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作者:王大来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2(4.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737984
  • 条形码:9787511737984 ; 978-7-5117-3798-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本书特色

翻译是沟通文化差异的桥梁,作者就文化缺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生成机制和交际价值,就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进行系统的考察,并运用翔实的案例探讨文化缺省的补偿方法。本书对相关领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贡献。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内容简介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书引入伊瑟尔的美学反应理论阐释读者阅读文本获得美学价值享受的过程,从而探讨文学翻译的美学价值取向。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尽力保留原作含蓄的美学效果,不要因填满原作的空白而补偿过量,从而剥夺译文读者的想象力。因此,译者应洞察原作文化缺省成分隐含的艺术动机,尊重原文作者的艺术创造,努力使译文读者获得原作美学价值的享受。翻译的困难就在于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形式,而译者不得不就选用何种策略来补偿文化缺省做出抉择。通过系统的学术讨论和考察得出结论:文化缺省成分隐含的原文作者的艺术动机、文化因素以及目标语言文化接受语境是文学翻译中决定文化缺省补偿方法的三大策略。 读者对象:从事外语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以及外宣翻译研究的学者和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目录

导言

**章文化缺省的生成机制

**节生成机制和交际价值

第二节文化缺省补偿的必要性

第三节文化缺省和社会文化语境因素

第二章伊瑟尔美学反应理论:读者美学价值享受的获得

**节美学价值的生成机制

第二节文学翻译的美学价值取向

第三章作者艺术动机:文化缺省补偿策略

**节尊重作者的艺术动机和创作意图

第二节文化缺省补偿与美学价值保留的悖论

第三节文化缺省补偿方法

第四节文学文本的翻译方法探究

第五节文学翻译中译者与作者的共生关系

第四章文化功能理论:文化缺省补偿策略

**节翻译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文化转型与翻译策略定位

第三节译文读者文化探索享受的获得

第四节文学翻译中异域文化特色的再现

第五节文化缺省补偿中的文化因素

第六节文化缺省补偿方法

第七节文学翻译的语言自然性和翻译腔

第八节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英译探析

第九节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第五章目标语言文化接受语境:文化缺省补偿策略

**节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操纵

第二节接受语境下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

第三节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第四节文化转型语境下译者的主体性

第六章结语

附录一Isers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Strategies on

Compensation for Cultural Default in Translation

附录二解构主义语境下文学翻译的美学价值取向

附录三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节选

**章 文化缺省的生成机制 文化缺省的生成机制读者拥有作者的文化背景才能具备文本理解的前提。由于缺乏基本的文化背景知识,读者在理解文本时将会有更多的困难,甚至无法获得文本的正确理解。本章**节根据图式理论讨论文化缺省的生成机制和交际价值,第二节根据信息理论讨论文化缺省补偿的必要性,第三节探讨文化缺省和社会文化语境因素的紧密关系。**节生成机制和交际价值我们知道,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具有共同的背景知识(shared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语用前提(pragmatic presupposition)。正是有了共同的背景知识或语用前提,交流时就可以省去对双方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从而提高交际效率。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以固定的图式(schema)形式组织起来贮存于人的大脑中,以便运用时随时可以搜索(Brown & Yule,1987:234-237)。换言之,知识在人的记忆中是以一个个块状(chunks)的方式贮存起来的,这种块状结构用比较流行的术语就是图式(schema),也就是某种概念在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中的贮存形式。“人类认知过程中知识的组织涉及比单词和概念更大的单元。这个组织也包括人们熟知的情景和事件以及情景和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知识”(Matlin,1989:222)。因此,图式可看作是关于情景和事件的概括性的知识(Matlin,1989:223)。换言之,图式是“通用的”(generic)信息,不仅包括人们生活中的事件,而且还包括事件的程序和顺序以及社会情景的一般知识。例如,“饭店图式”描述了在饭店就餐时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然而正如Bartlett指出,图式不能看作是连续的单个事件和经历的累积,必须对图式加以组织并使之随时可以搜索(Brown & Yule,1987:249)。因此,图式是“高度复杂的知识结构”(higher level complex knowledge structures)(Brown & Yule,1987:247)。这样看来,图式是确定的“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或者具有确定的结构,拥有固定的成分。图式的基本结构包含带有标记的若干空位(labeled slot),空位又由填充项(filler)填充(Brown & Yule,1987:239)。 例如,在表示典型的“饭店图式”中,就有“服务员”“餐桌”“餐椅”和“菜单”等这类带有标记的空位。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某个饭店或文本中提到的具体饭店可看作是这一饭店图式的一个例子。用某个饭店的具体特征填充这一饭店图式的空位就可得到该饭店的画面。当图式的所有空位被填充项填满时,大脑的显示屏就会出现该图式的画面。例如,当感观记忆输入了“饭店”这一信息,饭店图式中像“餐桌”和“菜单”之类的空位就会被激活并由填充项填充。这是一个自上而下(topdown)的搜索过程。有时,激活图式的某个空位,就会激活其他相关的空位,*终激活整个图式。这是一个自下而上(bottomup)的过程。例如,激活“餐桌”,“餐桌”就会激活“菜单”“服务员”等空位,*终激活整个饭店图式。 读者的图式在阅读理解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式决定着读者能够理解什么,理解得有多好以及能否理解的问题。图式理论认为文本理解是一个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有知识(previous knowledge)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图式帮助读者进行推断并预测未来,允许读者填充作者在文本中未提及的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例如:John was feeling very hungry and he entered the restaurantHe settled himself at a table and noticed that the waiter was nearbySuddenly,however,he realized that he’d forgotten his reading glasses(Matlin,1989:224)在这个例子中,读者如果具有“餐厅图式”的知识,就会毫无困难地理解这些句子是互相关联的。约翰当然需要眼镜来阅读餐厅服务员给他的菜单(menu)。虽然该例中并未明确提及菜单,但是在提到约翰进入餐厅时,某些可预料的事件的期待就被激活了。事实上,本例涉及顾客在餐厅里就餐时所期待发生的事件的标准程序,自然就会在大脑中出现“餐厅图式”,作者根本不需告知他的读者在餐厅里有“桌子”“椅子”和“菜单”之类的东西,也根本无须告知读者顾客在餐厅里要点菜或付账单之类的事情,一般认为读者是具备这类关于餐厅的知识的。像“餐桌”、“椅子”和“菜单”之类的归约性的情景被认为是缺省成分,虽未在文本中提及,却被视为存在于文本之中,除非读者被特别告知例外的情况。因此,图式的重要功能就是允许作者在写作时不必告知读者需要知道的每一个细节,读者可根据作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大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做出推断。因为没有任何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背景,在言语交流(verbal communication)中总会有些语义的缺失或曲解。但是,作为同一语言文化背景中的成员,他们拥有足够的共同背景知识来保证进行有效的交流(guarantee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因此,作者在写作时不必告诉读者图式中显而易见的信息(transparent or selfevident information)以便获得表达的经济性(achieve economy of expressions)。作者和读者共享的背景知识在文本中加以省略的部分叫作“情境缺省”(situational default)。如果被缺省的成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就叫作“语境缺省”(contextual default),而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就叫作“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都是情景缺省的副类。语境缺省的内容可以在语篇内搜索,但文化缺省的内容往往在语篇内找不到答案。由于文化缺省成分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culturespecific),并且存在于语篇之外,是某一文化内部运动的结果,因而会对处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的读者造成意义真空(vacuum of sense),他们因缺乏应有的图式无法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需的语义连贯(semantic coherence)和情景连贯(situational coherence)(王大来,2004/6:69)。即使读者根据他的与文本图式不相关联的图式进行推断,其理解一般都是错误的。

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策略:文学的视角 作者简介

王大来,曾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以及外宣翻译研究。现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教授。主要学术著作包括《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等。在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外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中国科技翻译》、《社会科学战线》等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和厅级研究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