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人文社科)/嬗变的文体: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研究(平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873574
- 条形码:9787506873574 ; 978-7-5068-735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人文社科)/嬗变的文体: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研究(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学将古典的诗、词、文作为正宗,但这种单调、呆板、拘谨的文学体式和僵化、陈腐、艰涩的文学语言在清末民初时根本无法对急剧变化且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进行表现,对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行反映,对现代文学作家多样的艺术个性进行展示。于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顺应时代和广大民众的要求,以从没有的气度和魄力,揭开了现代文学创作的序幕。在现代文学发展的三十多年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种文体都逐渐摆脱了传统文体的束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人文社科)/嬗变的文体: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研究(平装) 目录
上篇 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文体的嬗变与文学创作
**章 中国现代诗歌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白话的兴起与白话新诗的创立
第二节 开创和奠定一代诗风:郭沫若的《女神》
第三节 小诗派与“湖畔派诗人
第四节 “三美”与诗歌的格律化探索:新月派诗人的追求
第五节 新诗史上的一支异军:象征主义诗歌
第六节 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现代诗派的崛起
第七节 时代精神的表现与艺术审美追求的统一:艾青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散文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新文化运动中“随感体”的诞生
第二节 “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及其散文创作
第三节 “为艺术”的创造社及其散文创作
第四节 任意而谈“语丝体”的诞生
第五节 战争背景下的报告文学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说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
第二节 现代小说的新探索
第三节 左翼作家群的创作
第四节 现代小说五大家的杰出贡献
第五节 “乡下人”与“城里人”:文坛上京派与海派的对立
第六节 文学与文化的双重意蕴:东北作家群
第四章 中国现代戏剧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世界文化”与五四话剧
第二节 “爱美剧”和“国剧运动”:早期中国戏剧的探索
第三节 多幕剧的成熟:曹禺的戏剧贡献
第四节 左翼戏剧的崛起:夏衍等的戏剧民族化努力
第五节 战争时期大后方话剧的多重奏
第六节 解放区戏剧的新天地
下篇 中国当代文学进程中文体的嬗变与文学创作
第五章 中国当代诗歌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欢乐颂
第二节 抒情叙事诗与政治抒情诗的创作
第三节 朦胧诗的崛起与退潮
第四节 新生代诗人对诗歌现代化的探索
第五节 世界之交的狂欢:新世纪诗歌
第六章 中国当代散文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歌颂时代的合唱与报告文学的崛起
第二节 老作家散文的新收获与中青年作家群的崛起
第三节 “大散文”概念的提出与“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的发展
第四节 杂文与报告文学的复兴
第七章 中国当代小说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延安文艺精神的延续与推广
第二节 长篇小说的史诗化
第三节 文学创作对社会改革的呼吁与改革小说的兴起
第四节 从个体意识到生命意识转移:先锋小说的崛起
第五节 重建凡俗的人生世界:新写实小说
第六节 写作空间的拓展:女性小说的飞跃
第七节 个性各异的新生代小说
第八章 中国当代戏剧的文体嬗变与文学创作
**节 话剧的盛衰沉浮与民族歌剧的兴盛
第二节 从传统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戏剧
第三节 探索剧与小剧场实验
第四节 新式戏剧的高品格追求
第五节 戏剧多元的艺术生态
参考文献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人文社科)/嬗变的文体: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研究(平装) 节选
五四新剧的主要倡导者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指出:“易卜生的文学,易卜生的人生观,只是一个写实主义。”“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都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叫人看了觉得我们的家庭社会原来是如此黑暗腐败,叫人看了觉得家庭社会真正不得不维新革命——这就是易卜生主义。”①可见,易卜生的戏剧具有很大的启蒙社会的思想意义。胡适在肯定和推崇易卜生戏剧时,较多注意的是其社会学和文化学价值。不只胡适,其他五四戏剧倡导者都认为,戏剧是一种较为普及的艺术形式,它能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直接而又迅速地与观众进行交流。 戏剧能否包容先进的社会思想,成为五四戏剧倡导者评判戏剧的首要准则。他们以这一准则肯定和引进外国戏剧,萧伯纳被称作“十九世纪思想的纪录者”,高尔斯华绥被认为是个“热心改革社会的人”。为了进一步证明世界近代剧的社会思想与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还译述国外论文以证明近代剧是演出和表述理性和意志的理性剧。既然思想的存在与否、先进与落后在戏剧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五四运动时期的戏剧革命也就自然从思想开始了。五四戏剧倡导者强调戏剧的“思想”和“主义”,主张戏剧为人生。这里的“人生”并没有以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命追求为主要内容,并非着眼戏剧挖掘人生意义的哲理深度,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是侧重从社会的、政治的角度去理解生活,要求戏剧成为改造社会、宣扬革命、变革人生的艺术武器。这是中国戏剧家对易卜生戏剧所作出的契合时代思想革命要求的理解与追求。 易卜生对中国现代戏剧观念形成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建立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审美原则。这是与当时中国的现实审美需求相契合的。五四戏剧先驱者清醒地意识到时代需要艺术撕毁现实的“瞒与骗”,而真实地、大胆地、深入地看待人生,并揭示出现实的丑恶。因此,尽管易卜生的戏剧并非全是现实主义的创作,但中国戏剧家自觉地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去认识易卜生,而易卜生的现实主义也就被五四戏剧倡导者奉为创作的圭臬。 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以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为美学原则。本着这个原则,戏剧要求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现实,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连同其生活环境、生活细节都按本来面目逼真地搬上舞台。在戏剧形式方面,要求结构高度集中,语言生活化。在表演、导演及舞台美术诸方面,主张在舞台上制造真实的生活幻觉,逼真地展示剧本的规定情境。这种从生活真实中寻求美感的现实主义戏剧,是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否定物引进中国的。五四戏剧的发展,便是从倡导易卜生的写实主义戏剧与批判旧戏曲开始的。 引进易卜生现实主义戏剧的美学原则,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因为这一原则完全改变了传统戏曲的审美观念,并由此导致包括戏剧文学剧本和戏剧表、导演以及舞台美术在内的一整套戏剧革新。它使中国戏剧以写实戏剧体系的确立而跃人世界现代戏剧行列。 “五四”时期,对中国戏剧影响深远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世界文艺思潮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思潮盛行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的西欧。西欧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早在1907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就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此后他又在《文化偏至论》中,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思想基础作了深刻的剖析。鲁迅借助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批判封建意识、封建文化和文学,他所肯定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大多是从文化思想方面着眼的。茅盾也介绍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他主要是想给五四新文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和艺术借鉴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郭沫若、田汉等人才算得上是浪漫主义戏剧真正的接受者和影响者。郭沫若、田汉等人是浪漫诗人、戏剧家兼翻译家。他们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接触亲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钻研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他们所选择的译介对象,都是些深深地感动过他们,并且与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情调相投合的作家作品。 ……
高校学术研究论著丛刊(人文社科)/嬗变的文体: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研究(平装) 作者简介
高运荣,女,1982年7月生,汉族,硕士,现任职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任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 赵瑞青,女,汉族,硕士,现任职于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教学研究。 杨姝琼,女,1981年11月生,汉族,硕士,现任职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从事教学研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