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作者:陈雅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24cm 页数: 13,213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9.0(5.5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25614
  • 条形码:9787568025614 ; 978-7-5680-2561-4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本书特色

国内外的已有著作并没有在理论上对国家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相关成果散见于各种论述的有关章节,并以与形象属于同一层次的“威望”、“吸引力”、“声誉”、“信念体系”、“品牌”之类的近似概念出现。本研究丛书有如下两个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这也正是本套丛书的显著特点(1)丰富并拓展现有的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 (2)促进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发展 不论在时间进度上还是在空间广度上,传播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原生社会结构的整合和调整产生累积性的作用。传播主体间的信息流动和经验共享,很大程度上会对参与群体的身份感和归属感进行持续性地加工,进而逐渐建构和强化其对于“我群”的意义和国家观念(集体认同)。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公无高世纪中叶至唐朝终结这一历史时期典型的政治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 采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本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 探讨了隋唐历史上有关传播与“中国”认同建构的两方面问题: 一是帝国在对内传播政治、经济、文化的过程中, “中国”共同体的“集体认同”建构和中国内部各族群自我“中国化”的两个始源问题 ; 二是在“中国”本部群体与“他者”的“我一他”关系中, “中国”共同体的“社会认同”建构和外部“他者”群体建构“中国”形象的两个始源问题。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目录

目录 **章传播与古代中国认同建构的研究缘起/1 **节寻根传播与古代中国的认同建构/1 第二节中国国家认同问题的现实语境和历史意义/3 一、现实环境之于“国家认同”研究的必要性/3 二、帝国时代的共同体想象之于现代社会国家认同的联系与意义/5 第三节国家认同研究的多元视角/6 一、想象的共同体/6 二、传播学视角下的国家/民族认同研究/9 三、中国历史上的族群凝聚和认同问题研究/16 四、中外交往中的中国对外观念和“我他”身份认同的再现/19 第四节传播与中国认同建构关系研究的设计/21 一、传播与“周天下”观念、“大一统”意识和“汉人”认同的建构关系/22 二、隋唐的政治传播与“王畿基层”的整合:政治认同与大一统观念的内化/23 三、地域文化交流与“南人北人”的融合:地方意识的消解与中国认同的建构/24 四、各族群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华夷”族群的凝聚:“中国”民族意识的渐强/25 五、隋唐帝国的对外传播与“中国”的社会认同建构/26 第二章国家认同、中国认同与隋唐帝国/28 **节认同与国家认同/28 第二节“中国”和“中国”认同/32 第三节隋唐帝国:“中国”认同演化的特殊历史阶段/35 第三章传播与“周天下”秩序、“大一统”意识和“汉人”认同的建构关系/38 **节“周人”的传播与“周天下”共识的建构/39 一、周人的文化宣传与基于“周天子”认同的政治合法性建构/40 二、周人的政治传播与“周天下”秩序的建构/45 第二节秦帝国的传播与“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54 一、秦帝国传播的功业:“大一统”制度和规模创建与推广/55 二、秦帝国传播的疏失:“大一统”规制的内化问题与认同危机/61 第三节西汉的传播与“中国”共同体的初次想象:汉朝与“汉人”/66 一、主导性规范的推广与汉朝政治认同的建立/67 二、汉匈关系中的对外传播与“汉人”认同的演化/75 第四章隋唐帝国的传播与“中国”集体认同建构的关系/82 **节政治传播与“王畿基层”的整合:统一国家的想象/83 一、杨隋的政治传播与国家整合:“大一统”结构和制度的重建/84 二、唐帝国的政治传播与国家整合:“大一统”结构的强化/97 第二节地域文化交流与“南人北人”的融合:地方意识的消解/123 一、南北朝以来的“南北”观念和文化语境/123 二、南、北区域社会的跨文化交流与地方语境的消解/128 第三节小结/134 一、隋唐时代的国家集体认同:内生的国家观念/134 二、传播与隋唐时代的国家集体认同建构的关系/137 第五章隋唐帝国的跨文化交流与中国社会认同建构的关系/139 **节族群间的跨文化交往与华夷意识的演化/141 一、背景:隋唐前期胡、汉族群间的文化融合/144 二、唐前期各族群间的跨文化融合与“华夷一家”意识的交织演化/147 三、唐中后期各族群间的跨文化交往与“夷夏之防”观念的演化/157 第二节对外传播与唐帝国在前近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意识建构/166 一、问题的提出/166 二、文化对外传播与源自他者的“中国”社会认同建构/169 三、差异化的对外传播和社会认同建构:理想与现实的协商/176 第三节传播与隋唐时代的国家社会认同建构的关系/185 一、族群间的跨文化传播与华、夷观念的建构/185 二、对外传播与“中国”的社会认同的建构/187 第六章传播与隋唐时代国家认同建构的三个关系维度/188 **节文化传播与隋唐时代“中国”文化认同建构的关系维度/189 一、主流文化的内化与内生的自我文化认同建构/190 二、隋唐的多元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社会化建构/193 第二节政治传播与政治认同建构的关系维度/194 一、对内政治传播与内生的政治认同建构/194 二、主导性制度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社会化的政治认同建构/195 第三节商品符号流通与经济认同建构的维度/197 一、区域商品符号流通与唐代内生的经济认同建构/197 二、中外商品贸易往来与唐代社会化的经济认同建构/198 第七章结论:古代中国传播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系模式/201 一、历史层累模式/201 二、规范内化模式/201 三、权力规划模式/202 四、交往依赖模式/202 五、族群凝聚模式/202 六、关系协商模式/203 参考文献/204 后记/214
展开全部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节选

不论在时间进度上还是在空间广度上,传播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原生社会结构的整合和调整产生累积性的作用。传播主体间的信息流动和经验共享,很大程度上会对参与群体的身份感和归属感进行持续性地加工,进而逐渐建构和强化其对于“我群”的意义和国家观念(集体认同)。

国家认同和传播的关系研究——以隋唐时代的“中国”认同建构为例 作者简介

国内外的已有著作并没有在理论上对国家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相关成果散见于各种论述的有关章节,并以与形象属于同一层次的“威望”、“吸引力”、“声誉”、“信念体系”、“品牌”之类的近似概念出现。本研究丛书有如下两个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这也正是本套丛书的显著特点(1)丰富并拓展现有的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 (2)促进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发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