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劳模学概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5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22.0(2.8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44.0(5.5折)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劳模学概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19080
  • 条形码:9787010219080 ; 978-7-01-021908-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劳模学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次将中国的劳模现象作为一门学问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中国劳模现象,中国劳模的先进事迹、社会贡献及其影响,以及中国劳模的历史发展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讲好中国劳模故事的实践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理论概括和抽象,旨在从规律角度深刻揭示中国劳模及其现象生成的逻辑必然性,从理论角度科学揭示中国劳模及其现象蕴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全部意义,从系统角度全面揭示中国劳模及其影响同周围事物和现象具有的紧密联系,中国劳模辉煌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劳模的重要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中国劳模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作出的突出历史贡献等。 本?题从理论创新的视角建构中国劳模学体系,不仅具有创新性、理论性,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实现了劳模研究由单纯的现象罗列、经验描述向学理化、学科化、逻辑化的理论转向,由注重历史维度的经验总结向历史事实、现代显现和未来趋势高度统一的全方位转向,由零散的、不系统的理论探讨向体系化理论建构的积极转向。

劳模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次将中国的劳模现象作为一门学问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中国劳模现象,中国劳模的优选事迹、社会贡献及其影响,以及中国劳模的历史发展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讲好中国劳模故事的实践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理论概括和抽象,旨在从规律角度深刻揭示中国劳模及其现象生成的逻辑必然性,从理论角度科学揭示中国劳模及其现象蕴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全部意义,从系统角度全面揭示中国劳模及其影响同周围事物和现象具有的紧密联系,中国劳模辉煌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劳模的重要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中国劳模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作出的突出历史贡献等。 本?题从理论创新的视角建构中国劳模学体系,不仅具有创新性、理论性,而且具有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实现了劳模研究由单纯的现象罗列、经验描述向学理化、学科化、逻辑化的理论转向,由注重历史维度的经验总结向历史事实、现代显现和未来趋势高度统一的多方面转向,由零散的、不系统的理论探讨向体系化理论建构的积极转向。

劳模学概论 目录

前言 **章 劳模学的理论建构 **节 劳模学的研究对象 一、劳模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二、劳模的本质及内在规定 三、劳模意识 第二节 界定与建构劳模学的原则和要求 一、劳模学的界定与释义 二、劳模学的建构原则 三、建构劳模学的基本要求 四、劳模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视角 第三节 劳模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劳模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劳模学研究的实践基础 第四节 劳模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及方法论 三、辩证的方法 第二章 劳模制度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节 劳模评选制度的由来 一、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时期 三、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 第二节 1949年以来劳模评选制度的演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60年) 二、改革开放初期(1977—1988年) 三、劳模评选常态化、制度化时期(1989年至今) 第三节 劳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一、劳模精神的形成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模精神的新发展 三、劳模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第三章 劳模与政治建设 **节 劳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贡献 一、劳模的产生是中央苏区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劳模的发展与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密不可分 三、劳模评选的制度化是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元素 第二节 劳模的政治特性及其政治参与 一、政治性是劳模的本质属性 二、劳模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 第三节 劳模在新时代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的政治建设更需要劳模的坚定支持 二、新时代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劳模精神的有力支撑 三、探索创新劳模参与政治的方法与路径 第四章 劳模与经济建设 **节 劳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贡献 一、劳模在经济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二、劳模培育载体及其历史演进 三、劳模的经济贡献 第二节 劳模创新工作室 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起源 二、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构建要素及有效运行 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成效 第三节 劳模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一、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决策 二、劳动模范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主要作用 第五章 劳模与文化建设 **节 劳模的文化属性 一、劳模的价值 二、劳模精神的文化价值 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 第二节 劳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举旗帜的文化 二、劳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 三、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劳模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是抓管理的文化 二、劳模是企业文化的积极践行者 三、用劳模精神推动企业文化落地 第四节 劳模与职工文化建设 一、职工文化是提素质的文化 二、劳模是职工文化的首要创造者 三、用劳模精神引领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 第六章 劳模与劳动教育 **节 劳动教育概述 一、劳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三、劳动教育的方法与保障 第二节 劳模与劳动教育 一、劳模精神与劳动精神 二、劳模与劳动教育的历史考察 三、劳动教育与劳模精神的弘扬 四、劳模:劳动教育的榜样聚焦与价值引领 第三节 新时代劳模与劳动教育的新探索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三、新时代劳模与劳动教育的新实践 第七章 劳模与职业培训 **节 我国职业培训的发展状况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史 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职业培训的发展现状 四、新时期职业培训面临的挑战 五、职业培训应对挑战的对策分析 第二节 劳模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地位 一、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职业培训的引领作用 二、基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认知学徒制 第三节 劳模精神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一、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与大国工匠的内涵 三、弘扬劳模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弘扬劳模精神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的重要作用 五、弘扬劳模精神在职工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 劳模与工会工作 **节 劳模工作概述 一、劳模工作的内涵 二、劳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劳模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劳模的评选表彰 一、劳模的推荐评选 二、劳模的表彰奖励 三、劳模评选表彰的组织领导 第三节 劳模的管理和服务 一、劳模管理 二、劳模服务 三、劳模协会 第四节 新时代劳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切实加强党对劳模工作的领导 二、充分发挥劳模在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四、为劳模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五、建立与完善劳模培养和教育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劳模学概论 作者简介

主编杨冬梅,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院长、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所长、当代工运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会理论、工会工作、劳动关系等,研究专长为工会理论和政策、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职工民主管理等,主持或承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问题研究》《关于新形势下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研究》《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世界经济萧条大背景下各国工会政策主张的变化分析》《工会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天津市总工会“五家”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实施规划研究》《“成都工匠”、劳模5 年递进培养计划》《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和培育大国工匠机制研究》等多项全国总工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重点课题,出版《平衡与和谐——转型期工会与劳动关系问题研究》《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研究》等多部专著。主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品课系列教材《工会组织与工会法教程》(获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教材类一等奖)等教材。与他人合作出版《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劳动关系重建》《工会基础理论》《地方工会干部培训教材》等10多部专著和教材。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内容包括工会理论、劳动关系、工会工作、职工民主管理、协商民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集体协商、工会经费、工会法人资格等,其中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全国总工会理论研究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工会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市劳动法学研究会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30余篇学术论文刊发在核心期刊上,10余篇论文被国内知名或核心刊物转载。 主编赵健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原主编,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工人阶级理论、工会理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有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或转摘。撰写或主编《反思求真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劳动关系重建》等多部学术专著,译著(合译)为《人学世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