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226686
- 条形码:9787313226686 ; 978-7-313-2266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通过对先秦儒家经典的解读和分析,提出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内在理论以“情本”为核心,重感情、重主体、重内心、重实践、重相对、重现实、重多样,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发展人格是通过把个体中普遍存在的情感一体化,从而达到某种相互依赖性,而*终指向人格的养成、社会秩序的和谐。这一理念区别于西方重理性、重逻辑、重思辨、重绝对、重本质、重规律的“知本”教育思想。《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先秦儒家的教育范式,即“诗”“礼”“乐”三个阶段的递进,人的情感、人性其中得以表现、体悟、生成、升华,人的生命教育也得以完成。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先秦儒家经典的解读和分析,提出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内在理论以“情本”为核心,重感情、重主体、重内心、重实践、重相对、重现实、重多样,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发展人格是通过把个体中普遍存在的情感一体化,从而达到某种相互依赖性,而很终指向人格的养成、社会秩序的和谐。这一理念区别于西方重理性、重逻辑、重思辨、重保证、重本质、重规律的“知本”教育思想。本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先秦儒家的教育范式,即“诗”“礼”“乐”三个阶段的递进,人的情感、人性其中得以表现、体悟、生成、升华,人的生命教育也得以完成。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 目录
一、缘起与意义
二、现实与历史
三、概念解析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
第二章 先秦儒家情本思想产生的基础
一、历史基础:人文主义的滥觞
二、思维基础:原始思维的肌理
三、思想基础:宇宙生命观的确立
四、由天到人:先秦儒家的突破
第三章 释“情”与“情本”
一、释“情”
二、释“情本”
第四章 先秦儒家情本思想体系
一、现世的宇宙观
二、系统的情感观
三、内生的主体观
四、整体的思维观
第五章 先秦儒家情本思想的特点
一、率性
二、境遇
三、践履
第六章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范式
一、情本教育范式的提出
二、仁者,人也
三、兴于诗
四、立于礼
五、成于乐
六、范式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 节选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 先秦的宇宙生命观是先秦学术的思想基础。紧跟这种思想基础,往下要追问的就是“天人关系”问题。有什么样的宇宙生命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天人关系。到了孔子时期,孔子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了这种关系,完善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1989年9月,钱穆先生口述《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一文,认为“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对天人关系的不同认识,形成了各家学派的分野,而先秦诸子的天人观是建立在漫长的远古天帝崇拜的基础上的。这是先秦儒家对传统天人观的突破,也是儒家自身的突破。 (一)先秦天人观的演变 1.由“帝”到“天”——周对殷的突破 考察殷周文献,先民并不是一开始就把“天”作为对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称呼。殷商人崇拜的是“上帝鬼神”。《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当时的宗教信仰具有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印记。殷商的卜辞中经常出现“帝”,“帝”可以令风雨,可以福王、佐王,也可以作王祸,还可以干涉战争等人世间的种种事件。这就是殷人心中的那个“至上神”。据学者考证,“帝”作为至上神出现在卜辞和殷末金文中就有二百多次,而在众多的甲骨文字中,作为至上神称谓的“天”字一次也没有出现过①。“天”作为至上神也曾出现于一些殷代旧典籍中,如《尚书·商书》《诗经·商颂》等,但一般认为这些文献多是后世传抄或追录的东西,其所用的语言文字、所持的思想观念,很可能打上了传抄、追录时代的印记,所以“真伪难分,时代混沌,不能作为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素材”②。郭沫若先生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说:“这儿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卜辞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决不曾称之为天。天字本来是有的,如象大戊称之为‘天戊’,大邑商称之为‘天邑商’,都是把天当为了大字的同义语……天字在初本没有什么神秘的意思,连《说文》所说的‘从一大’,都是臆说。卜辞既不称至上神为天,那么至上神称天的办法一定是后起的,至少当得在武丁以后。我们可以拿这来做一个标准,凡是殷代的旧有的典籍如果有对至上神称天的地方,都是不能信任的东西。那样的典籍,《诗经》中有《商颂》,在《尚书》中有《商书》。因此,殷人所尊奉的至上神是‘帝’不是‘天’。”殷人为什么用“帝”字?很多学者包括郭沫若有专门研究,此处限于篇幅不赘述。 殷人将天命寄托在以“帝”为代表的至上神上。这个“帝”也是其祖先。殷人认为祖先、先公先王的祖灵能够保佑后世子孙,理应受到尊崇。所以,殷人的祭祀极为隆重复杂。殷人认为,“帝”与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人们必须按照“帝”的旨意行事,而与“帝”感应的方式是占卜。“帝”是宇宙*高主宰,决定人世间的一切,人们只能屈从。殷统治者也将自己的统治权归为“帝”的赋予,下民是不能改变的。而先民由于把握自然以及自身命运的力量的微弱,也自然而然将这种“帝”的力量转化为“命”。殷商统治者重鬼神而轻人事,这是它灭亡的直接原因。 周人取代了殷人,也扬弃了殷人的文化。“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从两周金文和文献来看,出现了“帝”“天”并用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帝”“天”并用的现象,一是因为周毕竟曾是殷商的臣属,不可避免地受殷商文化的影响。殷商之所以能取代夏,并统领各部,其文化在当时肯定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周为殷人臣属,《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文王为商纣王三公之一,纣王赐命“西伯”。《诗经·大雅·大明》云:“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日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文王的母亲就是殷人。“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论语·泰伯》)周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曾以殷商为学习对象。所以,周人很可能也真心信奉过“帝”,但其本民族也发展出了自己的“天”的观念。 ……
先秦儒家情本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潘端伟,江苏赣榆人,教育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供职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文教研室负责人。主要致力于教育学、汉语言、文艺学、美学与美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1¥10.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23.1¥49 -
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九品)
¥18.9¥56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23.8¥58 -
新书--常见别字辨析手册(精装)
¥14.2¥38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8.8¥39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