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回忆邵力子(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27.4¥48.0奶奶的星星
¥24.3¥45.0旧版书系滇事危言初集
¥18.0¥30.0中国短经典: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短篇小说)
¥20.7¥39.0行走中国丛书大江高地行:从云之南到青藏高原
¥36.0¥60.0
行走中国丛书边地往事:触摸普洱老时光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2144774
- 条形码:9787222144774 ; 978-7-222-1447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行走中国丛书边地往事:触摸普洱老时光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20世纪初普洱的散文。有国外传教士来云南的见闻,也有本地作家回忆普洱的文章。书稿通过不同人对普洱的回忆、感触写就,是一本关于普洱社会、历史风貌的书,是一本关于普洱边地历史记忆之书。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20世纪初的普洱社会风貌以及当时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行走中国丛书边地往事:触摸普洱老时光 内容简介
时间,只有经过沉淀才能显示出美丽的光泽。经过沉淀的时间是一种记忆。《边地往事》是一部关于时间与记忆之书,是一本关于普洱边地历史记忆之书。这是一部充满鲜活细节,可以方便地触摸到普洱边地往事肌肤和纹理的作品。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方便地走进一段普洱边地业已消逝的时光。
行走中国丛书边地往事:触摸普洱老时光 目录
——法国湄公河考察队《加内报告》中的普洱行
踏入东方文明之地
——1867年法国湄公河考察队目击的普洱大地
1895年亨利·奥尔良普洱行
行走在澜沧江的细小叶脉上
——亨利·奥尔良1895年普洱行
设色水墨里的沧桑容颜
——古普洱风俗画屏解读
普洱茶记
普洱茶的命名之作
陈润如在思茅
民国时期,一个海关稽查员在思茅度过的两年半时光
1938年思普边地行
——姚荷生《水摆夷风土记》节选
质朴中的美丽和凄凉
1944年冬普洱行
——马子华《滇南散记》节选
普洱大地1944年冬的苍凉
行走中国丛书边地往事:触摸普洱老时光 节选
《边地往事触摸普洱老时光》: 从琅勃拉邦到景洪 第二天起,我们开始爬山。这条路基本上是沿山脊而行,时不时下到谷底,然后又要爬到很好。在山里走了很长的路之后,我们终于下到了一个平坝。就像其他地方一样,平坝总有一条横穿其间的河。平坝里的土地都还没有被开垦完,稻田里茸茸的绿色十分养眼。坝子里掩映在大树中的寺庙山墙是白色的,所以很引人注目。坝子里的这条河叫南嘎河,很宽,水流很急。没船,我们只有涉水而过,水很急,足以冲倒我们的一个挑夫。随后,我们朝一座立有金字塔的小山前进,勐笼就位于这座金字塔底下。 我们穿过市场,沿两旁有房舍的街道走进村子的中心。房子很多,说明这是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当我们在南嘎河的一条支流上看到一座石桥时,很难用语言形容我们大吃一惊的心情。尽管在吴哥和瓦富,柬埔寨人建造了辉煌的寺庙,但是他们似乎不知道怎样造拱桥。他们只知道怎样采石头。中国人更有技巧一些。这座勐笼的桥是中国人造的,优雅、坚固,桥头边还有一个已倒在一边的雕刻的狮子。拱桥的中心凸起,像是房檐下的装饰。中国人被一点一点地撵走,现在也没办法再维护他们的这个作品,当地人受益很多,但是连把倒下的石头扶起来的本领都没有。除了这座桥和铺设的路面外,勐笼这个地方和老挝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房舍是用同样的材料建造的,服饰也差不多,宽大的裤子,上衣,围包头,在腰间别一把匕首。我们刚到就被好奇的群众围观,小贩们挤着要来卖给我们东西。在人群中,我们见到两个女人,穿着长裙,脚很好小。她们是中国女人,真正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了。摧残过的小脚、石桥——这不就是另外一种文明的迹象吗?我们一定是出了老挝了。维纳斯从水里出现和帕台农从这些竹子里走出来,也不会让我们比见到这座10米长的小桥和这两个可怜的售货女人更为惊讶的了。15个月的长途跋涉,劳累、苦难在一刻间烟消云散。中国!这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也标志着我们回程的开始。不过,离开了缅属老挝,我们还不算已经踏入中国的土地。勐笼是景洪王国的十二个勐之一。景洪是第三个以老族为主的王国,不是一个接近独立的国家,有点像景栋和勐勒一样。名义上属于两个国家,但是实际上有比较大的自治权。权力比前面那两个都要大。 村里的头人看上去对我们十分热情,并按拉格利的要求叫人敲鼓为我们召集挑夫。但是正当我们要出发的时候,景洪的国王给勐笼的头人来了一封信,信里只有这样的内容:当欧洲人到达的时候,叫他们原路返回。 这个打击对我们十分沉重。不过我们已习惯了官员们的诡计。只是要多停留一段时间罢了。拉格利派他的翻译先去景洪,我们在勐笼等待。 这个地方的市场规模可观,有棉布、烟草、粗丝,还有从缅甸来的布料、银器和铜器、钟、秤及其他食品。餐馆里有穿着各种颜色服装的人,吵吵嚷嚷的。人们吃的大米做得像是卷好切好像粉丝一样的食物,老板娘还要加上盐、香料、菜和切得很小块的猪肉,还要加旁边锅里煮的鱼汤,同时当酱油。在老挝,人们独自居住,除了寺庙外见不到其他的集中的地方。 我们看了看勐笼的塔。勐笼有两个塔,其中一个太小不值一提。但是另一个造型独特,好像没有落入老挝建筑的窠臼。先是一圈尖顶圆柱,底部有8个小塔,托着供油佛像的神龛。塔位于离村不远的小山上,整体气势十分优雅。我永远搞不懂这些金字塔形的建筑物的含义。因为它们不是谁的坟墓,也不是寺庙。所以没有遗体也没有谁来朝拜(编者注:这就是今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龙镇曼飞龙村的曼飞龙白塔)。 湄公河就在景洪城边上,我们很后一次渡过这条河,回到了左岸,自琅勃拉邦之后还是次。再走,就是世界上很为险峻和破碎的地理环境了。座要爬的山就是喜马拉雅山的一个支脉。当地人很好奇又很怀疑地打量我们。我们只能雇一些病弱者来为我们背行李,他们由于回民起义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沿路的不少村寨里住的都是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他们好像不习惯耕种这里陌生的土地。路越来越险,在海拔1200米的高度,仅居住着一些山地人,我们不得不向他们借过夜的地方。他们没有给旅行的人住的房子,所以我们就只有住马厩牛棚,里面臭虫很多。在这些地方,找人背行李不容易,所以好几次,我们不得不找妇女和儿童来帮忙。强壮一点的男人背大箱子,他的妻子用条带子绷在前额上为我们背小包,就像牛一样艰难行进。 一点一点地,老挝的风俗习惯、服饰、建筑特点消失了,语言也发生了变化,逐渐融进另外的语言。在这个中间地带,人们讲的语言既不是汉语,也不是老挝语,而是一种混合语。说到语言,特别是当我们离开琅勃拉邦之后,一层一层地,似乎没有新的语言出现,绝大部分是方言。但是层和很后一层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如果你是一步一步走来的,你的印象就会有所不同。 群山上有不少田地,房舍很小,建造时使用灰沙,不再像老挝那样建的是高脚屋,这里的房子就直接建在地上。 ……
行走中国丛书边地往事:触摸普洱老时光 作者简介
黄雁,普洱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教授,哈尼族作家。曾荣获云南省首届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边疆文学新人新作奖、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创作骏马奖。2006年以来致力于普洱地域文化研究,有《阿佤山的孩子们》《无量的大山》《北回归线上的哈尼人》《宁洱记忆》《醉普洱》《边地往事》等十多部地域文化专著公开出版。 雷杰龙,男,1973年生于大理祥云县,现居昆明,供职于某杂志社。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29.9¥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