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21cm 页数: 28,288页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9(5.7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40109
  • 条形码:9787513240109 ; 978-7-5132-401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本书特色

邢玉瑞主编的《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ZX005)研究的初步成果,从从古代天人关系的含义与演变、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建构、天人合一与中医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物—心理—社会—生态—时间”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理念下所构建的“时藏相关”理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科学命题,有待于当代开展多学科研究。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作为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贯穿于中医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从古代天人关系的含义与演变、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建构、天人合一与中医临床实践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中医学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生态一时间”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提高理论与临床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员参考。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目录

**章 天人关系的发生与演变
**节 中国哲学中“天”的含义
一、自然之天
二、主宰之天
第二节 天人关系的起源
第三节 三代时期的天人关系
一、天命的发布与探测
二、从祭祀到以德配天
三、鬼神观念与三代医学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关系
一、天道自然思想的出现与天人同道
二、天命神学的新发展与天人同道
三、气范畴的形成与天人同源、天人同道
四、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的相互影响
第五节 两汉魏晋时期的天人关系
一、天人感应思想体系的建立
一、天道自然观的发展
三、元气论
四、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的相互影响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天人关系
一、天人感应思想在隋唐的回潮
一、天道自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三、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的相互影响
第七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天人关系
一、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天人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一、二程: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三、朱熹:天人一理
四、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五、王阳明:“一气流通”与“致良知”
六、王夫之:天人异形离质,所继者惟道
……

第二章 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的构建
第三章 天人合一与中医临床实践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节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  二、从祭祀到以德配天  既然天是*高主宰,因此就必须敬天、事天。敬天和事天的方式,首先是祭祀。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古代,祭祀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这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这是因为,祭祀乃是通神的一种方式,表达了统治者和神之间的关联,也是表达自己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方式。因此,有的君主宁愿放弃政权,也不愿放弃祭祀的权力。例如,公元前547年,被驱逐出国的卫献公就派人和权臣宁喜谈判,其条件就是“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这尽管是春秋时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推测,在鬼神风气更浓厚的三代时期,祭祀对君主来说会更为重要。  祭祀上天,乃是为了取悦上天,获得上天的保佑。但统治者也发现,仅仅依靠祭祀是行不通的,因为有些统治者虔诚地祭祀上天,但*终还是失去了天下。而那些道德高尚、关爱百姓、治理好国家的君主,却基本能保有天下。这在现代人看来是*基本的政治常识,但在古代,人们却将原因归结为上天。他们认为,上天是只保佑那些有德的君主,对暴虐的君主,一定会给予惩罚。因此,道德乃是*好的祭品。商汤在讨伐夏桀时就说过:“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尚书·汤诰》)到了周代,“福善祸淫”的观念被发展为“惟德是辅”。周成王就曾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这是说上天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只会辅佐有德的人,民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民众只怀念仁爱的君主。这就说明,上天和民众在“德”的要求上是共同的。君主无德,不仅会失去上天的保佑,也会失去民众的支持。正如《易》对革命的解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就是说,汤武推翻桀纣的统治,上顺天心,下应民意。  那么,什么样的君主才是有德之君?既然上天惟德是辅,如果一国能长治久安,就说明君主受到了上天的保佑,是有德之君。如何才能做到长治久安?人们总结现实政治经验,得出了必须爱民、保民的结论。  保民,对于统治者来说,首先要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勤于国事。周公就要求周成王,“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治民祗惧,不敢荒宁”(《尚书·无逸》)。不仅如此,统治者还要体察民情,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尚书·无逸》)。对于民众的不满,要善于倾听,及时改正,才能获得民众支持,统治长久。周公就说:“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日: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尚书·无逸》)这完全是从统治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的政治建议,几乎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  这样,神学思想就与实际政治密切结合起来了:从神学层面讲,要得到上天佑助,就必须以道德向上天献祭;从实际政治而言,要国运长久,就必须重视民众的作用。爱民保民的君主就是有德之君,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和民众的支持。可见,周人尽管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但却赋予其现实内容,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倾向。当神学思想与实际政治发生矛盾时,他们甚至宁愿选择面向实际,并不是盲目地去依赖天命。周公就说:“天不可信,我道惟宁。”(《尚书·君奭》)我们不能说周公不信神,但他确实更注重实际统治效果。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