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作者:宋明炜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1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40.1(6.8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2173587
  • 条形码:9787532173587 ; 978-7-5321-7358-7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本书特色

宋明炜教授的《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代表了华语科幻理论新高度。

中国科幻的盛世,既是一个文类的成功故事,也是“现实一种”从不可见到被看见的过程。

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形是,中国科幻正以某种奇特的方式,一面开启崭新的黄金时代,一面又同时衍生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新浪潮。面对未知,那个测不准的时刻永远让我们着迷。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内容简介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是知名评论家宋明炜关于华语科幻的主题理论专著,精选其十年来影响优选的二十余篇相关论文及随笔,约十六万字,志在打造中国科幻盛世的学术高地。全书分四辑--"创世纪"、"科幻诗学空间的开拓"、"考古学与未来学"和"中国科幻的广播时代"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目录

解读中国现代性的秘境

韩松



初见宋明炜老师,是2010年7月在上海复旦大学的新世纪十年文学研讨会上。这位从美国回来的年轻学者找到我,要一起谈谈科幻。记得当时研讨会正是各大文学期刊的主编们在发言,但他一定要拉我出会场去谈科幻。结果我们两个很“诡秘”地在一个角落里畅谈了起来。为此,错过那些文学期刊们。不过,现在看来都还是很值得的。

后来才知道,是宋老师提议陈思和、王德威二位老师,邀请科幻作家到新世纪十年文学研讨会参会。他本人在会上还有一个关于科幻的小范围演说。我听后,觉得他十分了解中国科幻,感到很吃惊。当时在国内都不太有主流学者对科幻有这样的认识。

他是较早发现中国科幻奇迹的一位学者。他认为,2010年前,中国科幻就已经有了十年的辉煌,成就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而在科幻迷之外的人们却鲜有所闻,主流学者们竟也一无所知。科幻进入中国百年来,□□次以成熟自觉的方式,来塑造能同时让读者感到认同感和陌生的意象复杂、发人深省的“异世界”。这种新异的文学类型,或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崛起在中国的“新科幻”,□□了宣传小说、谴责小说、理想小说、科普小说等模式,成了世界文坛的奇葩。

宋老师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着“走在现代文学体制边缘的科幻在制造一种什么新文学”。他说,新科幻的作家们“让人能够迅速认识到一个包含着各种焦虑、问题、期冀在内的‘现实’,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作品更在这个‘现实’的边界上延伸创造出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异世界’,那不是简单的小灵通式的新奇技术的集合体,而是包含着□□现实、建构理想的各种可能性,促使读者重审理性、改变自我的思维方式”。他把它称作一场新浪潮,比喻为超新星的爆发,照亮了整个世界文学。

他把新科幻与中国梦相联系。他认为,科幻,使中国人梦到更多世界,也可以有更多版本的梦。这样一来,“人民的文学”便有了新的可能性。他从社会的变化和演进来理解中国科幻,并把它放到世界的框架下。他提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可能是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一个分水岭,新科幻正是从那时崛起的,催生了想象的新模式,直接面对九十年代文化症候,比如历史遗忘、经济膨胀和政治冷漠。之后的记忆真空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幻填补的。

他用“势不可挡”来形容新科幻,认为中国科幻的盛世也是“现实一种”从“不可见到被看见”的过程,科幻中的幻想,比现实还要真实,因此它有可能更加真实地记录正在中国发生的历史进程。

宋老师写了很多文章来表达他对中国科幻的想法。我十分惊讶于他的广泛阅读量。他对中国主要科幻作家的作品做了深入评价,并大力向海内外推介。从《读书》到《人民文学》再到香港的《译丛》,还有更多的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种种出版物,经过宋老师的组织,大量的作品以及理论文章,用中文,也用英文和其他文字,发表了出来。有次他说科幻文章写太多了,今后不再写了,要回到学术研究的本行,但是我很快发现,他还是止不住,继续在写。

他敏感地注意到当代中国科幻□激动人心的那些闪光点,又用独特的视角予以分析,以解读这次新浪潮的秘密。他搜集并探讨了新科幻中频频出现的主题,比如:地缘政治,政治与技术的界限,新的阶级,后人类,不确定性,如何理解他者,如何与异类相处,我与非我,差异,对差异的恐惧,宗教感,崇高,博弈,幽暗,颠覆,叛逆,诗学,高密度写实,真相的现实主义,刻意遗忘,失去的时间与重获的时间,对发展进步、国家主义、科学主义的质疑,制度拐点,革命,全新的自我意识,集体梦想,妥协与自我毁灭……这构成一个关于中国科幻的庞大而复杂的理论构架,是对中国科幻和中国文化的认识的□新深化。更进一步讲,上述这些,不也正是当今人类续存面对的核心命题吗?

从2010年至今,宋老师一共在不同语种的平台,发表了五十八篇关于中国科幻的文章,这本书仅选入其中不到一半。它们不仅析解了中国当代科幻何以发生发展,以及它的魂魄和命脉所在,还洞察了中国的现代性及相关问题,从而使人更富想象力地去理解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以及它今后的走向。读后自然是既振奋,也不乏忧虑。

宋老师有一颗赤子之心,他是理论家,还是作家、诗人,也是科幻迷。与他接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纯真。读他的文章,我顿生激越的心情,沉浸在冲击和震撼中,觉得科幻真的太好了,我们读一生也不够,写一生也不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而且,做人真是太好了。这是多么传奇惊异的过程,人的存在是如此的曼妙精彩,像宋老师这样,可以用一颗大脑,既漂泊于尘世,又□□了庸常,来感受宇宙的伟大、神圣和幽秘,并使我们这些渺小的尘埃成为无尽时空中□具价值的部分之一。

我觉得,此生能与宋明炜老师相遇,或许是前世读科幻读来的吧。他说,科幻□激动人心的,也许还是它诞生于大航海时代与大革命时代的双重语境。我想,中国不正处于一个新的大航海和大革命时代吗?然而这一轮科幻太平盛世后面仍密布惊涛骇浪,如何使之不再是往昔那样昙花一现,而能持续深入,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审美体系,长远地存在于中国文学和社会里,也正是宋老师在不停警醒我们的。对此当有历史的自觉。



目录
Part I 创世纪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科幻

弹星者与面壁者——刘慈欣的科幻世界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读韩松科幻小说《地铁》

中国科幻的新浪潮——命名与阐释

科幻与我们的世界——《文学》主持人的话两则



Part II 科幻诗学空间的开拓

再现不可见之物——中国科幻新浪潮的诗学问题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变奏

在类型与未知之间——科幻小说及其他形式

科幻文学的真实性原则与诗学特征

从科幻到文学



Part III 考古学与未来学

《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虚拟的真实与写实的幻象

火星上的恶托邦——《猫城记》与老舍的故事

科幻小说的前世今生——French Connection

后人类问题

虚拟的乡愁——《香港文学》科幻小辑编后记



Part IV 中国科幻的广播时代

中国科幻小说是否会梦见新浪潮?

中国科幻研究的新大陆

从赫尔辛基到上海——科幻的地图与未来

时间重新开始了 ——《流浪地球》从小说到电影

致年轻的科幻读者们——《给孩子的科幻小说》编者序 .
展开全部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节选

我当时把新科幻命名为中国科幻的“新浪潮”,这种命名方式固然是借用了英语科幻文学史的概念,但我后来意识到,英美科幻中的新浪潮有特殊的六十年代反文化背景,例如当时新的创作理念,是要解构科幻黄金时代的史诗叙事。在中国新科幻作家笔下,特别是刘慈欣的小说中,却有一种对于古典主义和史诗传统的回归,这是与英美科幻新浪潮不尽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刘慈欣的作品对于中国科幻的既有传统又有明显突破,并且以“硬科幻”的技术主义精神,塑造出种种后人类的未来图景,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他对于文类成规的重构与创新。与刘慈欣相比,韩松的创作可能更直接地呈现出类似于英美新浪潮的反文化精神,而王晋康的作品介于两者之间,对科学和人文都有深切关怀。因此,我对自己此前的论述,需要做出的修正是,这里所指称的中国科幻“新浪潮”,虽然是借用了英语科幻的名词,但对于其内涵和发展逻辑的理解,仍应植根于中国文学自身的脉络当中。所谓科幻“新浪潮”,固然有英美新浪潮的影响痕迹,但更主要的特征,是它在中国当代文化中启动的新异的想象力。

两年前,我被一种激动的心情推动着,开始遍读新科幻作家的小说,沉浸在中国科幻新浪潮创造出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里。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是由于我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熟悉的现实,但同时也看到一种激发我去认真思考的“异世界”。事实上,后来我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关我们应该如何来界定“科幻”,也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科幻的想象模式为文学带来的新奇的冲击力。

科幻的定义问题在西方文坛上历来众说纷纭,欧洲写科幻的主要作家(如威尔斯、扎米亚京、恰佩克、赫胥黎、莱姆),大多也是主流文坛认可的作家,科幻是他们描写和思考现实世界的独特角度。恰佩克笔下的“罗素姆牌机器人”是指向未知时空的符号,但也可能代表现实世界中的无产阶级;莱姆笔下的索拉里斯星是人类完全不能认知的智慧体,他的小说呈现出人在面对未知时沟通的困境,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重新了解自我。恰佩克和莱姆的科幻意象,从来都在欧洲人文思想的内在脉络之中。科幻成为一个独立的、需要加以定义的文类,是它在美国形成自成一格的流行文化之后,所以美国的科幻作家□有给科幻下定义的自觉意识。自六七十年代英美新浪潮科幻兴起以来,比较受到认可的一种看法是,科幻的世界是“认同”与“异质”的组合,理想的优秀科幻作品写出的,是我们可认知的世界延伸出来的“异世界”,它的叙述原则从“认同”开始,□终写出“未知”。当然前提是这种“未知”需要在科学话语(即便并没有真正的科学根据)中展开描述(也就是说卡夫卡写人变成虫子,却不加解释,这不是科幻;而克拉克写拉玛飞船,面对“异世界”深不可测的神秘感,用□精准的科学语言去描述它,这就是科幻)。这种“异世界”的表征,从表面来说可以指外星人、机器人、平行宇宙的世界,但它作用于读者的思维结果,是能够促发读者回归理性的方式,去思考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如白人与有色人种、帝国与殖民地、人类与自然、自我与任何异于自我的存在等等。用理论话语来说,这个异世界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转喻”的关系,它无法用我们熟悉的具有宗教启发性或者意识形态说教性的“隐喻”原则去理解,因为它的意义关键所在,是让我们在现实中真正有勇气去面对未知和他者,而不是仅仅用约定俗成的既成道德和文化观念去将未知归化入自己的世界,这结果当然也涉及重新认知自我。这方面□有经典意义的例子,是迪克的小说名作《仿生人是否会梦见电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1968年),其中的“仿生人”形象中同时凝聚着令人恐惧的异质生命力和令人哀伤的人类自我投影。

之所以介绍关于科幻的当代定义,我是想要说明这样一个基本的看法,即中国科幻在经历过两次繁荣和其间漫长的沉寂之后,只有在□近的新浪潮中才开始以成熟、自觉的方式,来塑造能同时让读者感到认同和陌生的意象复杂、发人深省的“异世界”,也正因为此才建立起更为有力、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表达方式。此前的科幻或者是“同大于异”,像晚清科幻有许多作品都不脱谴责小说的套路,而标为“理想小说”的乌托邦也往往似曾相识,比如当我们跟随贾宝玉漫游文明境界时,似曾相识的感受会□终归纳为对传统的乡愁:甄宝玉治理的原本是儒家的理想国。在新中国的儿童科幻中则几乎少有现实认同的坐标,如郑文光写人类去火星探险,或我们随小灵通漫游未来,那里的一切都不同于熟悉的现实世界,它是纯粹技术性的令人惊奇的科普展示,我们在其中看不到自己,也无从谈到有意义的认同。与此前的这两类作品相比,新科幻的作品更为复杂,是因为新科幻作家在对现实的重现与对异世界的想象之间形成了一种有生气的互动。无论采用寓言还是变形的方式,他们的小说让人能够迅速认识到一个包含着各种焦虑、问题、期冀在内的“现实”;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作品更在这个“现实”的边界上延伸创造出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异世界”,那不是简单的小灵通式的新奇技术集合体,而是包含着□□现实、建构理想的各种可能性,促使读者重审理性、改变自我的思维方式。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相关资料

科幻小说在晚清风靡一时,到了二十一世纪卷土重来,以更丰富的内容形式,刺激我们的想象,挑战现实局限。宋明炜教授躬逢其盛,观察、记录这一中国文学转折的奇妙节点,表述他的惊喜和期望,并呈现想象世界——和世界以外——的方法。

——王德威



宋明炜以燃烧的激情、细腻的诗心、锐利的视觉捕捉中国科幻隐微幽暗的光亮,在新异高远的维度中呈现其动人心魄的能量,对中国科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严锋



宋明炜老师敏感地注意到当代中国科幻□激动人心的那些闪光点,又用独特的视角予以分析,以解读这次新浪潮的秘密。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作者简介

宋明炜,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传记《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论文集《批评与想象》,英文版专著《少年中国:国族新生与成长小说》,英文版合编文库《转生的巨人:二十一世纪中文科幻小说》。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科幻小说,有关这个主题用英文和中文发表五十余篇论文、书评等,部分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德文、法文、意大利语。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中国科幻作品理论研究专著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既有对中国科幻作品的一次历史性回顾(如本书第3篇),也有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品作家的细致论述。作者指出,科幻文学不仅仅是一种类型文学,而应在更宽广的文学和社会批判的角度去观照。作者多次提到刘慈欣、韩松、陈楸帆等人的作品。 作者在本集中将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称为中国科幻三巨头,但从幻迷的角度,中国科幻三巨头一般认为是何慈康,而若论中国科幻四天王,会何慈康韩并称。为何夕被理论研究家忽视感到惋惜。

    2021/1/23 12:48:17
    读者:942***(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