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作者:刘大杰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89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8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文学发展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9046250
  • 条形码:9787309046250 ; 978-7-309-0462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学发展史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发展史(套装上中下卷)》是近世中国文学通史著作中*重要的一部巨著。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发展史(套装上中下卷)》论述精彩,“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久享盛誉,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价值。

中国文学发展史 目录

上卷
重版前记
新序

**章 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
一 文学的起源
二 卜辞时代的文学
三 周易卦爻辞中的古代歌谣
四 古代的散文盘庚
五 古代的神话故事

第二章 周诗发展的趋势及其艺术特征
一 《诗经》时代的社会形态
二 《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三 宗教性的颂诗
四 颂诗的演进
五 社会诗的产生与文学的进展
六 抒情歌曲
七 《诗经》的文学特色

第三章 社会的变革与散文的勃兴
一 散文发达的原因
二 历史散文
三 哲理散文

第四章 屈原与《楚辞》
一 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
二 《楚辞》的特征
三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四 屈原文学的思想与艺术
五 宋玉

第五章 汉赋的发展及其流变
一 绪说
二 汉赋兴盛的原因
三 汉赋发展的趋势
四 汉代以后的赋

第六章 司马迁与汉代散文
一 司马迁的生平
二 《史记》的史学价值
三 《史记》的文学成就
四 《汉书》
五 汉代的政论文
六 王充的文学观

第七章 汉代的诗歌
一 绪说
二 乐府中的民歌
三 五言诗的起源与成长
四 古诗十九首
五 《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六 结语

第八章 魏晋时代的文学思潮
一 魏晋文学的社会环境
二 文学理论的建设
三 魏晋小说

第九章 从曹植到陶渊明
一 曹植与建安诗人
二 正始到永嘉
三 陶渊明及其作品

第十章 南北朝的文学趋势
一 形式主义文学的兴起
二 新诗体的制作
三 山水文学与色情文学
四 文学批评
五 《世说新语》及其他小说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诗歌
上篇 南北朝的民歌
一 南方的民歌
二 北方的民歌
下篇 南北朝的诗人
一 南朝诗人
二 北朝诗人
三 附论隋代诗人

中卷
第十二章 唐代文学的新发展
一 绪说
二 唐诗兴盛的原因
三 唐代的古文运动
四 唐代短篇小说的进展
五 唐代的变文

第十三章 初唐的诗歌
一 齐梁余风
二 王绩及其他诗人
三 初唐四杰
四 沈宋与律体
五 陈子昂与诗风的转变

第十四章 盛唐诗人与李白
一 绪说
二 王孟诗派
三 岑高诗派
四 李白的生平及其作品

第十五章 杜甫与中晚唐诗人
一 绪说
二 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
三 大历诗人与张籍
四 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与作品
五 孟韩的诗风
六 晚唐诗人

第十六章 词的兴起
一 词的起源与成长
二 敦煌曲词
三 晚唐词人温庭筠
四 五代词的发展与花间词人
五 李煜与南唐词

第十七章 宋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发展
一 宋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趋势
二 宋代的古文运动

第十八章 苏轼与北宋词人
一 宋词兴盛的原因
二 宋初的词
三 词风的转变与都会生活的反映
四 苏轼的词
五 周邦彦及其他词人
六 女词人李清照

第十九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人
一 时代的变乱
二 辛弃疾及其他词人
三 格律派词人

第二十章 宋代的诗
一 宋诗的特色与流变
二 欧阳修、苏轼及其他诗人
三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四 陆游及其他诗人
五 反江西诗派
六 遗民诗
七 北国诗人元好问

第二十一章 宋代的小说与戏曲
上篇 宋代的小说
一 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
二 宋代白话小说的兴起
三 宋代的短篇小说
四 宋代的长篇小说
下篇 宋代的戏曲
一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演进
二 宋代的各种戏曲

下卷
第二十二章 元代的散曲与诗词
一 元代社会与文学
二 散曲的产生与形体
三 词与散曲
四 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
五 马致远的散曲
六 睢景臣与刘致
七 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
八 元代的诗词

第二十三章 关汉卿与元代杂剧
一 杂剧的产生
二 杂剧的组织
三 元杂剧的演出实况
四 杂剧兴盛的原因
五 关汉卿的杂剧
六 王实甫与白朴
七 元杂剧前期其他作家
八 杂剧的南移
九 结语

第二十四章 明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思想
一 绪说
二 旧体文学的衰微
三 明初的诗文
四 拟古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五 唐宋派与归有光
六 公安派与反拟古主义的文学运动
七 晚明的散文与诗歌

第二十五章 明代的戏剧
一 南戏的源流与形式
二 《琵琶记》与元末明初的传奇
三 传奇的典丽化
四 杂剧的衰落与短剧的产生
五 沈与吴江派
六 汤显祖的戏剧

第二十六章 《水浒传》与明代的小说
一 明代小说的特质
二 《三国演义》
三 其他讲史小说
四 《水浒传》
五 《西游记》及其他
六 《金瓶梅》
七 才子佳人的恋爱小说
八 晚明的短篇小说

第二十七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一 绪说
二 北方的散曲作家
三 南方的散曲作家
四 明代的民歌

第二十八章 封建社会的末期与清代文风的演变
一 清代的社会环境与旧体文学的总结
二 晚明文学思想的继续
三 清初的散文
四 桐城派的古文
五 散文的新变

第二十九章 清代的诗歌
一 绪说
二 清初诗歌
三 遗民诗
四 康雍年间的诗歌
五 乾嘉诗风
六 鸦片战争前后的诗歌
七 诗界革命与清末诗歌

第三十章 《红楼梦》与清代小说
一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二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三 曹雪芹与《红楼梦》
四 《镜花缘》及其他
五 侠义小说
六 倡优小说
七 清末的小说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戏剧
一 绪说
二 清初的戏剧
三 洪与《长生殿》
四 孔尚任与《桃花扇》
五 杂剧传奇的尾声
六 昆曲的衰落与花部的兴起

第三十二章 清代的词曲
一 绪说
二 清初词的三派
三 常州词派的兴起
四 晚清词人
五 清人散曲与民歌
展开全部

中国文学发展史 节选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许多才智之土,处在那激烈变化的社会里,都以不同的立场观点,用尽心力,讨论政治、经济、哲学上的各种问题,记述历史上各种兴亡盛衰的事迹。大家都利用散文这一武器,在思想的战线上,展开剧烈的斗争。诗歌的声音是消沉了,诗坛是冷落了。但诗的生命并没有死亡,它在诸子哲学时代丰富的思想基础上,在新兴的散文时代的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在民间的歌曲和音乐的基础上,正积蓄着它们的力量和感情,准备唱出更新鲜更美丽的歌声。“大风雨过后,开出来的花更香”,到了战国后期的南方,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展了中国诗歌史上《诗经》以后的第二个春天。  一、南北文化的交流楚国的祖先,据说是黄帝的后裔,鬻熊之子事文王,熊绎(鬻熊的后代)在成王时代,封于楚地。西周时代,北方的君主诸侯把楚国都看作是南方的蛮族。如《小雅·采芑》说:“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这是周宣王南征楚国的叙事诗。荆上加一蛮字,同北方的异族玁狁对举,很可知道北方对于楚人的轻视态度。再如时代较晚的《鲁颂·閟宫》说:“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北方的戎狄,南方的荆舒,一概看作蛮族,而加以膺惩的事,这口气是更大的。不仅中原人的态度是如此,就是楚国人自己,也承认自己是蛮夷。如《史记·楚世家》说:“熊渠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日: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自己称蛮夷,对方称中国,这更可说明楚国在当时政治上的地位。  楚国在江、淮流域一带,很早就与殷商的文化发生渊源。殷商灭亡以后,它的文化分为两个支流,一支在北方周人的手下溶和发展,另一支则在宋、楚的南方保存。楚国虽被称为蛮夷,其文化来源,与周民族同样,是受殷商的影响。但是后来因为中原政治经济的迅速进步,北方文化发展迅速,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楚国文化是较为落后的。  楚国在西周时代,努力扩展地盘,到了春秋,军事政治都有了进步,于是开始向北方进取了。楚庄王是五霸之一,观兵问鼎,声威赫赫,昔日称为荆蛮的楚人,也在中原的政治舞台上露了头角,掌握着操纵政治的大权。当时长江一带的大小国家,都先后合并于楚。所谓“周之子孙封于江、汉之间者,楚尽灭之”;“汉阳诸姬,楚实尽之”,都是真实的情形。这样一来,楚的版图扩大了自不必说,*要紧的是在文化方面增进了许多新原素新力量,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称雄争霸,远交近攻,于是南北诸侯的交涉日趋频繁,会盟聘问的事也日益加多了。中原较高的文物制度、思想文化,自然会为南方的民族大量吸收。到了战国,这种南北文化汇流的现象更是明显。许多南方学者,到北方去留学,北方的人士,也都到南方来游历。思想的交融,文学的感染,更加密切起来,这就加速了楚国文化的发展。一部《诗经》,在春秋时代,是列国使臣的教科书,我们只要看看当日外交界的赋诗、歌诗事件的流行,便可明了。但在那时候,楚国君臣上下,很多人都能引用《诗经》来谈话了。  ……

中国文学发展史 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湖南岳阳人,曾任上海大东书局编辑,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早年从事小说创作以及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后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思想与人物》《魏晋文人思想论》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