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建筑室内污染物源辨识及控制

建筑室内污染物源辨识及控制

作者:于水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8-01
开本: 26cm 页数: 241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建筑室内污染物源辨识及控制 版权信息

建筑室内污染物源辨识及控制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13章, **章介绍了建筑室内污染现状 ; 第二章介绍了污染物扩散模拟方法 ; 第三章介绍了单污染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 第四章介绍了单传感器下单污染源的位置辨识 ; 第五章介绍了双传感器下单污染源的位置辨识 ; 第六章介绍了单污染源的散发强度辨识 ; 第七章介绍多污染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 第八章介绍多污染源位置辨识 ; 第九章介绍了多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 第十章介绍了建筑室内污染物浓度实测 ; 第十一章介绍了通风系统新风量及策略制定 ; 第十二章介绍了住宅通风系统优化策略 ; 第十三章总结。

建筑室内污染物源辨识及控制 目录

第1章 建筑室内污染现状研究 1.1 建筑室内污染物源辨识背景 1.1.1 室内污染现状调研 1.1.2 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 1.1.3 居住建筑安全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室内污染物源辨识研究现状 1.2.2 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 1.2.3 居住建筑室内机械通风 1.2.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污染物扩散模拟方法 2.1 室内气流与污染物扩散的模拟方法 2.1.1 节点模型 2.1.2 区域模型 2.1.3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 2.2 模拟研究方法分析 2.2.1 湍流及数值模拟 2.2.2 物理数学模型 第3章 单污染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3.1 污染源可及性概念 3.1.1 通风有效性评估指标 3.1.2 可及性指标 3.2 源辨识指标 3.2.1 相似特征 3.2.2 绝对相似度 3.2.3 相似隶属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传感器下单污染源的位置辨识 4.1 位置辨识研究思路 4.2 模型建立 4.2.1 几何模型建立 4.2.2 计算方法 4.3 前处理过程 4.3.1 室内传感器布置 4.3.2 假设污染源污染物散发模型 4.3.3 待辨识污染源污染物散发模型 4.4 污染源位置辨识阶段 4.4.1 污染源位置定性辨识 4.4.2 污染源位置定量辨识 4.5 传感器位置对源辨识结果的影响分析 4.5.1 传感器β2的辨识结果 4.5.2 传感器β3的辨识结果 4.5.3 不同传感器的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传感器下单污染源的位置辨识 5.1 双传感器的数据整合方法 5.1.1 数据的差值法整合 5.1.2 数据的均值法整合 5.2 基于双传感器的位置辨识过程 5.2.1 基于传感器组合β1+β2的位置辨识 5.2.2 基于传感器组合β1+β3的位置辨识 5.2.3 基于传感器组合β2+β3的位置辨识 5.3 基于双传感器的位置辨识结果分析 5.3.1 双传感器组合与单传感器的辨识结果对比 5.3.2 不同传感器组合间的辨识结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单污染源的散发强度辨识 6.1 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理论 6.1.1 污染源散发强度的辨识策略 6.1.2 计算时段的选取 6.2 基于单传感器的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6.2.1 单传感器β1的辨识过程 6.2.2 单传感器β2的辨识过程 6.2.3 单传感器β3的辨识过程 6.3 基于双传感器的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6.3.1 污染源散发强度的辨识策略 6.3.2 基于各组双传感器的辨识结果 6.3.3 基于双传感器组的辨识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污染源辨识的理论基础 7.1 多污染源辨识的理论依据 7.1.1 皮尔森相关系数 7.1.2 污染物源辨识的评价标准 7.2 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 7.2.1 污染源位置的变化对Pearson相关系数影响分析 7.2.2 不同的散发强度对Pearson相关系数影响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多污染源位置辨识 8.1 室内多污染源散发模型 8.1.1 物理模型建立 8.1.2 网格划分及计算方法 8.2 模拟工况设置和双污染源散发的浓度设置 8.2.1 模拟工况设置 8.2.2 多污染源散发的浓度设置 8.3 室内双污染源的辨识结果 8.3.1 工况一的辨识结果 8.3.2 工况二的辨识结果 8.3.3 工况三的辨识结果 8.3.4 工况四的辨识结果 8.3.5 比较分析 8.4 室内三个污染源的辨识分析 8.4.1 污染源散发的设置方案 8.4.2 污染源散发的辨识结果 8.4.3 辨识结果比较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多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9.1 基于多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策略 9.2 基于单传感器的双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9.2.1 工况一下的双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9.2.2 工况二下的双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9.2.3 工况三下的双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9.2.4 工况四下的双污染源散发强度辨识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建筑室内污染物浓度实测 10.1 实测污染物的选取 10.1.1 实测指标选取原则 10.1.2 指标一:CO2 10.1.3 指标二:甲醛 10.2 实测对象 10.2.1 沈阳地区气候特点 10.2.2 测试地点 10.3 实地测试 10.3.1 采样点的选取原则 10.3.2 检测设备 10.3.3 数据采集 10.4 测试数据分析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通风系统新风量及策略制定 11.1 我国住宅建筑机械通风新风量理论分析 11.2 住宅建筑通风系统新风量计算 11.2.1 室内污染物未超标时新风量分析 11.2.2 室内污染物超标时新风量分析 11.3 住宅建筑通风系统策略 11.3.1 通风系统策略制定步骤 11.3.2 通风系统的策略制定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住宅通风系统优化策略 12.1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12.1.1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12.1.2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12.2 住宅通风气流组织的评价方法 12.2.1 住宅建筑通风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12.2.2 住宅建筑通风效果的评价方法 12.2.3 住宅建筑通风效果的测试方法 12.3 数值模拟方法 12.4 住宅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模拟 12.4.1 物理模型 12.4.2 边界条件 12.4.3 模拟工况 12.4.4 其他设置 12.5 住宅建筑IAQ模拟结果与策略优化分析 12.5.1 污染物浓度未超标时室内通风分析 12.5.2 污染物浓度超标且位于客厅区通风分析 12.5.3 污染物浓度超标且位于客卧区通风分析 12.6 本章小结 第1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