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超现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5.4(6.0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超现实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714258
  • 条形码:9787521714258 ; 978-7-5217-1425-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超现实 本书特色

本书都将带你拓展人类认知的前沿,延伸人类的想象,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机遇。 在对虚拟现实的理解上,很少有人能与杰里米·拜伦森比肩。他从事虚拟现实对人类影响的研究已有20余年之久,本书堪称虚拟现实入门必读。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人,畅销书经典《必然》作者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如果你也想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升自己的运动表现,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 ——乔·蒙塔纳,名人堂四分卫 本书是杰里米·拜伦森的一个大胆尝试。他让我们对自己的脆弱和潜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本书拓宽了人类对自己认知的前沿,在人类即将走向悬崖的时候勒马。 ——杰伦·拉尼尔,虚拟现实技术先驱,《虚拟现实:万象的新开端》作者杰里米·拜伦森提醒我们重新思考“在场”在21世纪意味着什么,并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关于技术伦理和道德问题。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重拾交谈》作者杰里米·拜伦森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先驱之一,本书详细地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是什么、有什么益处以及会对我们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重大问题。 ——孙英权 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战略官

超现实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虚拟现实将如何改变和延展我们的商业、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认知和秩序的普及读物。书中向我们展示了VR如何更新与拓展了人类体验和想象的极限,为我们与世界连接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虚拟现实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教会我们更善意地对他人、环境和我们自己。未来,这些沉浸式的体验无疑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这种新式媒介对它的使用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除了抵达幻想世界,或者暂时忘却烦恼,我们还能用它来做什么? 虚拟现实在使用中存在很多危险和未知数,但它也可以帮我们提高成绩,从创伤中恢复,提升学习和沟通的技能,提高我们的共情力和想象力。像很多其他新技术一样,它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惊喜也许就在下一个转角。

超现实 目录

目录


绪论:VR是什么?

第 一 章 VR世界,发掘你的无限潜能

第 二 章 “在场”的力量

第 三 章 VR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感

第 四 章 VR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

第 五 章 VR是精神疗愈的时光机

第 六 章 VR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第 七 章 社交回归网络的时代

第 八 章 虚拟现实增强了新闻的叙事能力

第 九 章 反向实景教学

第 十 章 如何设计好的VR内容?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全部

超现实 节选

第五章 VR是精神疗愈的时光机(节选) 有这样一位病人,当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她才26岁,她的办公室就在美国世贸中心附近。恐袭发生时,她正巧到街对面的药店买东西,但她并没有看到**架飞机撞击北塔的情景。事实上,也很少有人会在早上8点45分上班的路上盯着天空发呆。然而,当这位病人从药店里出来时,第二架飞机已经撞上了南塔,她和其他旁观者一起见证了纽约市*高建筑的顶层冒出熊熊火光与翻滚的浓烟。这样的场面着实引人注目,但当时看起来只像一场不幸的意外事故。 飞机将南塔第77至85层完全撞毁,世贸中心在不到两小时后倒塌。就像这座深受创伤的城市中其他对抗着恐袭余波的人们一样,这幅惨景在之后的数月里始终萦绕在这位病人心头。任何事都可能让她联想到那个恐怖的清晨:千篇一律的媒体报道,满城遍巷的寻人启事;下曼哈顿区余烬难灭的废墟残骸,火焰燃尽后仍持续数月的焦煳味道;对下一次恐怖袭击的无尽担忧;仅仅是站在纽约市街头抬头望着林立的高楼也会引发这位病人的强烈焦虑。她开始失眠,莫名地向家人、朋友发火。她不愿再生活在男朋友的高层公寓里。家人们开始担心她的状况,并为她寻求专业的帮助。“她已经不是她自己了”,病人的母亲告诉乔安??蒂菲德。蒂菲德是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治疗焦虑性障碍的专家,在见过这位病人后,蒂菲德很快就诊断她患有典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数月间,蒂菲德和很多擅长治疗PTSD的心理学家一样,接诊了许多蜂拥而来的患者。有将近3 000人在纽约市的恐怖袭击中丧生,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但还有数千人在那天清晨亲身经历了这场恐怖袭击,他们在世贸中心大楼里,在钢铁森林包围的街道上,甚至是被困在高楼大厦之下的地铁里。有数千人在邻近的大厦里见证了世贸双塔从起火燃烧到轰然倒塌。当然,还有那些冲进世贸中心里救援的消防员与警察。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10年之后,在那些经历了那场苦难的人群中,有至少1万名警员、消防员和平民被评估患有不同程度的PTSD。1 当蒂菲德了解了这场恐袭的规模与波及范围后,她就知道将会有成百上千人的心理因为这场发生在市中心的灾难性事件而遭受创伤。于是,蒂菲德立即着手准备迎接即将前来就诊的患者。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蒂菲德设立了一系列筛查规则,用以找出那些表现出PTSD症状的人群,并*终接诊了3 900个亲身经历了那场袭击的人。但问题同时出现了:如何治疗被确诊的病患呢?当时,学界对PTSD的概念尚有争议,虽然许多学者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官方并没有认同PTSD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因此,当时的治疗手段十分受限。很多PTSD患者都被医者开出了抗焦虑药物,这只能作为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临时疗法。蒂菲德告诉我“虽然当时已有对PTSD的相关研究,但这对于整个心理学界来说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 到了今天,治疗PTSD*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了“想象暴露疗法”(IET)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此疗法中,治疗专家会引导患者分段回忆一系列关于创伤性事件的片段,其间患者会被要求闭上双眼,并以**人称详尽写下或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采取此方法的目的是,通过重塑相关记忆来减弱心理创伤的强度。蒂菲德表示:“你将创造一段属于你生活一部分的记忆,当你不希望这段记忆出现时,它将再也不能打扰你。” 保证这一疗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诉说其故事的过程并不是死记硬背地重复,而是对事件有情感持续地进行重述,并再次感受自己当时的心境。也就是说,患者需要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如果这种“想象治疗”进行顺利的话,“暴露疗法”将引导患者重回创伤性事件的现场,这一过程被称为“现场暴露”。但让患者重新回溯创伤事件的问题同时出现,他们不得不克服PTSD*主要的症状:逃避。蒂菲德在2016年的虚拟现实大会上向我解释道,“无论这是稀松平常的普通事件还是对你造成了心理创伤,人们都更趋向于逃避心灵上的痛苦。因此,假如逃避就是你潜意识里应对这些事情的策略,那尝试去面对你的心理创伤就会变成一个谜题。这正是人们抵制暴露疗法的地方”。蒂菲德意识到,许多病人在回想从前的创伤场景时,常常遇到麻烦。不仅因为他们受限于自己的想象力,还因为他们受创的心灵不“准许”他们触碰那些令人痛苦的回忆。 这并不是蒂菲德**次尝试在治疗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了。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她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暴露疗法相结合。蒂菲德告诉我:“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治疗中的想法令人很感兴趣,因为我们的记忆通常由多种丰富的感官组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与文字描述。”研究表明,有35%~40%的患者并不会对标准的、由语言描述的想象疗法做出回应。蒂菲德和其他几位该领域的前辈深信,一个可以调动患者视觉、听觉甚至嗅觉的虚拟场景将能有效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连接并探索自己的创伤性回忆,并能因此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蒂菲德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将这一理论在大批患有PTSD的患者身上进行实践。此外,蒂菲德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找到了曾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恐惧症暴露疗法的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亨特??霍夫曼,并与其开展了相关合作。在恐怖袭击刚发生后的几个月里,蒂菲德和她的团队从幸存者那儿采访收集到了许多关于事件的细节,蒂菲德每天都会与霍夫曼分享数据,并就曼哈顿市中心的虚拟建模进行沟通。然后霍夫曼位于西雅图的团队依据这些受访者提供的细节,通过计算机编码,生成融合了新闻报道中关于恐怖袭击片段与声像的环境模型。 因此,蒂菲德能够通过一系列预先编程好的键位,生成有关恐怖袭击那天的一系列虚拟事件与场景。例如,只需要敲击键盘上的一个按键,电脑就能展现建筑在恐怖袭击发生前的样子;而当你按下另一个按键时,世贸中心北塔在南塔遭受撞击前几分钟起火燃烧的情景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又或者是世贸中心双塔都倒塌后的场景。通过键盘操作,蒂菲德还能进一步实现警笛声、尖叫声,或是幸存者当天听到的声音等特效,以增强患者的体验。因此,蒂菲德等治疗专家就好比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家,不同的是她控制的是治疗期间虚拟场景出现的次序与持续的时长。 本章开篇时提到的患者,是体验由蒂菲德与霍夫曼共同开发的虚拟现实场景的**人。在此之前,蒂菲德已为这位年轻的女士进行了4个疗程的想象疗法,但患者对她的言语引导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很显然患者并不能对恐怖袭击那天的情感记忆进行回溯。鉴于此,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蒂菲德决定在接下来的疗程里进行实验性治疗,尝试用*近研发的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恐怖袭击当天的场景。蒂菲德先为患者戴上头戴式显示器,让其沉浸在虚拟的纽约市中。接着,当蒂菲德引导患者回忆恐怖袭击时的情景,患者能够自由地观察“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当天的建筑与街道的场景。 通过头戴式显示器,这位年轻的女士重新回到了恐怖袭击发生时她所站的商店门外,周围的模拟场景是她熟悉的城市街道。虽然图像制作有些粗糙,但建筑与街道的细节已足够将患者置于事件发生的位置。患者一抬头就可以看到熟悉的建筑——世贸双塔。在那瞬间患者泪流满面,她从没想到自己还能再次站在双塔之下。在进行了几个疗程后,蒂菲德已经能够与患者直接交流事件当天的经历,一起反复重温患者对此的描述,并*终让她能够回忆起一些具体的细节。患者记起了当第二架飞机撞上大楼时,她恐惧地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意外。她记起了自己无助地望着火焰在塔顶燃烧的场景,她记起了当**座高塔开始倒塌她与周围的人群一起慌乱、恐惧的场景。在一篇关于这一疗法的学术期刊中,蒂菲德提到这位患者在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后,能够清晰、准确地回忆起当时自己曾经想要逃跑的情景。她记起当周围的人四散奔逃时,自己被压在了各种跌倒的人群之下。当她起身后,她听到一位祈声救援的女士的呼救声,并与其四目相对。蒂菲德在这位患者的病例中写道,“她低头一看,那位女士双腿断裂,血流不止,即刻就会死去。她看着那位女士的双眼对她说,自己不能停下来帮她,因为高空掉落的碎片随时都会要了自己的性命。于是我的病人开始疯狂地在朦胧的烟尘之中奔逃”。 这位患者记起自己一路奔跑,*终躲进了上城区的一家便利店里。她的鞋在躲避坍塌的高塔时掉落丢失了,她的双足满是鲜血。她身上没有一分钱,当她看到周围的人好像还在正常地工作时,她吃惊地叫道:“难道你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吗?” 蒂菲德相信,她能将这些悲惨的细节回忆得如此到位,并更好地置身于自己记忆的情感与内容之中,全是靠了虚拟现实营造的视觉与听觉环境。正如蒂菲德向我解释的那样,“人们都会将自己的想象与记忆分层次地堆叠成一种戏剧性的经历。而通过这种方法,虚拟现实营造出的环境也能转变为一种戏剧性的体验。我们也抓住了这一机会,将虚拟现实的作用与意义带到了心理学领域”。*终,对蒂菲德**位病人的诊断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在运用虚拟现实对其进行了6个疗程的治疗后,病人抑郁的症状下降了83%,PTSD的症状降低了90%。 蒂菲德的第二位病人是纽约市的一位消防队大队长。蒂菲德从2001年11月开始为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治疗。当南塔倒塌时,这位消防员正在位于北塔一层大厅的指挥中心工作。在北塔坍塌前,他本有机会逃离,但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幸运的是,他从满是玻璃和碎片的废墟中活了下来。 研究表明,那些曾接受过适应性训练的人在进入危险的环境时,例如士兵上前线作战,会对PTSD产生某种抵抗能力,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能保证其不发病。以这位消防员为例,虽然他曾是一位陆军老兵,但他之前的训练经历并没能阻止PTSD症状的发生。在恐怖袭击过后的数月里,这位消防员持续失眠、多梦,惧怕待在密闭的空间里。此外,他还和蒂菲德之前的那位病人一样,惧怕站在高楼大厦之下。于是他开始远离曼哈顿,并开始服用安比恩(一种安眠药)以帮助入睡。当他的主治医师拒绝为他开具新的处方,并建议他进行心理咨询时,他才找到了蒂菲德,尝试了她*新的实验性疗法。 在每周的治疗中,蒂菲德会引导这位消防员有序地回忆那天的情形,通过虚拟现实虚拟出的场景,询问其所见所忆,重塑其当天早晨的记忆。像其他病人那样,蒂菲德可以感受到消防员对虚拟世界中的情形发自内心的*直接反应。当虚拟场景中出现恐怖袭击当天的景况与声响时,他就会突冒冷汗、心跳加速。此外,和前述的那位病人一样,通过虚拟现实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再次体验,一种情感的力量使他勇敢地触碰了之前绝不愿回忆的可怕经历。这在整个治疗中是十分重要的时刻。在经历了双塔倒塌的数月之后,这位消防员已经习惯于通过语言的描述向记者与调查人员回顾当时的情景了。蒂菲德相信,置身于虚拟场景之中,让他改变了潜意识中讲述故事的方式。虚拟世界用丰富的感官元素勾起他的回忆,并使其能够直面恐惧,这是单纯的谈话疗法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对其进行第四阶段的治疗时,这位病人有了之前已经完全忘记了的新回忆。蒂菲德回忆说:“双塔坍塌前,他在一幢大楼前厅遇见一名奔逃的男子,当路过一个入口通道时,他看见了一位身着蓝色背心、胸前印有联邦调查局字样的人正在通过对讲机与人交谈。正当他穿越尘土与浓烟逃命时,他听到那位联邦调查局探员说有第三架飞机正在驶来。”(实际上他们说的是撞击华盛顿特区五角大楼的飞机。)彼时,当这位消防员听到接下来还有恐怖袭击的消息时,他深受惊吓,感觉自己马上就会死了。7蒂菲德告诉我:“就是这样一条简短的消息彻底改变了他对于情势的判断。而*严重的PTSD症状就是你感觉自己马上就会死去。” 蒂菲德发现这就是这位患者的焦虑与恐惧之源,认为可以通过医患合力治愈这段受创的记忆。通过接下来几年的治疗,这位患者已经能够自信地说,“我终于

超现实 作者简介

杰里米拜伦森(Jeremy Bailenson),斯坦福大学虚拟互动实验室创始人、美国政府虚拟现实政策问题及Facebook CEO顾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