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三十岁,回乡去

三十岁,回乡去

作者:蔺桃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17.4(2.9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4.7(5.8折)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三十岁,回乡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716222
  • 条形码:9787520716222 ; 978-7-5207-1622-2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三十岁,回乡去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客居他乡、由城市生活转为回乡发展的人及大众读者。以长期的深入跟踪采访记录返乡青年乡村创业实况 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 以大量的丰富的真实案例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路径 特产、文创、地方品牌等实际运营案例,提供一线创业者新刺激、新思维 城市青年怎样理性看待、选择回乡之路? 返乡青年怎样创业、如何结合自身资源实现财务自由? 乡村政府如何吸引留住返乡青年,如何决策?

三十岁,回乡去 内容简介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同样也是共同踏上富裕生活的起点之年。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书即是20位高知回乡创业、带领乡亲奔小康的纪实故事。这些返乡青年中有作家、设计师、建筑师、大学老师等,他们专业精眼界宽资源广,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还在产业帮扶、人才帮扶、市场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帮助乡亲们实现了致富增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实现共同富裕,*终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底是该客居他乡,发愤图强;还是该三十返乡,振兴家乡经济,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成了很多外飘一族反复思考的重要课题。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支持让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 本书用白描手法,忠实还原了受过教育的青年自发回乡创业的奋斗历程,展现他们在积极参与新乡村建设、扶贫又扶智、促进当地多元发展的同时,找到了与乡土、乡村结合的独特方式,也找到了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通过他们,我们对“乡”以及“乡”的生活与建设有了新的定义,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更多的美好的路径。

三十岁,回乡去 目录

08 | 序一 人生道 归乡路 015 | 序二 田园,地球的头等舱 022 | 自序 专注当下,知行合一,身土不二 **篇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02 | 周华诚:从作家到“父亲的水稻田”,还可以这样做农民 013 | 桃 二:从创意广告人到自家茶园,就是人在草木中 024 | 杨 阳:35 岁扛起锄头,瓜果蔬菜不只疗愈地球也疗愈人心 035 | 唐 亮:返乡六年,用一座农场凝聚起一个家 048 | 吴 宇:吃一顿爸妈种的菜,日子才会美滋滋 058 | 陈统奎:辞职卖荔枝,十年修来家乡美 069 | 梁少雄:友善耕种,用心传承乡土生活新文化 第二篇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84 | 陈茹萍:在森林里搭盖自己的家,让人找回对美的感知力 94 | 于建刚:从4A 公司落脚蚕丝手艺,乡下有太多的事可以做 106 | 卢太周:北京白领太行山养鸡,只想让农民做回普通人 115 | 鱼 饭:在潮安老家开一家三更书店,带给乡亲诗和远方 125 | 刘 璇:在西藏建造森林学校,用另一种方式耕种 136 | 张 雷:设计师进山,村民走上国际设计周 第三篇 *好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150 | 许著华:从保护文物到文创,传统文化是无休止的爱 161 | 夏莉莉:下乡养儿,造一个生态家园 174 | 吴志轩:建设古村,让众人找回安顿心灵的家园 185 | 蔡舒翔:古城的价值不只在建筑,生活着的人才是它的灵魂 198 | 王大欣:从美国回到广州,他热爱的不只是广府文化 209 | 王求安:野生建筑师,关心的不止是乡村建筑 222 | 林小熏:游学串联起城市与乡村,营造每个人的新故乡 235 | 后 记:每一个时代的逆行者,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背影
展开全部

三十岁,回乡去 节选

周华诚|从作家到“父亲的水稻田”,还可以这样做农民 回老家种了一年水稻田后,周华诚辞职了。 他原是浙江杭州一家党报副刊的首席编辑,同时是一位出版了10多本书的作家、摄影师。 2013 年底,他在深夜辗转中,构思了一份“父亲的水稻田”众筹文案:花一年时间,全程记录父亲在衢州老家用古法种植生态水稻的过程,让更多的城市人“一起见证从一粒种子到一捧大米的过程”。原本这是一件为父母、为村庄而做的事,想不到收获*大的却是他自己。踩在稻田中央,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躬身耕种的间隙,抬头看见稻叶上的露珠、飞舞的蜻蜓,内心澄澈得近乎透明,佛家所说的修行,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吧。 回杭州后,他开始思考现有工作的意义。36 岁的他觉察,是时候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后的农民 作为家中长子,周华诚从童年开始就和父母一起在田间劳作。少年时,他*害怕暑假的来临。大热天里,一家人要赶在几天里,完成早稻的收割、脱粒、翻晒,还要再翻耕一次稻田,种上下一季晚稻。汗水糊住眼睛,手快要不听使唤,这个时候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佳时机:“不好好读书,以后一辈子都要这么辛苦。”周华诚说,他们这一代都是以逃离农村为目标。 每年过年,是浙江衢州常山县五联村溪口自然村*热闹的时候。三五天内,在外工作、打工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回到村庄,串串亲戚、聊聊近况。年后,又是三五天,他们像潮水落回原来工作的城市,哪怕是近在咫尺的衢州市。 周华诚就是在过年的闹哄里,发现“田园将芜”。年轻人,会读书的在城里找了工作、安了家;不会读书的,把孩子留在老家,小两口一块去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两次。留在村里的,除了老人,就是小孩。老人们也没有在安心务农,田地里的劳作无法换来应得的回报,他们只好把土地租给农业大户,拿着租金也像城里人一样买粮食吃。街头商店里,一天到晚攒动着人头,赌博之风侵蚀了这个原本淳朴的村庄。 一位老人耽于其中,六七岁的孙子从商店里跑到门前马路上玩,被过路的大卡车碾去了一只胳膊。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带着孩子离开乡村,一去不回。懊恼的老人在那年喝下农药自杀。 “我父亲这一代农民,都有这种沉重的失败感。”可是他们无法逃离农村,土地是他们的根。周华诚曾要求父亲跟他一起到杭州生活,父亲总是待个几天就回去了。拿起锄头到地里刨刨敲敲,他才安心。 有个周末,周华诚回乡探望父母,赶周一大早回杭州上班。父亲从地里拔起了刚下过霜的青菜、萝卜,一人一袋送给他的同事。当晚一条条信息进来,“好多年没有吃过这么水灵的萝卜、这么甜的青菜了”。 周华诚意识到,城里同事对乡下有块地的期待,原来这么简单——可以吃到真正放心、有原味的食物。乡下的好山好水好食物,在父亲眼里是拿不出手的低贱品,对城里人来说是稀缺资源。怎么样把农村的好东西分享出去,让农民可以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找回自豪感,成了“父亲的水稻田”众筹项目的初衷。 稻田里长出的新可能 周华诚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能做四五年,甚至可能一直做下去。第二年开始,就不断有错过前一年农事的人来问,今年什么时候插秧。稻子刚种下去就有人问,什么时候可以来割稻。田里面看来有无穷乐事。 返乡种田,近乎理想主义的事吸引了类似气质的人。从2014 年开始,“父亲的水稻田”每年都有约120 位稻友固定支持,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来自浙江周边,有警察、医生、护士、老师、画家、诗人、摄影师。除了预购周父四亩地的稻谷,他们还把自己的梦想也种进了这块田里。 摄影师把自己的作品夹在成熟的稻穗上,完成了名副其实的“稻田里的摄影展”;画家和爱画的孩子,坐在田埂上画山、画田,画躬身收割的农人;2016 年10 月,五六十位稻友,甚至在农田里做了一场名为“时间”的行为艺术。一人一把镰刀,割完稻田中央*后600 棵水稻。镰刀割过稻杆的震颤,风吹过稻叶的细响,水稻从直立到躺倒再到脱粒,在充满仪式感的收割里,时间的流逝变得清晰而有意义。整个过程用时58 分钟,每个参与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唯一共同的也许是,当年底总结时,发觉有一个小时是被自己珍视着度过的。

三十岁,回乡去 作者简介

蔺桃,记者、作家。2011年,作为首届大陆学生前往台湾读研。其间采访了宜兰、台中、台南等多个从事永续农耕和生活创新的个人及团队,深受影响。2014年开始深度了解祖国大陆的乡村和在那里返乡深耕的青年,用细腻的文字忠实记录下他们返乡、创业、生活的故事。目前暂居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边种菜,一边写作,一边育儿,持续关注美国及海峡两岸永续农耕和创新生活方式。已出版有《陆生元年》(合著)、《藏在小日子里的慢调台湾》。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