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作者:王凯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7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56.9(7.2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55025
  • 条形码:9787520355025 ; 978-7-5203-550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内容简介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基层民主很直接的实现形式,无论在其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将村民自治放在协商民主的视角下展开一系列研究,尤其对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出了诸多有益的结论。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述评
一 国内文献评述
二 国外文献评述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四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第三节 理论支撑
一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二 协商民主的基本内容
三 国内关于协商民主问题的基本观点
四 协商民主理论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导入和应用
第四节 理论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二 研究思路
三 技术路线图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制度规范与政治特征
**节 制度规范简析
一 纵向方面的链条式相扣
二 横向方面的覆盖式相接
三 逻辑结构的不断合理
第二节 政治特征
一 一种非国家形态民主
二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直接民主
三 自治权利行使的直接性与制约性
四 具有社会整合效能的民主形式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基层实行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节 协商民主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的契合点分析
一 以实现公共利益为*高价值诉求
二 承认决策过程必须以公民充分的讨论与协商为基础
三 以公民的平等和理性参与为前提
第二节 在村民自治中导入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一 理论的中国化
二 符合中国渐进式民主发展的总体趋势
三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四 可以有效回应中国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具体需求
五 有广阔的制度空间
六 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第四章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全景式呈现
**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主体分析
一 村民自治主体界定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主体特征分析
第二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客体分析
一 村民自治客体界定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客体特征分析
第三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分析
一 村民自治组织结构简介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分析
第四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农村公权力的关系分析
一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的关系分析
二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权的关系分析
第五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几种代表模式及其特点总结
**节 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模式
一 温岭概况
二 民主恳谈模式的产生背景
三 民主恳谈模式的发展历程
四 民主恳谈模式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河南邓州的“4+2”工作法模式
一 邓州概况
二 “4+2”工作法模式的产生背景
三 “4+2”工作法模式的运作流程分析
四 “4+2”工作法模式的绩效与经验分析
第三节 宁波象山“村民说事”模式
一 个案概况
二 “村民说事”模式的基本简介
三 “村民说事”模式的意义与经验
第四节 乡村协商民主实践的特点总结
一 国家推动与社会发育的双重性
二 协商主体的广泛性与包容性
三 协商客体的公共性与现实性
四 协商程序的可操作性与规范性
五 协商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六章 村民自治的运行现状分析
**节 村民自治的成效简析
一 形成了一批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村民自治实践模式
二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组织基础
三 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与法制的双向发展
四 使乡村治理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
五 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二节 村民自治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 民主选举表面化
二 民主决策形式化
三 民主管理矛盾突出
四 民主监督不到位
五 村民自治权的“异化”
第三节 村民自治运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制度供给不足
二 体制不顺突出
三 文化制约明显
四 经济实力欠缺
五 其它因素分析

第七章 协商民主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制度安排与程序设计
**节 协商民主机制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有效嵌入分析
一 培育广大村民的现代民主理念
二 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增加
三 建立乡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保障机制
四 拓展协商民主在农村地区的内外层空间
五 锻炼村民的协商民主能力
六 为乡村协商民主提供较宽松的宏观环境
第二节 在村民自治中导人协商民主的具体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
一 在协商选举中加入合理的制度安排
二 建立健全协商决策程序
三 为协商管理引入合理的程序设计
四 实现协商监督的制度化
第三节 协商民主对促进我国村民自治发展产生的重大意义
一 有利于缓解当前村民自治的民主困境
二 有利于提升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合法性
三 有利于实现村民自治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节选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一 协商民主视角下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的关系分析  建立合理的乡村关系不仅是实现我国农村民主治理的重要途径,还是促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目前,在“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下,我国的农村管理体制便出现了两种彼此独立的权力体系:一是代表国家在乡镇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乡镇政府;二是代表村民行使自治权的村民委员会。从理论上讲,这两种权力体系本应是一种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关系。然而,要想实现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活动的顺利开展,二者就不可能不存在一定的关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联系密切。因此,为了规范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出乡镇政权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并不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而应当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设定也是出于对二者权力属性和地位的思考。具体而言,以上规定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在属于村民自治所管范围内的工作事项应当是指导的关系;其二,村民委员会对乡镇政府所下达的行政工作应当是协助的关系。而从应然层面即制度设计目标方面来讲,乡镇政权与村民委员会之间是一种民主合作、和谐共进的关系。然而在目前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中,在二者之间真正构建起这种关系模式的村庄并不多,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的关系模式都与当初的制度设计初衷有着较大差距,当然这也正是会引发当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持热切关注状态的根本原因所在。  根据村民委员会对村级公共事务行使自治权的实现程度与协助当地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情况,可以将乡镇政权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合作型乡村关系、支配型乡村关系以及放任型乡村关系三种类型。其中的合作型乡村关系是指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都能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合理开展自己的工作,村民委员会不仅可以自主地处理村级事务而且能够积极地协助乡镇政府完成行政工作,乡镇政府只是在村民自治建设中发挥协调、组织与指导的作用,并积极帮助村委会开展经济工作、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务的全面进步。支配型乡村关系则是指乡镇政府把村民委员会当作自己的下属或派出机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其下达行政任务,并过多地干涉本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工作,此种关系可以被视作为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一种延续。而放任型乡村关系则正好与支配型乡村关系相反,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视而不见,更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支持与帮助,同时村民委员会在村级事务管理方面拥有过高的自主权,也不能很好地协助乡镇政府完成行政任务①。很明显,**种乡村关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为人期望的。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真正建立起**种关系模式的村庄却并不多,反而第二种、第三种模式关系比较普遍。然而,这两种关系模式的建立要么会削弱和制约村委会自治权力的行使,阻碍村民利益的实现;要么会使村委会的自治权力过分放大,保持过高的自主权,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乡镇政府的工作,使乡镇政府工作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因此,如何规范和协调当前的乡村关系,仍然是研究村民自治工作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 作者简介

  王凯,女,1984年生,山西定襄人,法学博士,讲师,自2017年起就职于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主要从事中国农村问题.特别是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与农民流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学术界》《湖北社会科学》和《长白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