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青岛教育史:1891-1949:1891-1949

青岛教育史:1891-1949:1891-1949

作者:翟广顺著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24cm 页数: 509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3.4(6.0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青岛教育史:1891-1949:1891-1949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019812
  • 条形码:9787567019812 ; 978-7-5670-198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青岛教育史:1891-1949:1891-1949 本书特色

舞蹈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正处于时代浪潮的风口,对于舞蹈来说,是***的机遇也是突如其来的挑战。本书基于对舞蹈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从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方面进行分析,既注重对舞蹈编导实践的综合运用,也突出强调舞蹈编导知识的灵活融会。结合舞蹈创作的实践,对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及现代舞的多元化形式进行详细解析,旨在为舞蹈编导的舞蹈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青岛教育史:1891-1949:1891-1949 内容简介

  《青岛教育史:1891-1949》是青岛的地方教育史,时间跨度自1891年青岛建置至1949年青岛解放。《青岛教育史:1891-1949》通过挖掘逾半个世纪的教育史料,展现了近代青岛历史转型中的教育发展历程。《青岛教育史:1891-1949》通过总结近代城市教育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了青岛教育特殊的地缘及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诠释了近现代青岛教育的特殊性、突变性、包容性和阶段性特征。《青岛教育史:1891-1949》是中国城市教育发展史著述的成功范例,对于填补地方教育史空白、发挥资政育人的功能不无裨益。作为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论著,《青岛教育史:1891-1949》还具有特殊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青岛教育史:1891-1949:1891-1949 目录

引论 **章 青岛建置时期(1891年6月—1897年11月) **节 近海防御体制下的国防教育 一 晚清海防危局与半渔半农的军户社会 二 未被“中体西用”充分改造的传统私塾 第二节 以宗教功利为目的的教会学校 一 基督教在鲁传教办学与即墨郭显德教案 二 散布乡间的教会学校与岛城西学的冷寂 第二章 德胶澳租借地时期(1897年11月—1914年11月) **节 德国教育制度的楔人与中国学制的分合 一 德式实科中学改良型的胶澳总督府学校 二 德国规制与中国学制兼容的华人蒙养学堂 三 德总督府教育体制外的本土华人教育 第二节 初兴的城市工业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植入 一 适应城市工业文明的德式职业技术教育 二 半工半读的胶澳船坞工艺厂华人徒工学校 第三节 西方宗教势力在胶澳租借地的办学活动 一 欧美基督教、天主教接踵开办的华人学校 二 礼贤书院的创办与卫礼贤的华人师资培养 三 教会女子教育与美懿/淑范华人女校 第四节 中德政府合作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一 德殖民地新文化政策与晚清新教育的互鉴互利 二 融合中德教育元素及租借地实用特点的科系建制 三 中西教育相辅而行与服务社会需求的办学启示 第三章 日本**次占领时期(1914年11月—1922年12月) **节 享有特权的海外日侨子女学校 一“恩准法待遇”与日侨子女普通教育 二 兼收华人生源的职业教育与中国语学校 第二节 日本军政殖民下的华人学校教育 一 殖民化的初等教育公学堂和日语专门学校 二 夹缝中的私立、教会学校与乡村私塾的转型 第三节 “鲁案”的刺激与岛城教育的新期待 一 明德中学的排日标语与日侨的“鲁案”态度 二 日华实业协会“拟筹未成”的商科大学 第四章 北洋政府时期(1922年12月—1929年4月) **节 “壬戌学制”与青岛回归后的教育 一 军阀混战的政局与强求统一的学校制度 二 国人治理体制与多方面发展的各类教育 三 仍具实力的日侨学校及外国教会学校 第二节 国土重光与私立青岛大学的短暂办学 一 高恩洪与私立青岛大学的官商投资体制 二 现代民营高校董事会制的草创与困厄 第三节 大革命时期青岛学界的爱国运动 一 邓恩铭等共产党人在学界的革命活动 二 1925年青岛惨案及后期的学生运动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9年4月—1937年12月) **节 趋于定型的教育行政体制及经费划拨机制 一 雷法章与集权统一的教育管理制度 二 从30万元的“假定标准”到相当比例的教育投入 第二节 基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二部制小学 一 从偏重示范性小学到谋初等义务教育普及 二 以救济失学儿童为目的的城市新式小学 三 谋求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初等义务教育 第三节 市立与教会学校并峙的中等教育结构 一 政府举办的市立中等学校及其管理 二 平稳中趋于式微的外国教会中学 第四节 闻名遐迩的劳工教育与有限的中学职业科 一 以增进工人知识技能为目的的职工学校 二 职业补习学校与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科 第五节 师范教育、师资培训及教师管理制度 一 中等师范教育从发轫到渐次形成体系 二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与小学教师暑期学校 三 以统制办法建立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 第六节 规模化的社会教育及乡村建设运动 一 以促进成年文盲识字为目的的民众学校 二 引导市民适应社会生活的民众教育馆 三以社会教育中心区为推力的乡村庶政改革 第七节 “党化”体制下的训导与社会实践教育 一 强势政治制导的学校训育和儿童节活动 二 深受时代影响的军事训练与社会服务活动 第八节 标榜“儿童本位”的课程与教学管理 一 上行下效的课程设置与个性化的教学研究 二 严格的毕业会考制度及优良生奖进 三 追求质量的学校体育及其竞技比赛 四 蔚成风气的艺术教育及校园文艺活动 第九节 督学职能的强化与教育视导的规范化 一 督学机构的加强与视导过程具体化 二 视察辅导并重与改进教务的建议性批评 第十节 从国立青岛大学到国立山东大学 一 杨振声与国立青岛大学的创办及其解散 二 赵太侔与易名国立山东大学后的发展 三 代理校长林济青与国立山东大学内迁 第六章 日本第二次侵占与全面抗战时期(1938年1月—1945年8月) **节 服务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教育施策 一 从“维持会”到“特别市”的教育伪化体制 二 “酌量需要情形”次第恢复授课的各类学校 三 在即墨和胶州占领区炮制农村殖民教育体系 四 太平洋战争前后的第三国教会学校 五 “圣战”教育体制下的日侨学校 第二节 基于“皇国”民族优越观的日本语教育 一 殖民政治高压下的中小学日语教育 二 官僚化的日语院校与势力的东文书院 第三节 贯穿教与学过程的殖民奴化属性 一 刺刀下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与师资培训 二 课程教材的日本化与教学活动的奴化 第四节 遍及青岛地区的抗战教育 一 沦陷区师生的抗争与崇德中学的抗日活动 二 大泽山等中共抗日根据地及边区的教育 三 国民党在鲁东战区和国统区的教育工作 第七章 解放战争及南京国民政府后期(1945年8月—1949年6月) **节 战后时局与国民党政府的教育政策 一 复员机制下的教育行政制度与战后治理 二 极端拮据的教育经费及学校滥收费现象 三 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初见端倪的电化教育 第二节 城乡小学国民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一 接收恢复城乡小学与国民学校体制的确立 二 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规范及小学师资管理制度 第三节 战后中学格局及形形色色的私立中学 一 公办中学的扩容与中学教育发展规划 二 实业团体办学与私立中学的兴建 三 内战风云下的政治化学校与流亡中学 第四节 国立山东大学的复校与发展 一 逆袭式复校与紧张有序的开学筹备 二 倾其智慧和力量彰显地方区位优势 三 大学教育完整性和丰富性的时代困局 第五节 反美反蒋风潮与解放区的教育 一 反甄审运动及轰动全国的费筱芝惨案 二 美使司徒雷登碰壁与师生反内战反饥饿学潮 三 胶东等解放区教育对蒋管区学校的影响 四 中共的接管准备与山大反南迁等护校斗争 附录 青岛教育大事记(1891—1949) 参考文献 作者相关研究举要 表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