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家事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家事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38.9(6.6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家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8065100
  • 条形码:9787108065100 ; 978-7-108-06510-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家事 本书特色

本书作为“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之一种,苏联作家高尔基著,耿济之翻译。根据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加工整理。 此书是一部家族史诗性小说,同时也展现19世纪俄国农村的社会生活面貌。 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五十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学者 陈建华 翻译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一直贯穿到左翼文学运动的始终。……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学的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习创作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国自己的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 这套书汇聚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震遐迩的名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 ——学者 王锡荣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家事 内容简介

高尔基的这部很好的长篇小说以阿尔达莫诺夫一家三代人如何经营事业为线索,展示了俄国小企业主从励精图治的创业到堕落及衰败的全过程。小说时间跨度从一八六一年废除农奴制到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真实地揭示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书中众多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对他们命运的描写令人震动,发人深省,因此本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很强的可读性。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家事 节选

农奴解放令下后两年,基督变容节那天弥撒祭时,“尼古拉”教堂的信徒们发现一个“陌生”的人———挤在人群里,不客气的推搡着,在特辽莫夫城内*受尊敬的神像前面插柱贵价的蜡烛。勇武有力的男子,被鬓霜侵蚀得极多的圈形的大胡须,吉卜赛式的,微黑的,卷曲的头发形成一只厚帽,巨大的鼻子,瞳仁像小鸽似的灰色的眼睛从浓厚的山丘形的眉毛底下大胆地望人,当他垂手时看得见宽阔的手掌触到膝盖那里。 他走近一群知名士绅的行列,朝十字架膜拜,这尤其使他们不悦。 弥撒祭告终时,特辽莫夫的知名人士聚在廊下交换对于这陌生人的意见。有些人说是贩牛商人,有些人说是郡长,但是市董长叶夫赛意·巴意马阔夫,体弱,心善,而且性好和平的人,却轻声咳嗽,说道:“也许是家仆出身,猎师,或是贵族娱乐方面的一类职业。” 布商博卖洛夫,绰号“守寡蟑螂”,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登徒子,爱说尖刁话,满面雀斑,十分丑陋,当时不怀好意地说道:“你们瞧———他的手巴掌多长,走起路来,好像钟楼上的钟全是为他撞响的。” 阔肩巨鼻的人在路中大踏步行走,好像走的是自己家里的土地;穿着质地佳良的藏青呢外衣,好黑软皮长靴,手插在口袋里,肘紧压腰际。市民们嘱咐烧圣饼的女人叶尔唐司卡耶详细打听他是什么人,随着在彻响的钟声里各自回家吃馅儿饼,还受了博卖洛夫到他的杨梅林里去喝晚茶的邀请。 饭后有些特辽莫夫人看见这不见经传的人到河边,“牛舌”湾,拉脱司基公爵的峡地;他在柳林里走来走去,用平正宽阔的步伐量着沙峡地,将手掌掩在眼上,瞭望城市,渥卡河,像绳结般纷乱的支流,池沼 状的小溪瓦达拉克莎。特辽莫夫城里住的全是谨慎的人,谁也不敢唤他,问他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后来到底打发了巡捕棰子·玛司卡前去。他是城里的小丑和酒鬼。当时当着众人,也不避妇女,不知羞耻地脱下官家发的制服裤子,揉皱的军帽还留在头上,涉足渡过沉泥颇厚的 瓦达拉克莎河,挺起醉鬼的大肚,举着可笑的,鹅走的步代,走到陌生人面前,为了增加勇气,故意大声问:“你是谁?” 没有听见陌生人怎样回答,不过棰子立刻就回到自己的人那里,叙说道: “他问我:你怎么这样难看?他的眼睛恶毒得很,像强盗一般。” 晚上,在博卖洛夫的杨梅林里,烧圣饼的女人叶尔唐司基,颈腺肿大的女人,著名的卜者和先知者,凸出可怕的眼睛,向良善的人们报 告道: “他名叫伊里亚,姓阿尔达莫诺夫。他说他打算住在我们这里,经营一种事业,是什么事业,———我没有探出来。他顺着伏尔哥洛特的大 路来的,三点钟后就从原路回去了。” 就这样也没有对于这人打听出什么特别的来,这很不痛快,好像有人深夜叩窗,就隐没了,因此不发一言的预告灾害的将临。 过了三星期左右,市民们记忆里的创痕差不多磨平了,忽然这阿尔达莫诺夫星期四那天亲身到巴意马阔夫家去,像劈斧似的说道: “你瞧,叶夫赛意·米脱里奇,新的住户到你的聪明的手里来了。 请你帮帮忙,让我在你的附近住下来,创立好的生活。” 简短而有头绪地讲述他是拉脱司基公爵的人,原住勒提河库尔司基封田;曾充当戈渥尔基公爵的收租人,农奴解放令后离开他,受了重 赏,决定经营事业:开设布厂。他的妻子已故世,孩子们老大叫彼得, 次子是驼骨,名叫尼基大,第三个叫奥莱士卡,本是侄儿,由伊里亚收做儿子。 “此地的乡下人不大种麻的。”———巴意马阔夫在凝想中说。 “我们会让他们多种。” 阿尔达莫诺夫的声音浓重,粗鲁,他说话好像大鼓,然而巴意马阔夫一辈子在地上谨慎走路,轻声说话,似乎怕惊醒一个可怕的人。他眨着悲哀的丁香的和蔼的眼睛,望着阿尔达莫诺夫的儿子们像石头般站立在门外;他们全是不大同的:老大像父亲,宽阔的胸部,眉毛聚拢在一起,眼睛是小的,像熊眼;尼基大的眼睛是处女式的,大而发蓝,像他衬衣;奥莱克谢意是头发卷曲,脸色红蔼的美男子,皮肤晳白,目光直而快乐。 “一个孩子要当兵去吗?”———巴意马阔夫间。 “不,我自己需要他们,有证书在手里。” 阿尔达莫诺夫向孩子们挥手,吩咐道: “出去罢。” 在他们守着长幼辈份,鱼贯地轻声走出以后,他将重掌放在巴意马 阔夫膝上,说道:“叶夫赛意·米脱里奇,我连在一起,想向你求媒; 把你的闺女嫁给我的大儿子。” 巴意马阔夫竟大吃一惊,在长椅上跳了起来,摇手。 “你怎么啦!我初次和你见面,还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你居然来这 手!我只有一个闺女,出嫁还早,你也没有看见过她,不知道她是怎么样的人……你怎么啦?” 阿尔达莫诺夫从卷曲的胡须里发出冷笑,说道:“关于我———你可 以问警官,他受过公爵的恩德,公爵写信给他,叫他尽力为我帮忙。你 不会听到什么坏的,圣像可以做保证。你的女儿我很知道,我私下里到这城里来过四次,这里的一切事情我全知道,全都打听清楚了。我的大 儿子也来过,见过你的女儿,———请你安心罢!” 巴意马阔夫感觉好像是一只狗熊扑到他身上来一般,求着客人道: “你等一等……” “不久是可以的,如果久等———就等不及了,”———固执的人严声说,朝窗外院里喊道:“你们来呀,对主人鞠躬。” 他们辞走后,巴意马阔夫惧怕地望着圣像,画了三次十字,微 语道: “上帝———佑我!这是什么人?免去我的灾难罢。” 他击着手杖,踱进花园里去,妻子和女儿正在普提树下烧糖浆。肥 胖,美丽的妻子问道:“那些年轻人在院里站着的是什么人?” “不知道。娜泰里亚哪里去啦?” “到厨房取糖去了。” “取糖去了,”———巴意马阔夫阴郁地重复着,坐到草编的椅上,———“糖呀。人们说,农奴解放令下后大家都有不安,这话很好。” 妻盯看他一会,惊慌地问:“你说什么?又不痛快了吗?” “我的心痛起来了。心想这人是来接替我的。” 妻开始安慰他。 “得了罢!现在人从乡下到城里来的有的是呢。” “就因为来的人多呢。我暂时不对你说,让我想一想。” 过了五昼夜,巴意马阔夫躺下床去,又过了十二昼夜便死了,而他 的死投下了更深厚的黑阴到阿尔达莫诺夫和他的儿子们的身上。在市董长病时,阿尔达莫诺夫来过两次,他们两个人面对面谈了许多话;第二次巴意马阔夫把妻子唤进来,两手疲乏地合在胸前,说道:“你同她说 罢。我大概在世也不久啦。让我休息休息罢。” “同我出去一会,乌里央娜·伊凡诺夫娜,”———阿尔达莫诺夫命令着,也不瞧女主人是不是跟在后面,自己出屋去了。 “去罢,乌里央娜;大概这是命运,”———市董长看见妻不敢跟客人出去,就轻声劝她。她是聪明的女人,具有自己的性格,不假思索是从来不做什么事的,但是结果却是这样的:一小时后她回到丈夫身旁,用 美丽的长睫挥弹下泪珠,说道:“米脱里奇,显然真是命运;你祝福你的女儿了罢。” 晚上她将服装华丽的女儿领到丈夫床前,阿尔达莫诺夫把儿子推过来,男女两人互不看视,拉住手,低头跪了下来,巴意马阔夫喘着气, 将镶珠的祖传的古神像盖在他们头上: “为了圣父,圣子的名……上帝,愿时常赐恩惠给我的唯一的子息!” 又厉声对阿尔达莫诺夫说道: “记住,———我将女儿托付给你,你应对上帝负责!” 阿尔达莫诺夫对他鞠躬,手触着地板。 “知道的。” 没有对未来的儿媳说一句和蔼的话语,看也不看她和儿子,头朝门外一指,说道: “出去罢。” ……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家事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Z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耿济之(1898—1947) 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原名耿匡,字孟邕,上海人。1917年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1919年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宣传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俄专毕业后曾在中国驻苏联赤塔、伊尔库茨克、列宁格勒等地领事馆任职。抗日战争期间隐居上海,专事俄苏文学译介。一生译有《猎人日记》《父与子》《白痴》等二十余部俄苏文学作品,对译介俄苏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