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园动植物指南
-
>
生命是什么/[奥]埃尔温·薛定谔
-
>
爱因斯坦在路上:科学偶像的旅行日记
-
>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鬼谷藏龙
-
>
动物生活史
-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新修订版)
-
>
勺子飞来了
零号病人(新视野人文丛书)
¥22.5¥49.0物理世界奇遇记
¥29.8¥36.8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21.4¥42.0寻找化石的人
¥18.1¥42.0赛雷三分钟漫画:病毒、细菌与人类
¥27.4¥49.8
万物简史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6797549
- 条形码:9787806797549 ; 978-7-80679-754-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万物简史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到笔下。惊奇和感叹以及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有助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结合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勾勒了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再现了科学发展史上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从宏观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建构,到微观的夸克粒子理论创立;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从莱尔地质渐变理论的形成,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完善;从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提出,到人类基因工程的实施;从冰川理论的出现,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探讨……作者谈天话地、说古论今,引领读者进入天地万物的深处,将他们带向一种更开阔的精神境界中去。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和深邃哲思。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读者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高评价。
万物简史 内容简介
欢迎,欢迎。恭喜,恭喜。我很高兴,你居然成功了。我知道,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事实上,我认为比你知道的还要难一些。
首先,你现在来到这个世界,几万亿个游离的原子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以复杂而又奇特的方式创造了你。这种安排非常专门,非常特别,过去从未有过,存在仅此一回。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我希望)这些小粒子将任劳任怨地进行几十亿次的巧妙合作,把你保持完好,让你经历一次极其惬意而又赏心悦目的旅程,那就是生存。
为什么原子这样自找麻烦,这还搞不大清楚。形成你,对原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心旷神怡的事情。尽管它们如此全神贯注,组成你的原子其实对你并不在乎--实际上甚至不知道你在哪里。它们实际上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它们毕竟是没有头脑的粒子,连自己也没有生命。(要是你拿起一把镊子,把原子一个一个从你的身上夹下来,你就会变成一大堆细微的原子尘土,其中哪个原子也从未有过生命,而它们又都曾是你的组成部分,这是个挺有意思的想法。)然而,在你的生存期间,它们都担负着同一个任务:使你成为你。
原子很脆弱,它们的献身时刻倏忽而过--简直是倏忽而过,这是个坏消息。连寿命很长的人也总共只活大约100万个小时。而当那个不太遥远的终结点或沿途某个别的终点飞快地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由于未知的原因,你的原子们将宣告你生命的结束,然后散伙,悄然离去成为别的东西。你也就到此为止。
不过,这事儿还是发生了,你可以感到高兴。总的来说,据我们所知,这类事情在宇宙别的地方是没有的。这的确很怪,原子们如此大方、如此协调地聚集在一起,构成地球上的生物,而同一批原子在别处是不肯这么做的。不说别的,从化学的角度来说,生命只有这个世界上才有,真是不可思议:碳、氢、氧、氮、一点儿钙、一点儿硫,再加上一点儿很普通的别的元素--在任何普通药房里都找得着的东西--这些就是你的全部需要。原子们惟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们形成了你。当然,这正是生命的奇迹。
不管原子在宇宙的别的角落是不是形成生命,它们形成许多其他东西;实际上,除了生命以外,它们还形成别的任何东西。没有原子,就没有水,就没有空气,就没有岩石,就没有恒星和行星,就没有远方的云团,就没有旋转的星云,就没有使宇宙如此动人、如此具体的任何别的东西。原子如此之多,如此必不可少,我们很容易忽视它们实际存在的必要性。
没有法则要求宇宙间充满物质微粒,产生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光、引力和其他物理性质。实际上也根本不需要宇宙。在很长时间里就没有宇宙。那时候没有原子,没有供原子到处飘浮的宇宙。什么也没有--任何地方什么也没有。
所以,谢天谢地,有了原子。不过,有了原子,它们心甘情愿地聚集在一起,这只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部分条件。你现在在这个地方,生活在21世纪,聪明地知道有这回事,你还必须是生物方面一连串极不寻常的好运气的受益者。在地球上幸存下来,这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自开天辟地以来,存在过上百上千亿物种,其中大多数--据认为是99.9%--已经不复存在。你看,地球上的生命不仅是短暂的,而且是令人沮丧的脆弱的。我们产生于一颗行星,这颗行星善于创造生命,但又更善于毁灭生命,这是我们的存在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地球上的普通物种只能延续大约400万年,因此,若要在这里待上几十亿年,你不得不像制造你的原子那样变个不停。你要准备自己身上的一切都发生变化--形状、大小、颜色、物种属性等等--反复地发生变化。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变化的过程是无定规的。从"细胞质的原始原子颗粒"(用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话来说),到有知觉、能直立的现代人,要求你在特别长的时间里,以特别精确的方式,不断产生新的特点。因此,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酷爱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得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步骤,只要发生哪怕□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哪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吐出空气,然后钻到18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你不光自古以来一直非常走运,属于一个受到优待的进化过程,而且在自己的祖宗方面,你还极其--可以说是奇迹般地--好运气。想一想啊,在38亿年的时间里,在这段比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和海洋还要久远的时间里,你父母双方的哪个祖先都很有魅力,都能找到配偶,都健康得能生儿育女,都运气好得能活到生儿育女的年龄。这些跟你有关的祖先,一个都没有被压死,被吃掉,被淹死,被饿死,被卡住,早年就受了伤,或者无法在其生命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刻把一小泡遗传物质释放给恰当的伴侣,以使这惟一可能的遗传组合过程持续下去,□终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令人吃惊地--产生了你。
本书要说一说这事儿是怎样发生的--尤其是我们怎样从根本不存在变成某种存在,然后那种存在的一小点儿又怎样变成了我们。我还要说一说在此期间和在此以前的事。这当然要涉及好多事情,所以这本书就叫做《万物简史》,虽然实际上并非如此,也不可能如此。
但是,要是运气好的话,等你读完本书的时候,你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有那种感觉。
我写本书的□初灵感,不管其价值如何,来自我在念小学四、五年级时有过的一本科普读物。那是20世纪50年代学校发的一本教科书--乍一看去,皱皱巴巴,招人生厌,又笨又重--但书的前几页有一幅插图,一下子把我迷住了:一幅剖面图,显示地球的内部,样子就像你拿起一把大刀,切到行星里面,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楔形物,代表这庞然大物的大约四分之一。
很难相信,我以前怎么从没有见过这类插图,我记得完全给迷住了。我的确认为,起初,我的兴趣只是基于一种个人的想像,美国平原上各州川流不息的车流毫无提防地向东驶去,突然越过边缘,坠入中美洲和北极之间一个6 000多公里高的悬崖,但我的注意力渐渐地转向这幅插图的科学含义,意识到地球由明确的层次组成,中心是一个铁和镍的发热球体。
根据上面的说明,这个球体与太阳表面一样灼热。我记得当时我无限惊讶地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我对这个信息坚信不疑--我至今仍然容易像相信医生、管道工和别的神秘信息的拥有者那样相信科学家的说法--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像,人的脑子怎么能确定在离我们几千公里下面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是由什么构成的,而那可是肉眼根本看不见、X射线也穿不透的呀。在我看来,那简直是个奇迹。自那以后,这一直是我对待科学的态度。
那天晚上,我很兴奋,把这本书抱回了家,晚饭之前就把书打开--我想,正是由于这个举动,我的母亲摸了摸我的额头,看看我是不是病了--翻到□□页,读了起来。
结果发现,这本书毫不激动人心。实际上,它不是包罗万象的。首先,它没有回答插图在正常人好奇的脑子里产生的任何问题:我们行星的中央怎么会冒出来一个太阳,他们怎么知道它的温度?要是它在下面熊熊燃烧,我们脚下的地面怎么摸上去不是烫的?为什么内部的其余部分不在熔化,或者正在熔化?要是地心□终烧尽以后,地球的某个部分是不是会塌进那个空间,在地面上留下一个大坑?而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的?你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但是,说来也怪,作者对这些具体疑问只字不提--实际上对任何疑问都只字不提,只是说些什么背斜呀,向斜呀,地轴偏差呀,等等。他似乎有意把一切都弄得深不可测,以便守住好东西的秘密。随着岁月流逝,我开始认为这不完全是个个人动机。教科书的作者似乎有个普遍的阴谋,他们要极力确保他们写的材料绝不过于接近稍有意思的东西,起码总是远远回避明显有意思的东西。
现在,我知道有好多好多科普作家,他们写出了通俗易懂而又激动人心的散文--我一下子就可以点出蒂姆西?费里斯、理查德?福泰和提姆?弗兰纳里等三位(且不说已故的出类拔萃的理查德?费曼)--但是,令人伤心的是,他们没有一人写过我用过的教科书。我用过的教科书全都出自那些怀有一种挺有意思的想法的男人(始终都是男人)的笔下,美国的孩子们会喜欢各个章节的结尾都带有问题部分,供他们在自己的时代冥思苦想。因此,我在成长过程中确信,科学是极其枯燥的,但同时我又认为大可不必如此:科学也可以是非常有趣的,要是我办得到的话。在很长的时间里,这成了我的立场。
接着,很久以后--我想大约是在四五年之前--我正做一次飞越太平洋的长途旅行,我漫不经心地朝飞机的舷窗外望去,只见一轮皓月挂在天空,下面是洒满银色月光的一望无际的海洋,突然,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涌上我的心头,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的我,对于自己长期以来置身其间,而且这辈子也只能生活其间的地球,竟然是那样的缺乏了解。比如,我不知道为什么海水是咸的,而五大湖的湖水却是淡的。我一点儿也不知道。我不知道随着时间的过去,海水会变得越来越咸,还是越来越淡,不知道海水的咸度是不是我该关心的问题。(我很乐意告诉你,直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只是悄悄地议论这些事。)
当然,海水的咸度只是我不知道的事情中的极小部分。我不知道什么是质子,什么是蛋白质,不知道类星体的夸克,不理解地质学家怎么只要看一眼峡谷壁上的一层岩石,就能说出它的年龄--我确实什么也不知道。我心里渐渐迫切想要知道一点儿这些问题,尤其想懂得人家是怎样测算出来的。科学家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这对我来说始终是□大的奇事。他们怎么知道地球的重量,怎么知道岩石的年龄,怎么知道地心深处实际上是什么东西?他们怎么知道宇宙是怎样开始的,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开始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怎么知道原子内部的情况?科学家怎么往往好像差不多什么都知道,而又仍不能预测地震,甚至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下星期三看比赛时该不该带雨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尤其是在经过回想以后?
于是,我决定今生要拿出一部分时间--结果是花了三年时间--来读书看报,寻访很有耐心、德高望重、愿意回答许多无人吭声的特别问题的专家。我倒想要看看,是不是有可能在不大专门或不需要很多知识的,而又不完全是很肤浅的层面上,理解和领会--甚至是赞叹和欣赏--科学的奇迹和成就。
这曾经是我的想法,我的希望,本书就是按照这个意图来写的。反正,我们要涉及的范围很广,而办这件事又远远用不着100万个小时,因此我们就开始吧
万物简史 目录
引言
□□部 寥廓的空宇
□□章如何营造一个宇宙
第二章欢迎光临太阳系
第三章埃文斯牧师的宇宙
第二部 地球的大小
第四章事物的测定
第五章敲石头的人们
第六章势不两立的科学
第七章基本物质
第三部 一个新时代的黎明
第八章爱因斯坦的宇宙
第九章威力巨大的原子
第十章把铅撵出去
第十一章 马斯特·马克的夸克
第十二章 大地在移动
第四部 处境危险的行星
第十三章 砰!
第十四章 地下的烈火
第十五章 美丽而危险
第五部 生命本身
第十六章 孤独的行星
第十七章 进入对流层
第十八章 浩瀚的海洋
第十九章 生命的起源
第二十章 小生物的世界
第二十一章 生命在继续
第二十二章 多灾多难的生命进程
第二十三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
第二十四章 令人惊叹的细胞
第二十五章 达尔文的非凡见解
第二十六章 生命的物质
第六部 通向我们的路
第二十七章 冰河时代
第二十八章 神秘的两足动物
第二十九章 永不安分的类人猿
第三十章 一个星球,一次实验
万物简史 相关资料
国际赞誉:
《万物简史》注定成为一部现代科普的经典之作。
── 美国《纽约时报》
这部雄心勃勃的著作,通过一种富于智慧和极易理解的方式,将科学与*广大的潜在读者联系在了一起。
── 罗伯特·温斯顿(英国皇家学会安万特奖评委会主席)
《万物简史》可以跻身于*引人入胜的图书之列。
── 彼特·阿金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会长)
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与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
── 美国《出版商周刊》
再过一二十年,布莱森一定会收到不少年轻科学家的来信。他们告诉他,是他的书引领他们走进了科学的殿堂,使他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度过他们的一生。
── 美国《俄勒冈人报》
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如果所有学校都将其列入科学教育的首*教材,那么它们将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
── 提姆·弗兰纳里(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科学委员会主席、《自然的缺环》作者)
国内名家推荐:
我十分乐意向中国的广大读者推荐这本既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大开眼界的书,希望它能唤起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在他们的心里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其实这本书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也是一本十分具有可读性的作品,它可以使人们了解到科学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和高深,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 许智宏(北京大学前校长、中国*学*院士)
阅读《万物简史》,你会有一种感觉,作者是一位真正的“博”士: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容万物沧桑于这本书中。读了这本书,你也“博”了起来。广博的知识会使你眼界开阔,使你思维活跃,使你晓古通今,使你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尔·布莱森可以说是一位难得的科学导游,《万物简史》是一本优秀的科学启蒙读物。
──叶永烈(著名科普作家)
这一部书,是那类只要喜欢读书的人读上几行,就立刻会被吸引住的书。并且,立刻会感到这是一部不寻常的书。……此书文采飞扬,智慧巧妙的比喻不胜枚举。将极具科学性的书以极具文学性的风格来写,一向不多。《万物简史》是我读过的*好的一部这样的书。它的文字不但饶有趣味而且极为优美,有些章节、段落,堪称科普美文。其美少见。
──梁晓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万物简史 作者简介
比尔·布莱森,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后定居英国,曾任职于《泰晤士报》与《独立报》,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2005年,他被任命为英国久负盛名的杜伦大学校长。2006年12月,为表彰他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他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2013年,布莱森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荣誉院士。
布莱森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他的尖刻加上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机敏和智慧,使他成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有趣的非虚构类作家”(《泰晤士报》)。
- >
月亮虎
月亮虎
¥14.4¥48.0 - >
朝闻道
朝闻道
¥15.0¥23.8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1¥10.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宇宙已知和未知的一切
¥20.2¥48 -
趣味数学谜题
¥17¥46 -
科学全知道-那些古怪有趣的科学现象
¥16.4¥45 -
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时间杂学
¥18.4¥49.8 -
这不科学!如何科学地思考伪科学
¥23.4¥68 -
我的世界观
¥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