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签名本)
-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
>
(精)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花口本)
-
>
日本墨绘
-
>
(精)中国人的称呼(签名钤印本)
-
>
枫泾史话
-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中国茶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84085
- 条形码:9787510884085 ; 978-7-5108-8408-5
- 装帧:9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茶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我社出版的平装本《中国茶文化》连印数版,是我社经典图书,被广大读者成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入门的基本读物”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性著作”。
中国茶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中国茶文化 目录
绪论??中国茶文化的含义、范畴与研究方法/1
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学 ?? 005
二、中国茶文化的内容、范畴与特点 ?? 012
三、茶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我们的任务 ?? 020
编??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概况/25
章 两晋南北朝士大夫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出现
一、汉代文人与茶结缘 ?? 027
二、两晋南北朝的奢靡之风与“以茶养廉” ?? 030
三、两晋清谈家的饮茶风气 ?? 033
四、南北朝的宗教、玄学与饮茶风尚 ?? 035
第二章 唐人陆羽的《茶经》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会原因 ?? 040
二、茶圣陆羽 ?? 045
三、陆羽的《茶经》及唐人对茶文化学的贡献 ?? 052
第三章 宋辽金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一、五代继唐开宋,文士茗饮别出新格 ?? 059
二、宋代贡茶与宫廷茶文化的形成 ?? 063
三、宋人斗茶之风及对茶艺的贡献 ?? 069
四、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 075
五、辽金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 077
第四章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的曲折发展
一、元代茶艺的简约化是对宋代“败笔”的批判 ?? 080
二、明人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 ?? 085
三、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纤弱 ?? 089
四、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伦常日用 ?? 091
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95
第五章 中国茶艺(上)——艺茶、论水
一、艺茶 ?? 101
二、论水 ?? 106
第六章 中国茶艺(下)——茶器、烹制、品饮与品茗意境
三、茶器 ?? 113
四、紫砂陶壶与制壶专家 ?? 119
五、烹制与品饮 ?? 124
六、品饮环境 ?? 127
第七章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一、中庸、和谐与茶道 ?? 132
二、中国茶道与乐感文化 ?? 137
三、养廉、雅志、励志与积极入世 ?? 141
四、礼仪之邦说茶礼 ?? 146
第八章 老庄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及道家所做的贡献
一、天人合一与中国茶文化中包含的宇宙观 ?? 152
二、道家茶人与服食祛疾 ?? 157
三、老庄思想与茶人气质 ?? 160
第九章 佛教中国化及其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一、佛道混同、佛玄结合时期的“佛茶”与养生、清思 ?? 167
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出现使佛学精华与茶文化结合 ?? 171
三、《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礼结合的标志 ?? 178
第三编??茶文化与各族人民生活/181
第十章 民间茶艺古道撷英
一、《茶经》诞生地,湖州觅古风 ?? 184
二、“功夫茶”中说功夫 ?? 189
三、茶树王国寻古道 ?? 193
第十一章 从民俗学角度看民间饮茶习俗的思想内涵
一、“以茶表敬意”与礼仪之邦 ?? 200
二、汉民族的婚俗与茶礼 ?? 202
三、少数民族婚俗中的茶 ?? 206
四、丧俗、祭俗与茶仪 ?? 210
五、饮茶与“家礼” ?? 213
第十二章 区域文化与茶馆文明
一、唐宋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 217
二、巴蜀文化与四川茶馆 ?? 222
三、吴越文化与杭州茶室 ?? 226
四、天津茶社、上海孵茶馆与广东茶楼 ?? 232
第十三章 北京人与茶文化
一、紫禁城里话茶事 ?? 237
二、北京茶馆文化 ?? 244
三、从北京的茶园、茶社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演进 ?? 252
第十四章 边疆民族茶文化
一、云贵巴蜀茶故乡,古风宝地问茗俗 ?? 256
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藏族茶文化 ?? 261
三、高山草原话奶茶 ?? 266
四、满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 270
第四编??茶与相关文化/273
第十五章 茶与诗
一、从酒领诗阵到茶为诗魂——从汉至唐茶酒地位的变化 ?? 276
二、宋人的茶诗、茶词、茶赋 ?? 283
三、元明清及当代茶诗 ?? 289
第十六章 茶画、茶书法
一、历代茶画代表作 ?? 295
二、中国茶画中蕴涵的哲理 ?? 304
三、茶书法 ?? 308
第十七章 茶的谣谚、传说与茶歌、茶舞、茶戏
一、茶的故事与传说 ?? 313
二、茶谚 ?? 319
三、茶歌、茶舞、茶戏 ?? 322
第五编??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327
第十八章 茶在东方的传播与亚洲茶文化圈
一、中国茶早期外传与调饮文化及乳饮文化体系 ?? 331
二、中国茶向日本、朝鲜的传播 ?? 334
三、中国茶传入南亚诸国 ?? 338
四、亚洲茶文化圈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 339
第十九章 日本茶道、朝鲜茶礼与中国茶文化之比较
一、日本茶道的形成与演变 ?? 342
二、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对比 ?? 349
三、朝鲜茶礼与中国儒家思想 ?? 354
第二十章 中国茶向西方的传播与欧美非饮茶习俗
一、茶向西方的传播与茶之路的形成 ?? 357
二、英法诸国饮茶习俗 ?? 363
三、苏联各民族饮茶习俗 ?? 366
四、美洲、非洲国家饮茶习俗 ?? 368
中国茶文化 节选
历史上,中国人饮茶并不像现在这样简单。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人是*讲精神的。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意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我们研究茶文化,就是要重新发掘这古老的文化传统,而且加以科学的阐释与概括。中国人不喜欢把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截然分开。白天把自己变成一架机器,晚间再寻找纯精神的享受;韭菜、肉馅、面包,半生不熟吃进肚去了事,讲营养而不论品味,中国人是不习惯的。在中国传统中,物质生活中渗透文化精神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像茶文化这般完整而又深沉的内容与形式,也并非很多。所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一枝奇葩,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 具体来说,中国茶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要研究中国的茶艺。所谓茶艺,不仅仅只是点茶技法,而是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历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饮艺术的,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式,而是包含着艺术精神。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仅要鲜嫩,而且根据形状起上许多美妙的名称,引起人美的想象。一芽为“莲蕊”,二芽称“旗枪”,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着自然科学的道理,又有人们对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学的意境。水,讲究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称“无根水”,同样要求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一致。茶具,不仅工艺化,而且包含着许多文化含义。烹茶的过程也被艺术化了,人们观其色,嗅其味,从水火相济、物质变换中体味五行协调、相互转化的微妙玄机。至于品饮过程,便更有讲究,如何点茶,行何礼仪,宾主之情,茶朋之谊,要尽在其中玩味。因此,对饮茶环境,是十分讲究的。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朝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环境饮茶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这个过程,被称为“茶艺”。也就是说,要从美学角度上来对待饮茶。 中国人饮茶,不仅要追求美的享受,还要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饮茶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交友,以茶敬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饮茶,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能逐渐渗透其中。通过长期实践,人们把这些思悟过程用一定的仪式来表现,这便是茶仪、茶礼。 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使茶人得其道,悟其理,求得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大道,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茶道”了。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饮茶而称之为“道”,这就是说,已悟到它的机理、真谛。读至此,也许人们会说:“你把茶说玄了,哪有这样高深的东西?”但如果你能认真读下这本书去,真正领会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精神,就会感到笔者此论并不为过。 茶道既行,便又深入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于是产生宫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民间各种茶的礼俗、习惯。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包含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现茶法、茶榷、茶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经济。文人饮茶,吟诗、作画,民间采茶出现茶歌、茶舞,茶的故事、传说也应运而生。于是茶又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出现茶文学、茶艺术。随着各种茶肆、茶坊、茶楼、茶馆的出现,茶建筑也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而各种茶仪、茶礼又与礼制,甚至政治相联系。茶,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你又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去看待饮茶。茶走向世界,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各种内容,才是完整的中国茶文化。它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门类不同,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它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巧妙的结合。比如,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这种高深的道理,在哲学家那里,是靠纯粹的思辨,在道家而言,要通过练功、静坐中用头脑的意念来体会。但到茶圣陆羽那里,却是用一只风炉,一只茶釜。不仅在炉上筑了代表水、火、风的坎卦、离卦、巽卦八卦图样,而且通过炉中的火、地下的风、釜中的水和整个煮茶过程,让你感受五行相生、相互协调的道理。细致地观察茶在烹煮过程中的微妙变化,通过那沫饽的形状,茶与水的交融,以及茶的波滚浪涌与升华蒸腾,能体会天地宇宙的自然变化和那神奇的造化之功。又如文学家、政治家是通过读书、作诗、思想斗争来增进自己的修养,而茶人们则要求在饮茶过程中,通过茶对精神的作用,求得内心的沉静。即使在民间,亲朋至,献上一杯好茶,也比说无数恭维的话语更显得真诚。所以,中国茶文化是以物质为媒介来达到精神目的。 第二,中国茶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又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着内容,它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两晋南北朝时,茶人把这种文化当作对抗奢靡之风的手段,以茶养廉。盛唐之世,朝廷科举把茶叫作“麒麟草”,用以助文兴,发文思。宋代城市市民阶层进一步兴起,又出现反映市民精神的市民茶文化。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文人士大夫的茶风也走向狭小的茶寮、书室。而当封建社会彻底瓦解之后,中国茶文化又广泛走向民间,走向人民大众之中。因此,中国茶文化研究不应该是简单的“翻古董”,而应该在吸取传统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有所创造。近年来,无论在大陆还是海外华人中间,茶事频兴,这是好兆头。中国茶文化应该与时代的脉搏、世界的潮流相合相应,使老树开出新花,这才符合这门学科固有的特征。 二、两晋南北朝的奢靡之风与“以茶养廉”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一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现在一提起茶文化,有人立即想起明清文人在茶室、山林消闲避世之举,或者清末茶馆里斗蛐蛐的八旗子弟、遗老遗少。其实,茶文化产生之初便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奢侈之风,便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我国两汉崇尚节俭,西汉初,皇帝还乘牛车。东汉国家已富,但人际交往和道德标准,仍崇尚孝养、友爱、清廉、守正,士人皆以俭朴为美德。东汉人宋弘家无资产,所得租俸分赡九族,时以清行著称。宣秉分田地于贫者,以俸禄收养亲族,而自己无石米之储。王良为官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司徒吏鲍恢过其家,见王良之妻布衣背柴自田中归。尽管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官吏是少数,王公贵族也很奢侈,但整个社会风气仍以清俭为美。汉末与三国虽门阀日显,但尚未尽失两汉之风。故曹操虽有铜雀歌舞,仍要做出点节俭的姿态,“亲耕籍田”,并临逝遗言:以时服入殓,墓中不藏珍宝。 两晋南北朝时尚大变。此时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美,多效膏粱厚味。晋初三公世胄之家,有所谓石、何、裴、卫、荀、王诸族,都是以奢侈著名。《晋书》卷三十三载,何曾性奢,“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天的饮费可达一万钱,还说没什么可吃的,无法下筷子。何曾之子何劭更胜乃父,一天的膳费达两万。石崇为巨富,庖膳必穷水陆之珍,以锦为障,以蜡为薪,厕所都要站十几个侍女,上一趟厕所就要换一套衣服。贵族子弟,闲得无可奈何,以赌博为事,一掷百万为输赢。玩够了又大吃大嚼,乃至“贾竖皆厌粱肉”。东晋南北朝继承了这种风气。南朝梁武帝号称“节俭”,其弟萧弘却奢侈无度。有人告发萧弘藏着武器,梁武帝怕他作乱,亲自去检查,看到库内皆珍宝绮罗,还有三十间专门用来储存钱币,共有钱三亿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的故事。 《茶经》和《晋书》都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陆纳任吴兴太守,将军谢安常欲到陆府拜访。陆纳的侄子陆椒见叔叔无所准备,便自作主张准备了一桌十来个人的酒馔。谢安到来,陆纳仅以几盘果品和茶水招待。陆椒怕慢怠了贵客,忙命人把早已备下的酒馔搬上来。当侄子的本来想叔叔会夸他会办事,谁知客人走后,陆纳大怒,说:“你不能为我增添什么光彩也就罢了,怎么还这样讲奢侈,玷污我清操绝俗的素业!”于是当下把侄儿打了四十大板。陆纳,字祖言,《晋书》有传。其父陆玩即以蔑视权贵著称,号称“雅量宏远”,虽登公辅,而交友多布衣。陆纳继承乃父之风,他做吴兴太守时不肯受俸禄,后拜左尚书,朝廷召还,家人问要装几船东西走,陆纳让家奴装点路上吃的粮食即可。及船发,“止有被袱而已,其余并封以还官”。可见,陆纳反对侄子摆酒请客,用茶水招待谢安并非吝啬,亦非清高简慢,而是要表示提倡清操节俭。这在当时崇尚奢侈的情况下很难得。
中国茶文化 作者简介
王玲,女,1937年生,河北曲阳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中国靠前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北京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大型学术专著十卷本《北京通史》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著有《中国茶文化》《北京通史??辽代卷》《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等专著,发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史研究方面的论文四十余篇。曾获“五个一工程奖”,并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27.2¥28.0 - >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20:论自然选择(英汉双语)
¥6.3¥14.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3.5¥10.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民俗艺术研究-老鼠嫁女
¥7.9¥35 -
茶经(黑白版)
¥12.1¥48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印刷
¥19.6¥58 -
学对联
¥8.1¥16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23¥58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