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作者:陈华栋等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24cm 页数: 189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2.3(7.3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229892
  • 条形码:9787313229892 ; 978-7-313-2298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紧抓“课程思政”的教育热点, 从中国传统育人思想研究入手, 采用历史分析的视角, 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做了系统梳理 ; 从现有理论文章入手, 采用文献梳理的视角, 对“课程思政”的相关内涵、育人功能、构建策略做了适度归纳 ; 从相关概念入手, 采用比较分析的视角, 力图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学科德育”以及“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阐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 课题深入调研和分析部分地区和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情况, 查找存在的不足与困境。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目录

**章 中国传统育人思想的沿革
**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大绽放
第二节 汉代:孝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家礼教的式微和再起
第四节 唐代:开创科举制度,兼容多元思想
第五节 宋元时期:民间书院兴起,强化伦理道德教育
第六节 明清时期:倡导知行合一,崇尚经世致用
第七节 民国时期:提出“五育并举”,强化道德训育

第二章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研究现状
**节 新中国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
一、从政治与思想教育到思想政治工作
二、从思想政治工作到德育、学科德育
三、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
第二节 关于课程思政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聚焦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育人功能
二、探讨课程思政的构建策略
三、研究比较他国类似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研究述评

第三章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与问题辨析
**节 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与当代价值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
二、课程思政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科学把握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辨析
二、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的关系辨析
三、思想政治教育显性与隐性的关系辨析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的关系辨析
五、课程思政中教师作用发挥与教学内容设计的关系
辨析
第三节 新时代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大意义
一、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三、回应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

第四章 课程思政的当前实践与现状分析
**节 课程思政在当前的部署与实践
一、党中央和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工作要求
二、上海市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三、外省市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现状
四、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
第二节 课程思政工作推进取得的成效
……
第五章 课程思政综合实施与深化推进方案设计
第六章 课程思政实践方案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节选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如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彭小兰、童建军在《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中说道身先垂范、为人师表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学识观念、爱好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首先,从思想层面上,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教育追求之一。其次,从行为层面上,教师要成为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者与示范者。只有教师道德认知与其道德行为一致,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显性教育中发挥着价值导向的功能。邱伟光也认为教师是课程思政生成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扭转对传授知识的偏重,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具备传播价值的倾向,利用教学艺术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的意识形态属性较强,反映了执政党、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教材的建设既要兼顾知识传授,又要内隐价值观建设,在内容上要尽力避免脱离实际、在规范上要做到继承完善现有学科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曾在接受访问时说过,应该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认真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变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造成的影响,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情感需要、接受能力和个体差异,编写教材,设计课程。熊晓琳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文中认为,要加强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立体化教材包括书本教材和网络教材、课本和辅学读物。教育部门应适时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修订专用教材和教学用书,教材应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话语体系,体现出权威性;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成果以学生能够读得懂、记得住、用得活的形式及时收编,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体现出教材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材内容应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体现出教材的思想性。在使用统编教材的同时,应加大各地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共建特色突出、影响力广、思想性强、时效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及时建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公众平台,使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及时共享。  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深入挖掘,是每门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保证。如应用技能型的工科课程可以在工程实践环节探讨有效形式来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可以挖掘知识体系以外的求知品德、爱国精神等人文精神与育人价值。卢诚在《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设置实施方案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真正达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目的。同时,课程评价体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明确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教学内容、方法、平台等多维度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

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 作者简介

  陈华栋,男,博士、教授,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上海市阳光学者、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晨星青年学者。相继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上海市阳光计划课题、上海市德育理论研究课题、上海市德育决策咨询课题等十余项,出版专著2本,在《社会科学战线》《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与改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成果曾获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论坛论文一等奖、上海市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论坛论文一等奖、上海市党建研究三等奖等。曾获上海市首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标兵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