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诸子的精神:老子读本

诸子的精神:老子读本

作者:金谷治,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16.6(4.6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诸子的精神:老子读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41687
  • 条形码:9787559641687 ; 978-7-5596-4168-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诸子的精神:老子读本 本书特色

◎日本汉学大家解读老子精神,给你不一样的中国经典  两千多年来,《老子》不断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但我们对自己熟知的东西都有固化解读,而日本汉学大家的《老子读本》,跳脱出国人的惯性思维,让我们换种角度客观审视老子思想。  ◎译文与解说,从了解到理解,全面、透彻解说《老子》  不同于单纯译注经典的书籍,本书于译文后还有“解说”,结合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自己的研究理解,深入解读。作者还为每章各加标题,辅助读者理解本章主题,亲切、有深度而又无距离感,引领读者贴近老子思想。  ◎参考多种底本,逐字勘校,接近《老子》原貌  《老子》版本众多,金谷治先生以王弼注本为底本,吸收帛书之长,参阅河上公本、傅弈本,重新理顺章节,逐字勘校修订,以求接近《老子》原貌,探寻老子原本内涵。  ◎便携小开本,随时充电  130mm*185mm的便携本,可以轻松放入包包中,无论是在旅途中,还是在户外,都可以方便地阅读,随时充电。地铁通勤、聚餐等人、深夜失眠,除了手机,你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诸子的精神:老子读本 内容简介

《老子》本身短短五千余言,却文意深奥,气蕴广博,是“无”的形上智慧的集中体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金谷治以其多年精研汉学的功力,为《老子》全书八十一章一一拟定题名,自释译与解说两方面解析老子思想,其中针对各章重点又有不少评语与说明,方便读者理解内容,与老子思想对话和交流。

诸子的精神:老子读本 节选

1. 道可道(世界万物之始源——“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与他人的“道”,便不是永恒的真实之“道”;可以用文辞去命名并示与他人的“名”,就不是永恒的真实之“名”。 真实之“名”与真实之“道”一起,潜藏于无法以语言清楚描述之处,而那才是孕育出天地的唯一的始源。而这能以“名”展示出来的天与地,则是孕育出世间万物的母亲。 因此,只有保持内心无欲无求的纯粹之人,方能正确认知、领略到这微妙且唯一的万物始源;若是无法保持纯粹、不断地被欲望所迷惑,*终生活中也只会充斥着歧视和冲突等末端现象。 微妙且唯一的始源与末端的各种现象,此二者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同的;就像“道”与“万物”,它们在“名”的世界中各自有着不同的称呼罢了。与其来源相同的“玄”—指遥不知底的深渊,在比它还要深奥的渊底之处,展露着微妙始源的诸多作用。 【解说】 在开卷**篇文章中,老子提出了*具个人特色的“道”的概念,生动描述了在俗世间的生活中为了一己私欲和现实利益而疲于奔波的我等凡人之状。在生活的起伏与动荡之中摇摆不定、时喜时悲,然而通晓水底深处的静谧与深邃之人却是寥寥无几。老子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潜藏于表象背后的玄妙的本源世界,引导世人直面其深邃之处。老子认为本源世界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并没有太大不同,这个观念构成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道”*开始是指道路,而后衍生出了道理、方法等意思。尊孔子为教祖的儒家认为,仁义等道德观念应当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去阐述;“道可道,非常道”便驳斥了这一思想。老子所说的“常道”并非单指人类社会中的规定与准则,它更是一种结合并贯穿宇宙自然、独一无二且绝对的根源之道,绝非是可以依“名”以言喻的究极原理。有关于“道”的说明于本书的第四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和第三十七章中均有记载(解说中的说明亦可一同参照)。 “名”代表的是名称、言语与概念之意。“名”必将对应于实体,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方式以便于世间通用。而物体的名称本就是由人随意取的,所以“名”对实体来说实为次要。庄子也曾说过,“名者,实之宾也”。老子尊“无名”与“不言”为贵,对于言辞和观念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为何继“道”之后出现了“名”呢?这虽然与“道”无以名状的特性有关,然而此处还包含着对于拘泥名目且注重建设于“名”的儒家、法家的批判。《老子》中所说的“常名”是遵循于“道”那不可思议的姿态而自然产生的“名”,实为无名之名(即无法言喻之名)。本书第三十二章有云,“道常无名”。 书内第三十二章与第四十一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若将其与此处的“有名”“无名”结合起来解释的话, 则 会 得 出“无 名”=“道”=“始 源” →“有 名”=“天地”=“母”→“万物”,这样一幅阶段式的图式。马王堆帛书共分为甲乙两册,据其记载,“天地之始”在甲乙册中均记为“万物之始”,这与《史记》中所引用《日者列传》的文本及王弼的注释都相吻合。由此一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便得以解释得通,“天地”一部分则是被从之前列出的图式中抹去了。 阐明“微妙始源”和与其相对应的“末端现象”时所用之“徼”字实为“皦”的通假字,意为洁白、明亮。“妙”是很深远且难以理解的,而我们生活的这个表象世界则是如此的浅显又直白。 “此两者”一段在帛书甲乙本中均记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前面的“此”字、中间的“而”字与之后的“之玄”是没有被记载在文中的。“异名同谓”是名称不同,意义相同的意思。 “玄”原本指的是一遍遍晕染而成的红黑色,后转变为用其深邃的色调来比喻艰深难懂的奥义。此处用以形容“道”的不可思议之处——它超越人类的感官,是一个深远的本源世界,可以令人抛弃烦思杂念。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现象都源自深奥之处,是玄妙下的自然表象。 由于**章讲述的是“道”之始源,所以《老子》的上篇被称为《道经》;下篇(第三十八章之后)的内容则相对地被称为《德经》。因此,《老子》又被称为《老子道德经》。 **章之所以得以作为《老子》一书的卷首之文,不单单是因为其内容较为适合,更是由于此书长久以来都是以这番形式传承下来的。但与马王堆帛书相比较,在甲乙本中其文章于上下篇的顺序均有所调换,因此,此篇**章也将被置于下篇文末之后。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