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转制: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大转制: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作者:李哲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1.8(7.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转制: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版权信息

大转制: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内容简介

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是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要求,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成立了一大批面向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技术进步的科研机构,并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步带动形成了中国的行业科研体系。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这些机构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科研队伍臃肿、管理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问题,1999年2月22日,中国政府启动了242家科研机构的转制,2000年7月7日启动了又一批134家机构改革。转制的过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一线”、“多点”、“两层”、“三段”。“一线”是指由中央政府围绕这些研究机构的基本属性、归属而直接推动实施的改革,这也是此次转制的主旋律。“多点”是指与“一线”相配套的围绕税收、保险等方面的各类制度安排。“一线”和“多点”是整体设计、相互呼应、相互衔接的。“两层”是指,与中央政府的改革相呼应,由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的同类改革。“三段”是指转制的酝酿、启动、移交以及相对较长的完善过程。书稿梳理了1999年以来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大转制: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目录

序 前言 “一步之遥”对话“千年之交” **章 这类机构因何迅速涌现 诞生 行业部门 奠基 第二章 转制前经历了哪些调整 科研院所事业费改革 科研任务合同制管理 发展路径的种种探索 第三章 为什么还是非改革不可 经济体制改革 税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 同类新机构的竞争 愈加被动的科研院所 直面问题 第四章 转制是如何步步推进的 转制的方向 转制的步骤 转制新名单 各省市的机构转制 第五章 如何破解人们心申优虑 转制初期的几种担心 配套优惠政策 养老保险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 第六章 转制是如何持续展开的 清产核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成果转化 探索非营利机构 改革行业政府部门 第七章 内部有何新的结构变化 产权制度改革 无形资产管理 考核与激励 12家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资源整合 第八章 向外有何新的合作网络 院企关系 产学研合作 知识产权管理 国际合作 第九章 还需破解哪些治理难题 身份困境 治理难题 第十章 转制后的日子过得怎样 整体状态 科技产业 孵化新企业 第十一章 能否适应技术创新趋势 科研平台 研发积累 技术体系 适者生存 生命周期 同步演化 第十二章 对行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供科技服务 研发新技术 产业提升 第十三章 他们因何成为独立实体 面向技术的组织方式 面向科学的组织方式 科研机构的兴起 独立的科研机构 第十四章 他们需要何种公共资助 科研机构的举办 科研机构的资金来源 科研机构的评价 自主权 第十五章 他们有无普适理想模式 国际同类机构 理论上的合理模式 同类机构的转制经验 转制意义 第十六章 自身视角:路在何方 三种发展视角 “百年老店”的启示 数字化对科研活动的影响 第十七章 合作视角:价值何存 再议机构定位 科技服务业 带动产业升级 创新网络的节点 互动博弈 第十八章 政府视角:来去何求 改革的持续 新建机构 作为企业而享受的政策 特殊企业 尾声“创建者”对话“终结者” 附件 242个科研机构转制方案 134个科研机构转制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大转制:中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二十年 作者简介

李哲,男,1995-199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2006年就读于中科院研究院科学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政策、国家创新系统、科技创新治理等。发表论文有:《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策问题研究》,《科技与经济》2016年8月;《科技创新政策的热点与思考》,《科学学研究》2017年2月;《国家创新状态比较:以中德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3月;《中国技术开发类公共科研机构的建立、转制意义及模式》,《科学学研究》2019年9月;等。出版著作有:《从“大胆吸收”到“创新驱动”——中国科技政策的演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创新生态2014——基于政策的视角》(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中国的吸收发展期——研究、创新和中英合作前景》(北京出版社2014年10月)等。主持项目有:“中国特色科技创新理论内涵研究”2017年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趋势、国际经验与模式研究”2019年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