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36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5.2(5.8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081339
  • 条形码:9787214081339 ; 978-7-214-0813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本书特色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88年开始,迄今为止,出版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名著190余种。丛书主编为刘东教授,丛书聚焦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问题,囊括了孔飞力、萧公权、费正清、魏斐德、史华兹、杜赞奇、谢和耐等海外著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简要回顾了岭南地区从先秦到元朝的历史,之后以18世纪为中心,详细考察了从明朝初期直到1850年前后岭南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互动过程。本书指出岭南环境和经济史中有五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宋元时期汉族移民对瘴气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能够深入到土地肥沃的河谷地带,并逐渐取代了土著民族;珠江上游农业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在蒙古人入侵时被南逃到珠江口的汉人拦截下来,很终塑造出了珠江三角洲;16世纪中期开始的商业化进程,促使珠三角的农民改稻种桑(蔗),从而改变了土地耕作的模式;17世纪中期危机之后,岭南人口的持续增长促使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人类的垦荒活动使得岭南地区的森林分布日趋零碎,生态系统被不断消耗,以华南虎为代表的物种不断消失。而在这些里程碑式事件的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三种驱动力量:气候变迁、人口变动和经济的商业化。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致谢

引言

问题与视角


**章 “杉松百围”:岭南的自然环境

自然地形

山脉和丘陵

气候

河流和淤泥

森林和野生动植物

生态变迁

气候变化

结论5,


第二章 “岭外毒瘴,不必深广之地”:人类定居与岭南的生态变迁[2-1400)

土著居民

岭南汉人的移民与定居

珠江三角洲的塑造

亲历创造:来自珠江的三角洲家族

结论


第三章 “农为国本”:明代岭南的经济恢复与发展[1368-1644)

人口与土地[1400-1600)

人口及其增长[1400-1640)

土地利用与种植模式

农业

经济作物[1400-1550)

农业商业化[1550-1640)

周期性集市和市场体系

明代气候条件的变化

欧洲贸易与白银输入

从稻米盈余到稻米短缺

结论


第四章 “民多流亡”:17世纪中期大危机中的战争与环境[1644-1683)

17世纪的气候变迁

白银输入与国际贸易的变迁

土匪和海盗

1644年的历史转折点

1648-1653年的人口危机

1661-1669年沿海人口的迁移

1670年代的“熟荒”

危机年代的结束

人口和耕地

大危机与环境

……

第五章 “富家巨室,争造货船”:国际贸易与经济的恢复

第六章 “地方向来无雪”:气候变迁与农业生产力

第七章 “生谷止有此数”:粮仓与政府在粮食供应系统中的作用

第八章 “商贩流通,市谷充裕”:市场整合与环境

第九章 “人民日益曾胜而地亩不加垦辟”:18世纪的土地开垦

第十章 “前任之说为诬不可无者”:土地开垦带来的生态后果

参考文献

索引

显示部分信息


展开全部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作者简介

马立博(Robert B. Marks),1978 年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加州惠特尔学院。在中国史、全球史和环境史等领域均著作颇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