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思想者的声音

思想者的声音

作者:韩伟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27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9.0(5.6折) 定价  ¥1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思想者的声音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6762
  • 条形码:9787520366762 ; 978-7-5203-667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思想者的声音 本书特色

《思想者的声音:在西外听讲座之2018》所收录的文章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8年邀请国内外一些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这些讲座涉及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对外汉语等学科。这些讲座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热点性和问题性,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意义生成、恩格斯视域下的白尔尼、白尔尼—海涅论战、丝绸之路中的文学艺术、人工智能与未来想象等论题,是对当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一种学术回应和现场问诊。

思想者的声音 内容简介

本论集所收录的文章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8年邀请靠前外一些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这些讲座涉及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及对外汉语等学科。这些讲座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热点性和问题性,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意义生成、恩格斯视域下的白尔尼、白尔尼—海涅论战、丝绸之路中的文学艺术、人工智能与未来想象等论题,是对当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一种学术回应和现场问诊。

思想者的声音 目录

人类文化共同体与中国文化复兴论
反思与重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意义生成
简论青年恩格斯思想视域中的白尔尼因素
叙述分层与主体分化
——论一种小说叙述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路遥小说的道德空间
人工智能科幻叙事与未来想象
电影、集体记忆与“二战”的历史书写
——从《五月的四天》看民族国家文化立场问题
当代作家的世界性怀旧
丝绸之路艺术的概念、时空和“单位”
论艺术中的“准不可能”世界
汉语因果复句的原型表达
归位·蓄势·创新
——论新世纪的中国散文创作
转型期与需要表达的时代
“大闹”:“热闹”的内在结构与文化编码
“白尔尼一海涅论争”及其当代意义
法国的毛主义运动:五月风暴及其后
延川话“肥尾”与西安话微韵非组字读音的形成
——兼论近代汉语“蹇卫”一说的来源
传统诗文评中的文章“体制”论
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
“度日”与“做人”:《伤逝》的兄弟隐喻与人生观分歧
展开全部

思想者的声音 节选

  《思想者的声音:在西外听讲座之2018》:  让我们由远及近。远景想象其实是*能够驰骋想象力的,在《银河帝国》《三体》等以宇宙为背景的科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远景想象。它往往将我们这个时代能看到的所有的未来可能性都展示出来,或者说远景想象其实是*具有形而上学特质的。在这种叙事类型当中,我们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趋向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遥远未来的想象,比如,斯皮尔伯格拍的电影《人工智能》,*后的场景放在2000年后,那时人类将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进化、能力强大的人工智能,他们几乎拥有神一般的能力,可以进行生物再造。这种未来想象非常有趣,但又非常抽象,因为2000年的时间距离未免太长,我们很难预知这2000年间会发生什么,正如2000年前的人们也根本无法预知现在的情况一样,更何况,技术的加速度让2000年显得如此漫长,变化如此多样,它的可能性也异常繁多。《人工智能》提供了其中一种可能性。《时间机器》这部19世纪末的著名科幻小说比电影《人工智能》更集中地展现出时代技术与科幻想象间的关联。将这两部不同时期创作的科幻作品相对照,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所产生的不同的未来远景想象性质。《时间机器》创作时所处的技术状况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是历史,它的特征和性质与现在的社会状况和技术程度已经形成一种时间差,我们更容易在小说内容与时代技术状况之间建立直接的关联,而电影《人工智能》则不具备这样的便利,我们还不能与我们的技术拉开距离,也没有超越现在技术的新技术形态作为否定性的对照,所以,这样的一种时代技术与作品内容之间的关联就不像《时间机器》所展现的那样明显。在《时间机器》中,主人公可以借助一种特殊的机器旅行到8万年以后,而奇妙的是,这种时间机器竟然像我们开的拖拉机或者飞艇一样,从上面可以卸下几个零件装在口袋里,以防别人偷走18万年后是什么样子呢?人类完全分化为对立的两个阶级,一个阶级处于地面之上,优良懦弱,依赖地下阶级供养,但同时,他们又是地下阶级的食物;另一个阶级处于地面之下,丑陋凶残,从事生产,但以地上阶级为食。——这几乎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结构的恶性发展!仅仅过了100年的时间,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形式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这些改变其实不是一种未来的实际的状况,而是由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所处的状况以及我们的文化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想象未来的方式也同样发生了变化。当然,任何一部小说和电影都充满了作家的主动创造,他可能沿着自己想象的未来情况进行创造,这些创造很可能出乎一般的文化心理承受能力,比如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其结尾其实是超乎一般想象力的,颇不同寻常,因此,有很多评论者偏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失败的结尾。当然有的时候,由于我们并不能知道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这是一种基于当代文化要素的形而上学式想象。它的确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然而这样的思考其实往往是不及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离我们过分遥远,它是一种形而上学式的展开,由于时间维度带给当代文化心理上的一种懒惰感,我们会认为其所描绘的状况还非常遥远,不是一个*急迫的可能性,对于当代文化心理的调适其实是比较淡漠的。很多时候,这样的远景想象必须结合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形成对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强烈冲击。  ……

思想者的声音 作者简介

  韩伟,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藏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70多篇发表于CSSCI刊物上,3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等十余项课题。2012年《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2014年《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分别获得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等奖,另获得其他各级各类奖项十余项。入选(第二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陕西省第八批“百人计划”。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