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寻一个答案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7-01
开本: 21cm 页数: 239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4(7.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寻一个答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874218
  • 条形码:9787500874218 ; 978-7-5008-7421-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寻一个答案 本书特色

美得窒息的名家散文 奏一曲孤独,寻一个答案 寻一个答案 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节选自冯骥才《底线》 醒于世间 我不能不再一次强烈地领悟:历来糟践人类文明*严重的人,不是暴君,不是强盗,而是围绕在创造者身边的小人。 ——节选自余秋雨《大师与小人》 奏一曲孤独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节选自周国平《面对苦难》

寻一个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分奏一曲孤独、醒于世间、寻一个答案、有一份率真。内容包括: 长街短梦 ; 面对苦难 ; 人死观 ; 诗人玛耶阔夫司基的死 ; 梦与现实 ; 独居者 ; 大师与小人 ; 一点回忆和感恩等。

寻一个答案 目录

目录:

奏一曲孤独

003 — 长街短梦·铁凝

006 — 面对苦难·周国平

010 — 我只合独葬荒丘·石评梅

016 — 人死观·梁遇春

023 — 诗人玛耶阔夫司基的死·戴望舒

035 — 梦与现实·郭沫若

038 — 独居者·陆蠡

醒于世间

047 — 大师与小人·余秋雨

053 — 将军及其他——人间四相·缪崇群

064 —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穆时英

092 — 一点回忆和感想·茅盾

095 — 旁若无人·梁实秋

099 — 一九二九的愚昧·萧红

106 — 悼一个自杀的中学生·夏丏尊

115 — 贵族与平民·朱湘

122 — 这也是生活·鲁迅

127 — 死·鲁迅

133 — 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许地山

寻一个答案

141 — 哲学与人生·胡适

146 — 写给生命·席慕蓉

153 — 写下你的墓志铭·毕淑敏

160 — 用一生去寻找一个答案·刘墉

168 — 秋风秋雨愁煞人·庐隐

174 — 故乡的杨梅·鲁彦

179 — 底线·冯骥才

182 — 英雄时代·杨朔

191 — 迎上前去·徐志摩

有一份率真

198 — 我的梦,我的青春·郁达夫

204 — 苏州烟雨记·郁达夫

217 — 蛛丝和梅花·林徽因

222 — 沉思·王统照

230 — 论书生的酸气·朱自清


展开全部

寻一个答案 节选

面对苦难·周国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的痛苦。 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不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的。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从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萎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成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一个失恋者即使已经对爱情失望,他仍然会为了事业或为了爱他的亲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气。 在这种绝望的境遇中,如果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凡是被关进这个集中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希望,等待着他们的是毒气室和焚尸炉。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确实都遭到了这种厄运。但弗兰克极其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写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讲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和思考。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他说得好:“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后一项伟大成就。

寻一个答案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冯骥才,男,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文革”后登上文坛,以小说、散文和随笔见长。代表作有《俗世奇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作品版本甚多,有英、法、德、俄、意、日、西等十余种文字译本。上世纪末,发起规模浩大的文化遗产与古村落抢救,影响深广。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愿生命从容》等,以哲思和文采著称,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刘墉,画家、作家、演说家、教育家、慈善家。1949年生于台北,祖籍北京。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