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作者:姜秉熙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5.4(6.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命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097862
  • 条形码:9787508097862 ; 978-7-5080-9786-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命 本书特色

《汉字中国》丛书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主持的集体项目,将有约一百位学者参与。这一百部图书是由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百个重要的基本概念组成,它以“国家”“民族”与“文化”作为主轴与核心,构成了诠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体系。词汇*初产生的目的, 是用符号来记录人们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人类对事物及其之间相互关系认知的不断深化改变,大量新的语言符号、文字新的含义出现。其中一些新的意义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民族或文化圈的文化标识,或一种思想体系的观念支柱。 “命”,就是一个这样具有突出研究价值的文化观念。在任何一种人类文化中,“命”都是*早产生的观念之一,中国文化自然也不例外。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远古时期“命”作为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开始,通过对中国历*为重要的一批哲学家“命”观念的梳理,来描绘和剖析“命”这个观念从产生到形成,并一步步发展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文化观念的具体轨迹。

命 内容简介

本系列丛书以汉字为主题,每本书介绍一个汉字,注重汉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及精神内涵,系借讲解汉字来讲述中国文化,将传统中国思想中的关键概念以通俗的方式阐述出来,适合普通大众对历史文化的阅读需求。本系列丛书以汉字为主题,每本书介绍一个汉字,注重汉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及精神内涵,系借讲解汉字来讲述中国文化,将传统中国思想中的关键概念以通俗的方式阐述出来,适合普通大众对历史文化的阅读需求。

命 目录

**章
“命”的起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占卜—原始社会命运观的核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龟卜与筮占—殷商至春秋时期的占卜系统.. . . . . . . . . . . . . . . 4
三、成长为文化观念的“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第二章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之“命”.. . . . . . . . . . . 30
一、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和诠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二、对社会使命的思考和担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三、对命运的思考和安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四、孔子和其弟子们面对真实的命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第三章
“修身以俟之”——孟子之“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一、与生俱来的“良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二、“良心”论与“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第四章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之“命”.. . . . 70
一、命:不知所以然而然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4
二、命:有所成有所制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9
三、命:根源于道受于天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四、安命并非宿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
第五章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列子之“命”.. . . . . . . . . . . . . . 95
一、“指令”之“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6
二、“性命”之“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三、“运命”之“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第六章
“顺天之志,强力而为”——墨子之“命”.. . . . . . . . . 126
一、“非命”之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7
二、“非命”与“天志”、“明鬼”的一致.. . . . . . . . . . . . . . . . . . . 129
三、墨子的“非命”论与其他各家学说相差较大.. . . . . . . . . 137
四、真实的墨家学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第七章
史官的眼睛——司马迁之“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7
第八章
“自然之道,适偶之数”——王充之“命”.. . . . . . . . . 160
一、“气”与“命”的联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1
二、“命”与偶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
第九章
“以义安命”——程颐之“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
一、“义”的核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5
二、“命”的力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8
三、以义安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5
第十章
“修德行仁,天命在我”——朱熹之“命”.. . . . . . . . . 191
一、“理命”与“气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
二、“所禀”与“所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
三、道德意义上的“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3
四、知命、致命、改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五、面对“命”的朱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4
展开全部

命 相关资料

《汉字中国 》丛书即将付梓,主编曾振宇教授嘱我在书耑写几句话。我认为“汉字中国”是个好题,丛书的出版是件好事,摆到读者面前的是一套好书,振宇教授美意岂能却之?遂谨献鄙意如下。
首先我想说,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丛书。显然,它不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学术丛书,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础上通俗地讲述中国自有的文化哲学体系中一批重要概念的著作,是一套把汉字与它所承载的哲学概念如何紧密地融合起来这一独特的现象呈现出来的创新之作。
丛书的编著者们认为“中国本土哲学与文化形态中的概念、文字和词语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结晶体’”。这是一个含义很深邃、又很形象的比喻。这就意味着《汉字中国》将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探索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发掘、展现中华文化与其哲学的精神、品质、性格的独特性,消解中国哲学与文化之双足只穿西方哲学之鞋履所带来的误解、困惑与尴尬。反过来看,通过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又可以明了并深化对这些汉字形音义的来龙去脉、衍生变异以及遗存、渗透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基因的认识。或许这也是本套丛书冠以《汉字中国》之名的用意所在吧。
诚然,《汉字中国》所分析、论列的,大多是日常所用的字词,有些即使是“专门”词语,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习见;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今人也常常与这些字词的深意若即若离。而如果忽略了汉字在数千年传承、延绵、孳乳、变异过程中沉淀于后世语言形式里的传统文化意义,就会冷淡了中华文化的特性,很可能语言/ 概念发生“漂移”现象,不得已时只好乞灵于异质文化,从而难以形成阐述中华文化的中国话语体系。
“结晶体”这样一个形象而很有意趣的比况,更会引发读者的遐想:在这个“结晶体”里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微观世界,中国文化的种种现象和思想都在有序地存在着、排列着。由此可以想见,《汉字中国》的筹划、酝酿、研究,用心良苦矣!我不由得又想到,《汉字中国》的影响所及,可能并不仅限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即使在构建科学技
术伦理、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中外语言互译,乃至人工智能等领域,似乎也可以参考一下吧。
话说得远了些,就此搁笔。
忝谓之“序”。许嘉璐

命 作者简介

姜秉熙,1986年2月生,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于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就读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就读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于2013年5月,在河北学刊发表论文“《列子》‘道’论辨析”,于2014年4月,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论文“《列子》‘化’论辨析”,于2015年1月,在河北学刊发表论文“以‘天’为中心试析《列子》在先秦思想史上的位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