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黄河边的中国
¥79.4¥128.0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61.4¥118.0爱的艺术
¥24.6¥39.0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122.8¥198.0忘忧十二夜: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
¥42.8¥68.0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5527073
- 条形码:9787115527073 ; 978-7-115-52707-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教师、研究者,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 畅销20余年、被译为6种语言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 精装典藏版,大开本,排版疏朗,便于翻阅,阅读体验更佳
◆ 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项研究
◆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主译并对新版译文精心修订
◆ 中国心理学界泰斗林崇德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吴艳红教授联袂推荐
◆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内容简介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导论性书籍和心理学研究类著作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 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全书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知觉,条件作用和学习,认知、记忆和智力,毕生发展,动机和情绪,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以及人类互动和社会行为。
自1992 年首版以来,《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心理学畅销书,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大学和中学的参考教材,且已被译为6 种语言。作者罗杰? 霍克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用自己简练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心理学经典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到心理学将不再“枯燥”,不再“远离实际”,也不再“高不可攀”。同时,阅读这些经典研究,还会让你信服现代心理学的确是“硬”科学,并折服于心理学大师们的绝妙思路和天才的想法。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第7 版新增了在心理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两项研究。**项是罗施自1973 年以来的革命性发现,她通过巧妙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大脑对颜色的分类;第二项是近年来的研究,它基于研究目的来使用核磁共振脑成像(MRI)直观地揭示人脑活动。此外,更新了很多研究报告中的“近期应用”部分,反映了进入21 世纪以来这40 项研究被引用的情况。此次修订还对全书译文进行了精心修订和编校,修正了译文中不少错漏之处。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目录
**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
0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 2
Gazzaniga, M. S. (1967). The split brain in man. Scientific American, 217 (2), 24-29.
02 丰富的经历= 更大的大脑吗 13
Rosenzweig, M. R., Bennett, E. L., & Diamond, M. C. (1972). Brai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experience. Scientific American, 226 (2), 22-29.
0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21
Bouchard, T., Lykken, D. , McGue, M., Segal, N., & Tellegen, A. (1990).Sources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The Minnesota study of twins reared apart. Science, 250, 223-229.
04 小心视崖! 31
Gibson, E. J., & Walk, R. D. (1960). The “visual cliff.” Scientific American, 202 (4), 67-71.
第二章 意识与知觉 39
05 注视偏好 40
Fantz, R.L. (1961). The origin of form percep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204 (May), 61-72.
06 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 47
Aserinsky, E., & Kleitman, N. (1953). 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b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sleep. Science, 118, 273-274. Dement, W. (1960). The effect of dream deprivation. Science, 131, 1705-1707.
07 类别天成 56
Rosch, Eleanor H. (1973). Natural categories. Cognitive Psychology, 4, 328-350.
0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般 65
Spanos, N. P. (1982). Hypnotic behavior: A cognitive,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Research Communications in Psychology, Psychiatry, and Behavior, 7, 199- 213.
第三章 条件作用和学习 75
0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76
Pavlov, I. P. (1927). Conditioned reflex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 83
Watson, J. B., & Rayner, R. (1920).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 1-14.
11 敲敲木头 91
Skinner, B. F. (1948). Superstition in the pige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8, 168-172.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98
Bandura, A., Ross, D., & Ross, S. A. (1961). 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575- 582.
第四章 认知、记忆和智力 108
13 所想即所得 109
Rosenthal, R., & Jacobson, L. (1966). Teachers' expectancies: Determinates of pupils' IQ gain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9, 115-118.
14 你在哪方面更聪明 117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5 心中的地图 128
Tolman, E. C. (1948). Cognitive maps in rats and men. Psychological Review, 55, 189-208.
16 感谢记忆! 137
Loftus, E. F. (1975). Leading questions and the eyewitness report. Cognitive Psychology, 7,
560-572.
第五章 毕生发展 147
17 爱的发现 148
Harlow, H. F. (1958). The nature of lov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3, 673-685.
18 眼不见,不一定心不烦 156
Piaget, J. (1954). 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 concept. In J. Piaget,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 (pp. 3-96). New York: Basic Books.
19 你的品德如何 166
Kohlberg, L. (1963).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rientations toward a moral order: Seq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thought. Vita Humana, 6, 11-33.
20 让你愉快的控制力 176
Langer, E. J., & Rodin, J. (1976). The effects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g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 191-198.
第六章 动机和情绪 185
21 性动机 186
Masters, W. H., & Johnson, V. E. (1966). Human sexual response. Boston: Little, Brown.
22 我能读懂你的脸! 197
Ekman, P., & Friesen, W. V. (1971). Constants across cultures in the face and emo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7, 124-129.
23 观察你的情绪? 205
Ross, P. (2003, August 11). Mind readers. Scientific American, 289 (3), 74-77.
24 认知失调 210
Festinger, L., & Carlsmith, J. M. (1959).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forced complia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 203-210.
第七章 人 格 220
25 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 221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80, 1-28.
26 男性化、女性化……还是双性化 230
Bem, S. L. (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 155-162.
27 和心脏赛跑 242
Friedman, M., & Rosenman, R. H. (1959). 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 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69, 1286-1296.
28 个人与集体 251
Triandis, H., Bontempo, R., Villareal, M., Asai, M., & Lucca, N. (1988).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self-ingroup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 323-338.
第八章 心理障碍 261
29 这儿,谁是疯子 262
Rosenhan, D. L. (1973). 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 Science, 179, 250-258.
30 你再次获得防御! 271
Freud, A. (1946). 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31 习得性抑郁 279
Seligman, M. E. P., & Maier, S. F. (1967). 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4, 1-9.
32 拥挤导致行为失常 287
Calhoun, J. B. (1962).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cial pathology. Scientific American, 206 (3), 139-148.
第九章 心理治疗 296
33 为自己挑选心理治疗师 297
Smith, M. L., & Glass, G. V. (1977). Meta-analysis of psychotherapy outcome stud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32, 752-760.
34 缓解你的恐惧心理 303
Wolpe, J. (1961). The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reatment of neuroses.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132, 180-203.
35 投射出真正的你 312
Rorschach, H. (1942). Psychodiagnostics: A diagnostic test based on perception.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36 编个故事吧! 319
Murray, H. A. (1938).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pp. 531-54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十章 人类互动与社会行为 327
37 斯坦福监狱实验 328
Zimbardo, P. G. (1972). The pathology of imprisonment. Society, 9 (6), 4-8. Haney, C., Banks, W. C., & Zimbardo, P. G. (1973). Interpersonal dynamics in a simulated pri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minology & Penology, 1, 69-97.
38 从众的力量 337
Asch, S. E. (1955). Opinions and social pressure. Scientific American, 193 (5), 31-35.
39 你会伸出援手吗 343
Darley, J. M., & Latané, B. (1968).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 377-383.
40 无条件服从? 352
Milgram, S. (1963).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71-378.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节选
21 性动机
Masters, W. H., & Johnson, V. E. (1966). Human sexual response. Boston: Little, Brown. 你或许不会一下子意识到这一点,但人类的性行为是非常心理化的活动。很多人可能从逻辑上把性行为的研究划入生物学或生理学的学科范畴。这些学科的确在很多方面与性行为这一主题有关,并且主要是研究动物的性行为。然而就人类而言,性活动毫无疑问是一种心理过程。仔细想想,性吸引、性欲以及性功能都主要取决于人的心理。如果你对此存有疑义,请考虑一下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你知道大多数人发生性行为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更多是心理方面的原因。此外,据我们所知,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受性问题困扰的物种,这些问题有性欲的压抑、性快感缺乏、阳痿、早泄、性高潮缺乏、阴道痉挛等。它们通常都涉及心理方面的原因。
不管怎样,在讨论该项研究之前,我们应该知道,性行为带来的欢愉以及对性问题的成功治疗都离不开我们对性功能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即人类性反应的生理学。这正是马斯特斯和约翰森所要着手研究的。
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前,对人类性行为有决定性意义的研究工作当数20 世纪40 年代末、50 年代初由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所公开的对美国人所做的大规模调查。著名的金赛性学报告——《男性的性行为》(1948)和《女性的性行为》(1953)向数千名美国男性和女性询问了他们的性行为和性态度。随着这些调查报告的陆续发表,我们忽然有了一种衡量自己的性生活方式的标准,对自己的性行为做出相对的判断。金赛性学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人类性行为的独特视角,直至今天,这些数据仍作为性行为的统计信息而为人们广泛引用。虽然金赛的研究结果很重要,但是他的研究仅仅提供了人类自我报告的性行为信息,而在人类做出性行为时的身体反应以及性困扰的处理方面留下了很大的空白。
于是,马斯特斯和约翰森出现了。这两个名字已经成为人类性行为研究的同义词,并且为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们所熟知。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发生了一场现在被称为“性解放”的革命运动。剧烈的社会变革使人们能公开和坦率地探索以前讳莫如深的性行为。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根深蒂固的维多利亚式价值观使人们对性遮遮掩掩,它成了不宜公开讨论的隐秘话题,更不用说加以研究了。
这几乎使马斯特斯和约翰森的研究计划失去所有的社会支持和经济支持。但随着人们开始公开承认我们是具有性感受和性欲望的个体,社会不仅认可马斯特斯和约翰森对此问题的研究,而且也需要这种研究。原有的统计资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乐于了解自己面对性刺激时的身体反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马斯特斯和约翰森开始研究人类的性反应。他们的早期研究正是本文讨论的主题。尽管他们的研究工作是在几十年前进行的,但它现在仍然是有关人类性反应的生理学知识的基础。 理论假设
马斯特斯和约翰森研究*重要的假设是:为了理解人类的性活动,我们必须研究人们对性刺激做出的真实反应,而不仅仅是记录人们自己感觉到或以为的性体验。
他们提出该理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心理治疗,即帮助人们克服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的性问题。马斯特斯和约翰森对他们的这一目标做了如下描述: 有关人类性行为的基础只有在解答了下面两个问题之后才能确定。这两个问题是:当男性和女性对有效的性刺激有反应时,他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当男性和女性对有效的性刺激做出反应时,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这样的反应?如果医学和行为研究工作者要成功治疗性功能不健全者的话,他们必须对这些基本问题做出解答。(p. 4) 在这一研究目的的基础上,马斯特斯和约翰森还指出,能够获得上述问题答案的唯一方法便是对男性和女性性反应的各个阶段进行直接的系统观察和生理测量。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作者简介
罗杰·霍克(Roger R. Hock) 博士是美国门多西诺学院(Mendocino College)的心理学教授,在心理学方面有30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因篇幅有限,无法详细介绍作为学科基础的研究过程,于是筹备本书以填补心理学导论性书籍与研究类著作之间的鸿沟。1992年出版本书的第1版之后,好评如潮且备受关注,被译为6种语言。霍克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纵观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精心筛选出对心理学发展影响*大、文献引用较多且至今仍受关注的40项研究,范围涵盖广泛,介绍全面详实,而且每次修订都会更换两项研究,以反映心理学的*新发展趋势。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1.3¥2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月亮虎
月亮虎
¥16.8¥4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名家带你读鲁迅:朝花夕拾
¥10.5¥21.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0.9¥38 -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手记
¥21.3¥56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2.8¥36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3.8¥36.8 -
走出心灵荒野:用表达性写作摆脱孤独与迷茫
¥15.4¥42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31.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