内容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肯定,而本书亦是对前作的延伸和深入化探讨。 嵌入式谎言、“白板”供述、证实性偏误、病理性说谎…… 剖析测谎专业思维路径,呈现测谎师的精彩日常,探讨测谎中的心理学知识。 检察日报社社长赵志刚推荐阅读!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个检察一线测谎师对自己工作的用心总结,也是对测谎工作和犯罪心理学的一项知识普及。测谎技术的出现脱胎于心理学,测谎技术发展的营养汲取于心理学,这也是作者坚持从心理学角度来阐述测谎的根本原因。本书立足于心理学视角,以具体测谎案例为依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测谎的专业思维路径进行阐释。在内容方面,本书在着眼于测谎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的同时,也涉及包括记忆修订、记忆传染、时间知觉、病理性说谎、认知失调理论等在内的心理学知识在测谎和司法实践中的体现与应用。本书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让读者在了解测谎、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同时也了解测谎师这一职业的专业特点与价值所在。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目录

**章??立足科学:测谎之根本

测谎:准确率的三个保障 / 002

实用性:测谎的生命力 / 005

记忆传染:凶器的来源 / 006

结果解释:测谎出错了? / 016

测谎演化:火刑、“圣猴”和空蛋壳 / 022

保护无辜:为有罪者证明“清白” / 025

正当防卫:测谎的具体思路 / 029

范式创新:小心翼翼的过程 / 033

证实性偏误:反面证据的忽视 / 036

关于情绪:五种重要的理论 / 039

第二章??高度警惕:测谎之陷阱

罗森塔尔效应:测谎中的危险陷阱 / 048

病理性说谎:伤人十九刀 / 053

记忆修订:“细思恐极”的“真实” / 061

以命起誓:我把命给你! / 064

精神病患者陈述:未必不可信 / 066

记忆痕迹细分:要义痕迹与字面痕迹 / 069

逻辑漏洞:正面质疑的慎用 / 072

嵌入式谎言:复杂谎言的诞生 / 078

经验主义错误:一把双刃剑 / 084

两个疏漏:诈骗类案件的特殊性 / 089

自我辩护:认知失调的角度 / 095

第三章??见招拆招:测谎之应变

对抗情绪:你为什么不相信我? / 104

紧张与顾虑:诚实者的“不能说” / 110

应对:我记不清了 / 114

行为分析询问法(BAI):十五个行为激发问题 / 118

恐惧诱发:有效说服的五个问题 / 135

临场应变:测谎师的**能力 / 143

多人翻供:棘手的状况 / 147

自作聪明:说谎的无辜者 / 151

具身认知:说谎者的微笑 / 156

谎言铺垫:不怀好意的奉承 / 162

第四章??字斟句酌:测谎之细节

唯一性解释:一行为,一问题 / 168

不拒绝断言:“我没有任何枪” / 173

字斟句酌:“偷”与“拿” / 176

三种说谎情绪:恐惧感、罪恶感与快感 / 178

言语刺激:提前告知的必要性 / 188

自我合理化:她反抗了吗? / 190

知觉恒常性:“不是问题”的问题 / 193

虚假否认:中性词汇与负性词汇 / 200

记忆混淆:三次殴打 / 202

额外变量:几种常用的控制方法 / 204

第五章??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

“白板”供述:果然是这样啊! / 210

供述变迁:离奇的狭山案件 / 215

争议:“海德堡案件”与“山坡扼杀者案件” / 222

低心率:魔鬼的印记? / 226

时间知觉:犯罪持续了多久? / 228

隐晦表述:你能不能直接点? / 232

路西法效应:服从的力量 / 237

“人肉录音机”:超强记忆的骗局 / 240

暴力行为:打输住院,打赢坐牢 / 243

反社会人格障碍:没有灵魂的人 / 250

利他型谎言:顶包犯罪 / 253


展开全部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节选

保护无辜:为有罪者证明“清白”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的读者可能会对测谎产生这样的误解: “测谎的目的,就是准确地拆穿谎言,让说谎者无处遁形。” 换句话说,测谎就是为了戳穿说谎者的谎言。 毕竟,在我的书中,有大量的例子都是用来讲述测谎师是如何通过测谎来拆穿说谎者的谎言的。所以,如果读者对测谎产生这样的误解,也不足为怪。 但在这里,我想要澄清一点: 与戳穿说谎者的谎言相比,测谎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无辜者证明清白。 当一个无辜的人不幸卷入一起案件当中,当他如实地辩解自己与案件无关却并不被人所相信时,测谎有时就成了他的一根救命稻草。 正因如此,对于测谎师来说,职业上的成就感一方面来源于拆穿了说谎者的谎言,揭露了说谎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明确了诚实者的真话,保护了无辜者不受冤枉。 有意思的是,作为测谎师,在实践中有时不仅会帮助无辜者证明清白,还可能会帮助有罪者证明“清白”。 帮助有罪者证明“清白”,这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一起盗窃案件,情节相对比较简单,涉及的犯罪数额也并不巨大。但就是在这样一起普通的案件中,测谎师通过测谎,成功地帮助有罪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被害人在一间网吧内玩游戏。在玩了连续几个小时的游戏后,被害人起身离开座位去了卫生间。 被害人陈述,他从卫生间回来后,继续坐在座位上玩游戏。没过多久,他猛然发现自己游戏账户中的钱全部被人转走了。他大吃一惊,赶忙叫来了网管。在网管的建议下,他报了警。 就在等待警察到达的这段时间里,他翻看自己放在桌洞里的钱包,发现钱包里的两千元现金也不翼而飞了。 被害人努力进行回忆,终于记起坐在自己旁边位置上的那名男子,觉得他十分可疑,而该名男子已经离开。 通过调取网吧内的监控录像,办案人员发现,被害人所坐的位置恰好是监控摄像头的一个拍摄死角。借助监控录像能够看到的是,在被害人离开座位去卫生间的这段时间内,坐在被害人左侧位置的一名男子站起身,朝被害人的座位走了过去。至于这名男子之后做了什么,监控摄像头则无法拍摄到。 照此看来,该名男子存在重大嫌疑。 该名男子到案后,很快便承认这件事情确实是自己所为。他供述称,自己一时鬼迷心窍,趁被害人不在座位的这段时间,通过操作被害人的电脑,将被害人游戏账户内的钱全部转入自己的账户内,然后离开了现场。 但接下来当办案人员询问丢失的现金时,该名男子却表现出十足的惊讶。他表示,自己根本没有见到过被害人的钱包,更没有偷过被害人钱包里的钱。 面对一直大喊冤枉的犯罪嫌疑人,办案人员不禁产生疑惑:既然嫌疑人已经如实供认自己盗取了被害人游戏账户内的钱,又为何始终对拿走两千块钱的事情矢口否认? 为了进一步弄清案件事实,案件承办人委托测谎师对这名嫌疑人进行测谎。 在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后,测谎师对本案的嫌疑人进行了测谎。 正式测谎阶段,测谎师发问的部分问题和被测人的回答如下。 问:那个钱包是什么颜色的,能如实回答吗? 答:能。 问:那个钱包是黄色的吗? 答:不知道。 问:那个钱包是白色的吗? 答:不知道。 问:那个钱包是红色的吗? 答:不知道。 问:那个钱包是蓝色的吗?(目标问题) 答:不知道。 问:那个钱包是花色的吗? 答:不知道。 …… 生理反应图谱显示,这名被测人在对“那个钱包是蓝色的吗”回答“不知道”时,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异常。 换句话说,这名被测人并不清楚钱包的颜色。 问:你知道那个钱包当时被放在哪里了吗? 答:不知道。 问:是被放在书包里了吗? 答:不知道。 问:是被放在外套里了吗? 答:不知道。 问:是被放在桌子上了吗? 答:不知道。 问:是被放在桌洞里了吗?(目标问题) 答:不知道。 问:是被放在地上了吗? 答:不知道。 …… 生理反应图谱显示,被测人在对“(那个钱包)是被放在桌洞里了吗”回答“不知道”时,生理指标依然没有出现显著异常。 换句话说,这名被测人并不清楚钱包是从哪里被偷的。 问:你知道钱包里有多少现金吗? 答:不知道。 问:是一千块钱左右吗? 答:不知道。 问:是两千块钱左右吗?(目标问题) 答:不知道。 问:是三千块钱左右吗? 答:不知道。 问:是四千块钱左右吗? 答:不知道。 问:是五千块钱左右吗? 答:不知道。 …… 生理反应图谱显示,被测人在对“是两千块钱左右吗”回答“不知道”时,生理指标依然没有出现显著的异常。 换句话说,被测人并不清楚丢失的钱的数额究竟是多少。 测谎师针对案件中的其他重要情节,继续对被测人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终得出测谎结论:两千元现金的失窃并非嫌疑人所为。 由此看来,尽管本案的嫌疑人实施了窃取他人游戏账户内钱款的犯罪行为,但在两千元现金失窃这件事情上,他确实是无辜的。 通过测谎,测谎师帮助他证明了在现金失窃这件事情上的清白。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 作者简介

张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检察机关工作至今,拥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心理测试(测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测谎鉴定工作。澎湃问吧入驻嘉宾。著有《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