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者节开场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作者:全洪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59.3(7.5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3426
  • 条形码:9787520363426 ; 978-7-5203-634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南丝路”是一个庞杂而宏大的运行体系,其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主体多,统摄的范围广,涵盖的理论深,关联的学科多,《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探究》不能尽其全貌,只能“管中窥豹”。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探究》在理论方面遵循经济文化理论的基本思想与研究方法,提挈指导整个“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探究》全面、系统运用相关材料,以多学科视角,深入探讨古代“南丝路”的经济文化问题,梳理古代“南丝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由此讨论其所蕴含和展现的经济文化,进而分析“南丝路”在中国古代地区和跨国区域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凸显其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识与理解这条商贸交流与文化交往通道提供新颖的视角,亦为分析、研究、理解人类跨区域经济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南丝路”是早开放之路、重商开拓之路、多元文化之路、和平开发之路、旅游文化之路。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目录

导论
**节 古代“南丝路”概观
一 *早开放之路
二 重商开拓之路
三 多元文化之路
四 和平开发之路
五 旅游文化之路
第二节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梳理
一 学术价值
二 相关概念及路线图
三 理论支撑
四 方法选择
五 主要创新点

**章 古代“南丝路”的兴衰
**节 古代“南丝路”的开拓
一 秦汉时期“南丝路”的开启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丝路”的开拓
第二节 古代“南丝路”的兴盛
一 隋唐时期“南丝路”的变迁
二 宋元时期“南丝路”的发展昌盛
三 明清“南丝路”的转折
第三节 古代“南丝路”的跌宕
一 清朝“南丝路”的起伏
二 民国时期“南丝路”的衰落

第二章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的价值
**节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 商路通达承载东西贸易
二 商贸兴盛催生市镇文明
三 商贸往来传递中西文化
第二节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的历史价值
一 开拓陆上通道文化
二 开辟海上商贸文化
三 传播中华经济文化
第三节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的历史制约
一 自然人文制约
二 政治变迁制约
三 经济基础制约

第三章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的形态
**节 交通文化的肇兴
一 通道文化的开拓
二 马帮文化的凸显
三 现代交通的雏形
第二节 商贸文化的繁荣
一 商道的形成
二 商镇的兴起
三 商业的繁荣
第三节 盐铁文化的昌盛
一 食盐的生产贸易
二 铁器的生产贸易
第四节 贝币文化的独行
一 云南贝币文化圈
二 东南亚“贝币之路”
第五节 青铜文化的回响
一 三星堆铜器的考古发现
二 东南亚铜鼓文化的盛行
三 铸币铜钱和滇铜北运
第六节 翡翠文化的闪光
一 玉石的生产贸易
二 翡翠之光芒长射

第四章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的融生
**节 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 白族商帮文化
二 回族商帮文化
三 纳西族商帮文化
第二节 经济习俗文化的渗透
一 经济习俗的传承
二 傣族的经济习俗
三 彝族的经济习俗
第三节 边地经济文化的助推
一 内地发展推进边地经济文化
二 边地经济走廊推动经济文化
三 边民互市交易促进经济文化
第四节 区域经济文化的辐射
一 川滇贸易的交流
二 巴蜀文化与滇文化的交融
三 茶马古道与汉藏文化的交织
第五节 异域经济文化的融通
一 中缅经济文化交流
二 中印经济文化交流
三 中泰经济文化交流

第五章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的复兴
**节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
一 开放新格局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三 实施印度洋战略的必然选择
四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需要
第二节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与面向“两亚”辐射中心建设
一 云南在“南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南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启示
三 云南面向“两亚”的辐射中心建设
四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南丝路”的宏大复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节选

  不难推测,魏晋南北朝阶段,普遍存在社会各个阶层向商人阶层转化的现象,而且各个阶层的人们在向商人转化的过程中,普遍有人从事长途贩运商贸,而在两汉时期一般只有大商人才从事这种商贸活动。同时,农作物产品成为长途贩运商贸中的主要商品,从而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程度,在整个商品交易中农产品商贸的地位大幅上升,这也为商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空间。在汉代,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被视为不适于长途贩运的物品,长途贩运的物品主要是便于携带和运输的珍宝和奢侈品,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产品成为长途贩运商贸的主要商品。《宋书》卷6《孝武帝纪》记载刘宋大明八年(464年)诏云:“东境去岁不稔,宜广商货,远近贩鬻米粟者,可停道中杂税。”关于长途贩卖其他农产品的记录也不在少数,《后汉书》卷82《方术·左慈传》就记录了曹操特别钟爱从四川贩运来的生姜作为佐料,刘宋在位时将军吴喜及其部下从四川回京时,用船只运载了许多收购的粮食作物以及上万斤干姜,用以投入到京师市场。  长途贩运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发展,长途贩运商贸在这一时期表现出人员扩大,涉及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以及贩运寻常化商品等特征,这绝非偶然,与这一时期的政治形势、社会环境,尤其是经济制度紧密相关。这一阶段政权更迭不断,社会动荡,整个社会经济不时遭受严重破坏,但是商品经济中的长途贩运商贸却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长达4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如北部中原地区长期处于破坏、衰落的境况,而河西、陇西、代北、辽东等边远地区却获得了空前的开发和发展,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也在逐步发展,但是南方各地区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经济区、以江陵为中心的荆楚经济区、以寿春为中心的淮南经济区、以建康为中心的扬州经济区和以番禺为中心的岭南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超出南方的其他地区相当多。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存在着物产丰歉、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的普遍不均衡,只有通过区域内大范围的物资调剂和长途贩运,才能有效解决这种地区发展差异,而秦汉时期主要由国家履行物资调拨的功能来进行调剂物资余缺。分裂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各国政治权力的相对软弱,各国政府常年忙于征战,无暇顾及经济物资的调剂职能,从而使得以营利为目的的长途贩运商贸获得了发展。  ……

古代“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

  全洪涛,博士,曾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委管委综合办公室主任,现任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在德宏工作期间,领导编制《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淮,主持完成“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德宏州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研究”等多个课题。  近年来主编、编著《沿边开放的战略选择——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缅甸法律法规汇编(2008-2013年)》等,在《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探析》等多篇文章。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