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柳青创作论

柳青创作论

作者:吴妍妍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24cm 页数: 192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9.3(7.6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柳青创作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5123
  • 条形码:9787520365123 ; 978-7-5203-651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柳青创作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创作历程、创作关键词、乡村形象、人物塑造以及《创业史》的经典化等方面进入柳青的创作, 考察他面对时代变迁如何不断调整自己, 以适应主流话语, 同时, 接受乡村社会传统, 并*大限度进行“革命化”, 在多重立场中努力寻求统一, 将多声部组合成能产生时代共鸣的和声。

柳青创作论 目录

绪论
**章 “愚人”的自我超越与成功
**节 延安时期:现实主义与启蒙意识
第二节 从《种谷记》到《创业史》有多远
第三节 《创业史》发表前柳青的“境遇”

第二章 创作关键词:革命、现实与领袖思想
**节 革命理想与创作动因
第二节 深入生活与创作主旨
第三节 领袖思想与小说主题

第三章 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多样景观
**节 乡村社会土地变革纪实
第二节 农民文化心理之变
第三节 “革命+传统”的乡村两性关系
第四节 “病”的身体与农民身体叙事
第五节 乡村社会权力的更替

第四章 人物塑造的“虚”与“实”
**节 人物形象与社会身份
第二节 梁生宝与原型王家斌
第三节 乡村“另类”徐改霞
第四节 人物塑造的“常数”与“变数”
第五节 “出身论”的时代痕迹
第六节 人物塑造:原型、感悟与主流意识

第五章 《创业史》的经典化
**节 《创业史》版本与修改
第二节 《延河》对《创业史》的传播
第三节 《创业史》出版与评价

第六章 创作矛盾与多重立场
**节 人物的矛盾与统一
第二节 不同评判标准:传统伦理抑或革命伦理
第三节 大写的“我”与隐匿的“我”

第七章 兼顾与超越:柳青创作的启示
**节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启蒙思想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革命化”
第三节 “此时此地”与超越性的时空意识
第四节 平衡:在肯定与反思之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柳青创作论 节选

  《柳青创作论》:  柳青的文字中较少有他对于女性解放与革命婚姻的论述,但从他的两次婚姻,可见他对于革命伴侣的选择标准——志同道合。他的**任妻子马纯如为绥德干部子弟学校教员;第二任妻子马葳在西北党校工作,两人均为共产党员,两次婚姻均比较快。刘可风在《柳青传》中提到,柳青认为“为共同的事业奋斗”②的婚姻是满意的。在小说中,他也在强调夫妻之间的志同道合,如《创业史》中梁三老汉担心女儿梁秀兰悔婚,不想让她上学,老伴说,“往后朝鲜战事完了,人家从前线回来,嫌咱闺女没文化,这就给你的老脸擦上粉啦?”③梁三老汉竟然无语了。《铜墙铁壁》中兰英的丈夫马金宝参军被提拔成野战军的连长,兰英为了不落后,上了小学二年级,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入党一年多了。这旧式婚姻就成了新式的——双方对彼此都比较满意。他们虽然都是父母之命,却因为彼此共同进步而较为般配。任何一方的进步都会影响婚姻的幸福,《创业史》中,多病的童养媳去世了,身为丈夫的梁生宝如何反应?小说中这样写道:“生宝只是怜悯地看看死者,悲怆地叹口气。他和她在一块的时间很少。他觉得和那个可怜人在一块胡来,简直是犯罪”④。相反,面对上了两年学的徐改霞,他担心对方眼高了,看不上自己。源于柳青婚姻注重志同道合,在他的作品中,“情投意合”亦被“志同道合”所遮蔽,即便是在自由选择婚姻的梁生宝与刘淑良之间,两情相悦也被简单为“面谈过两回”,这种设置与他对于革命重要性的认识不无关系。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延安中央组织部曾派遣党的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实际生活中去,柳青于1943年2月被调到陕北米脂当乡文书。一个习惯于案头工作的文人在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到基层工作的烦琐以及物质生活的艰苦,关键是与工农结合的艰难,这是关乎革命的重要问题:“我知道搞下去或搞不下去对我往后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很明显,这时摆在我面前的问题不仅仅是搞文艺不搞文艺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了”①。在革命队伍中显然不能知难而退,经历了“转弯道路”之后的柳青逐渐与群众结合,并坚定了他的革命信仰。之后,柳青产生了为人民的创作立场。在柳青看来,为人民创作,就要在作品中表现劳动人民、而非知识分子强加给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这就需要作者深入劳动人民的生活,忠于现实,把握劳动人民的情感。他说,“衡量一个作家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是他的作品,更确切地说,是他的作品反映现实的正确性和深刻性”②。由此,他更了解了深人生活的重要性:“作家的功夫,主要在生活方面”,要“用在研究生活上”③。  人类生活在传统之中,即便在革命年代,也不可能与传统彻底决裂,关注现实使得柳青的两性关系设置中出现了超越革命的内容——传统元素。但关注现实并不意味着现实均要进入文学作品,这里就不得不谈到“旧形式”的问题。在延安,文艺对于旧形式的改造与借鉴,其目的是将旧形式作为一个媒介,以“接近大众”,同时“提高大众的政治认识”④,并建立中国民族抗战时期的新文艺。可见,提倡旧形式既是为了宣传,也是为了以民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启蒙民众。由此理解旧形式的倡导,不仅涉及文体问题,更涉及知识分子的创作立场问题,即通过旧形式,知识分子实现与民众的交流。  ……

柳青创作论 作者简介

  吴妍妍,女,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在《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柳青文学奖、陕西省文艺评论奖等科研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