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陈应松文集:访谈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441218
- 条形码:9787559441218 ; 978-7-5594-412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陈应松文集:访谈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陈应松对其参与的访谈录的记载,包括《在大地和时代深处呼喊》《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创作》《文学创作与生活》等。每一次访谈均是一场交底的对话,在访谈中读者不仅*加了解陈应松的文章,对其写作的初心也有了*深的认识。
陈应松文集:访谈录 内容简介
《访谈录/陈应松文集》收录了陈应松访谈记载,包括在大地和时代深处呼喊、“底层叙事”中的艺术问题、灵魂的守望与救赎、我沉溺于我的文学创作中、文学要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存在、我不想虚构虚幻的幸福、收回我们的文学故土等,帮助读者更加了解陈应松的文章。
陈应松文集:访谈录 目录
“底层叙事”中的艺术问题
灵魂的守望与救赎
我沉溺于我的文学创作中
文学要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存在
我不想虚构虚幻的幸福
收回我们的文学故土
每个人都是乡村的守灵人和夜哭者
还是孤独地战斗吧!
作家应该有起码的诚实
守住自己的底线
“底层叙述”的当事人
与语言和灵魂之灾搏斗
陈应松:硬山柔水冷笔温情
关注乡村的疼痛
爱泥土,更爱石头
与基层作者站在一起
一部让人心痛的作品
寻找大地上的真理
人是大地的一种植物
在大地上索取营养
人兽博弈的思考
写作对我意味着生活
写作是一种冒险
一吼落繁星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创作
文学创作与生活
感言与问答
陈应松文集:访谈录 节选
《访谈录/陈应松文集》: 在大地和时代深处呼喊 乡愁·自然情怀 张艳梅(著名文学批评家、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春天了,校园里满眼繁花似锦,每天走过那些花香弥漫的校园小径,我的心里总有一种奇怪的感动和感伤,感动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美好,感伤是这些美好并不能让我们忘却时代的病痛。那我们就先从大自然谈起,可以吗?在我心中,您是纯真的大自然之子,是大地的守护神。读到您写恩施大峡谷,写油菜花田、天涯听海、神农架的秋天,还有天山、向日葵、胡杨林、戈壁滩、雪夜的静谧、深冬的料峭、三月的春意,我都非常惊叹,那种奇美幻美之境,已经达到汉语言的*高境界了吧。自然之美与人生之境,在您的文字里,彼此光照,这种光,曾经瞬间温暖我的生命,并且长久地令我为之深深感动。能说说您为什么对自然有着这么深厚的感情吗?作为神农架的代言人,您常常说起北纬30°的奇观绝景,神秘莫测,“高山藏幽谷,深海隐玄机”,您如何看这些大自然中的未解之谜?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是否如自我认知一样,存在着太多的局限?您对大自然的爱延伸出来是怎样的人文关怀? 陈应松:我其实是个野孩子,跟所有乡下的孩子一样,是在露天生长的,在忍饥挨饿,在风雨雷电中摸爬滚打长大的。我十六岁看见电灯,十四岁见到长江。冬天下雨下雪上学打赤脚提着布鞋去学校。后来又在水运公司干过五年。到了武汉大学求学时,我除了冬天穿鞋袜外,其余三季都是拖鞋,去地动道玉先生也是拖鞋。我以为这是正装,从没意识到是教养问题。他们您是教养,我说是习惯,因为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生活的。我从小性格内向,关注的东西不是入,而是沉默寡言的动植物,前年春天我还在小区看过半太的蚂蚁斗殴。两边的兵蚁出动了数百万大军混战,我想阻止这场战斗,我想动它们不要打了,但它们不听我的。我听说蚂蚁怕蜂邮笔画圈,于是买来了婚娜笔,画了几条线让它们各自回巢,但杀红了眼的蚂蚁根本不怕蜂邮笔,依然杀得天昏地暗。第二天早上我再去看,厂横遍野,估计伤亡百万。后头我到了神农架,重新唤醒了我的关注,如果不从事写作,我依然会热爱山野,依然会经常跑山里去。再后来我又到家乡州挂职,每天田间地头,简直太开心了,把我童年少年的记忆全唤醒了。一个人去哪儿,完全是小时候兴趣的驱使。所以我的作品中大量出现自然山川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写字人,我比许多写字的幸福,因为我不仅认识还能书写野草和其他庄稼植物,我的作品中有大面积的自然气息,这只能说是老天对我过去乡下贫苦生活的补偿。我写自然山川是非常投入的,有一套自己的表达方式。 大自然的生生死死十分神秘,也十分热闹,生与死很近的例子是我们那儿出门就是坟垄,许多棺材是开裂的。我们上学路上要经过一座乱葬岗子,男孩子们越是不能做的事越要做,越是恐怖的地方越好奇,比如我们就干过用相子去棺材里捣死人。到了晚上,没有电灯,四野漆黑,鬼火遍地。没见到鬼的人很少,不谈鬼的人没有。在我们那儿,没有鬼的世界是寂寞的,人和鬼混居在一起。所谓敬天地敬祖宗,就是敬鬼神,你敬鬼神才能爱亲人爱世界。楚人好巫鬼,说的就是荆州人。荆州人对巫鬼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写作者的来路不同,我所谓喜好的神秘感,不如说是我心底的恐惧感作祟。我如今依然没有走出我少年时对世界整体的认知。比如,我出差一个人住时,必须开灯睡觉,必须放一把刀子在枕头下。我特别恐惧黑夜。我还有一整套退鬼的办法,是小时候大人教的。这也许是出生在北纬30°人的可笑宿命。写作就是表达你对世界的看法,我这些年,老感到我笔下有一种恐惧感在左右着我。 ……
陈应松文集:访谈录 作者简介
陈应松,生于1956年,祖籍江西余干县,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春夏的恍惚》《灵魂是囚不住的》《所谓故乡》《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等5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选》4卷。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2014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 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