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亲母亲 - 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
-
>
吴宓日记续编.第7册.1965-196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4册:1959-1960
-
>
吴宓日记续编.第3册:1957-1958
-
>
吴宓日记续编.第2册:1954-1956
-
>
吴宓日记续编.第1册:1949-1953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心锁红楼——心智理论视域下的《红楼梦》解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6717689
- 条形码:9787566717689 ; 978-7-5667-176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心锁红楼——心智理论视域下的《红楼梦》解读 内容简介
认知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心智理论作为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 主要以人类的脑、心智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全书从心智理论角度研究《红楼梦》文本和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心智, 探讨读者和观众对人物的心智归因以及人物对自身和他人的心智归因过程。
心锁红楼——心智理论视域下的《红楼梦》解读 目录
1 文学作品的心智理论阐释
1.1 心智理论与心智解读
1.2 心智理论与文学
1.3 日常生活中的心智归因
1.4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心智归因
2 《红楼梦》中人物的心智状态解读模式
2.1 简单一重心智状态模式
2.1 简单嵌入二重心智状态模式
2.3 复杂嵌入三重心智状态模式
2.4 复杂嵌入三重以上心智状态模式
3 林黛玉心智解读的元表征阐释
3.1 元表征
3.2 心智解读和元表征
3.3 林黛玉的心智解读
4 《红楼梦》中不可靠叙述的源监控阐释
4.1 源监控与不可靠叙述
4.2 《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
5 《红楼梦》中的分布式心智解读
5.1 分布式社会认知
5.2 分布式心智解读
5.3 《红楼梦》中的分布式心智解读
6 《红楼梦》中元表征的再思考
6.1 作者已死
6.2 表征的整体认同
6.3 真理价值与元表征能力
7 《红楼梦》中人物自我心智解读的人格理论阐释
7.1 人格理论
7.2 《红楼梦》中的梦境
7.3 《红楼梦》中的幻觉
7.4 《红楼梦》中的口误
7.5 《红楼梦》中的痴
7.6 《红楼梦》中的直觉
8 《红楼梦》中人物的三向心智解读
8.1 认知舒适度范围
8.2 公式化三向心智解读
8.3 主题三向心智解读
8.4 非三向三向心智解读
9 《红楼梦》中的具身透明性
9.1 具身透明性
9.2 隐藏的绝望
9.3 隐藏的爱意
9.4 虐待式的施惠者
10 《红楼梦》中的具身透明性语境
10.1 身体与心智解读
10.2 身体与文化表征
10.3 看戏
10.4 游大观园
10.5 结社作诗
10.6 宴饮
10.7 酒令活动
11 作者与读者的心智聚合
11.1 创作的认知过程
11.2 作者心智解读的心智
11.3 心智的聚合
12 《红楼梦》影视剧人物理解的层次
12.1 角色接受理论
12.2 角色理解层次
13 《红楼梦》影视剧中人物的心智归因过程
13.1 观众的心智
13.2 影视剧人物的心智
14 观众/读者心智构建的基本形式
14.1 故事内归因
14.2 心智归因与时间
14.3 叙述因果关系与心理因果关系
15 《红楼梦》中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5.1 圆形人物
15.2 扁平人物
15.3 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重新定义
16 文本与心智归因
16.1 表演与情境
16.2 创造丰富的心理活动情境
17 《红楼梦》影视剧中的抑制力量
17.1 心智解读与蒙太奇手法
17.2 抑制的魅力
17.3 呼吁抑制性的职业或身份
18 《红楼梦》叙事中的社会认知复杂性
18.1 心智解读的社会性
18.2 社会认知的复杂性
18.3 社会认知复杂性的特征
18.4 影响社会认知复杂性的因素
18.5 读者/观众的社会认知复杂性
参考文献
1.1 心智理论与心智解读
1.2 心智理论与文学
1.3 日常生活中的心智归因
1.4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心智归因
2 《红楼梦》中人物的心智状态解读模式
2.1 简单一重心智状态模式
2.1 简单嵌入二重心智状态模式
2.3 复杂嵌入三重心智状态模式
2.4 复杂嵌入三重以上心智状态模式
3 林黛玉心智解读的元表征阐释
3.1 元表征
3.2 心智解读和元表征
3.3 林黛玉的心智解读
4 《红楼梦》中不可靠叙述的源监控阐释
4.1 源监控与不可靠叙述
4.2 《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
5 《红楼梦》中的分布式心智解读
5.1 分布式社会认知
5.2 分布式心智解读
5.3 《红楼梦》中的分布式心智解读
6 《红楼梦》中元表征的再思考
6.1 作者已死
6.2 表征的整体认同
6.3 真理价值与元表征能力
7 《红楼梦》中人物自我心智解读的人格理论阐释
7.1 人格理论
7.2 《红楼梦》中的梦境
7.3 《红楼梦》中的幻觉
7.4 《红楼梦》中的口误
7.5 《红楼梦》中的痴
7.6 《红楼梦》中的直觉
8 《红楼梦》中人物的三向心智解读
8.1 认知舒适度范围
8.2 公式化三向心智解读
8.3 主题三向心智解读
8.4 非三向三向心智解读
9 《红楼梦》中的具身透明性
9.1 具身透明性
9.2 隐藏的绝望
9.3 隐藏的爱意
9.4 虐待式的施惠者
10 《红楼梦》中的具身透明性语境
10.1 身体与心智解读
10.2 身体与文化表征
10.3 看戏
10.4 游大观园
10.5 结社作诗
10.6 宴饮
10.7 酒令活动
11 作者与读者的心智聚合
11.1 创作的认知过程
11.2 作者心智解读的心智
11.3 心智的聚合
12 《红楼梦》影视剧人物理解的层次
12.1 角色接受理论
12.2 角色理解层次
13 《红楼梦》影视剧中人物的心智归因过程
13.1 观众的心智
13.2 影视剧人物的心智
14 观众/读者心智构建的基本形式
14.1 故事内归因
14.2 心智归因与时间
14.3 叙述因果关系与心理因果关系
15 《红楼梦》中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5.1 圆形人物
15.2 扁平人物
15.3 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重新定义
16 文本与心智归因
16.1 表演与情境
16.2 创造丰富的心理活动情境
17 《红楼梦》影视剧中的抑制力量
17.1 心智解读与蒙太奇手法
17.2 抑制的魅力
17.3 呼吁抑制性的职业或身份
18 《红楼梦》叙事中的社会认知复杂性
18.1 心智解读的社会性
18.2 社会认知的复杂性
18.3 社会认知复杂性的特征
18.4 影响社会认知复杂性的因素
18.5 读者/观众的社会认知复杂性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书友推荐
- >
朝闻道
朝闻道
¥8.8¥23.8 - >
山海经
山海经
¥17.7¥6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20.3¥5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本类畅销
-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5.4¥42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6.4¥45 -
中国小说史略
¥9.9¥35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3.8¥32 -
鲁迅的微博
¥9.4¥20 -
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
¥20.1¥42